从捣蛋到理解
(2025-04-01 21:11:59)从捣蛋到理解
小睿再次因为不当行为被投诉,这次的事件尤其令人震惊:他在厕所里留下了天花板上的湿纸团和被恶意踢坏的门板。回顾他过去的行为记录,不难发现这并非首次——从课堂上的小打小闹到课间的恶作剧,小睿似乎总是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意”,然而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也给师生带来了不少困扰。
这一次,小睿被带到了学校德育处,在那里,他低垂着脑袋坐在椅子上,面对老师的询问总是闭口不言,偶尔才从齿间挤出一两个字来回应,交流陷入了僵局。他的态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既愤怒又无奈,尤其是平时就容易激动的父亲,此刻更是快要失去耐心。就在气氛即将失控之际,我深吸一口气,缓缓走向前去:“家长请冷静,不要激动!给孩子一点时间!……其实他是想被关爱,他是个缺爱的孩子。”
这句话仿佛是打开小睿心门的钥匙,这个看起来高大、似乎无所畏惧的男孩瞬间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一刻,我们意识到,小睿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他渴望被关注和爱护的真实需求。那些看似捣蛋的行为,其实是他表达内心孤独和寻求外界关注的方式。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当言语无法准确传达内心的情感时,他们可能会选择以极端的方式来引起注意。
通过这次事件,让我不禁深刻反思:在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时,除了纠正错误,更需要深入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和支持。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被理解和接纳,特别是那些表现出叛逆或破坏性行为的孩子,他们往往更加脆弱,需要更多的关心与引导。因此,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表达情感,找到健康的情感宣泄渠道。
对于小睿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采取更为人性化的方法,比如通过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组织有益的兴趣小组活动等方式,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个人价值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像小睿这样的孩子走出困境,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让他们学会用积极的方式与世界沟通,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终将看到改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