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

(2022-10-31 15:01:24)

 曹冲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才、到底”等字词表达的意思。

3、有条理地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他的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一) 生字游戏

1、 开火车认读字词

出示:曹冲   称象    官员

   四根柱子  议论   一杆大秤

   砍树    一条线   重量

   为止    到底    果然

2、回顾课文

过渡: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师:课文里是怎样描述这头大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二) 质疑导入,板书课题

1、 抓住“又......又......”和比喻句体会大象的高大

2、 指生读“大象又高又大......”读出象的高与大

3、 提问: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你有什么问题?

4、 学生质疑(它有多重?)

:课文当中看到这头大象的官员们又是怎么问的?

出示:大象有多重?

     大象到底有多重?

抓住“到底”体会疑问语气加深,指导朗读

5、 师:要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称象(板书课题)

二、品读释疑(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自由读文三、四、五自然段,思考: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

预设:文中有两种称象的方法,一种是官员们的造一杆大秤称象;一种是曹冲的赶象到大船上的方法。

)学习第3自然段

官员们想出的办法是?出示句子“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官员的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1、指名说出示另一个官员说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出示句子:“曹操听了直摇头”和“曹操听了摇摇头”的不同,理解“直”。(不停地摇头,对官员的办法不满意)

2、谈一谈自己喜欢哪种方法,并且说出理由。

3、从文中的句话可以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对比“曹操听了直摇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师出示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板书:赶象上船、船沉画线、装石到线、称石知重)

4.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5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做一回小曹冲?老师这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

师生合作(指名学生实验):一边做实验一边完成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一艘大船上)

   师:看船身(生:下沉多少)

   师:就沿着水面(生:画一条线)

   师:再把大象(生:赶上岸)

   师:往船上(生:装石头)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画线的地方为止)

   师:然后(生: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师:石头有多重(生:大象就有多重)

6、指导再次朗读课文4、5自然段,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7、是啊,不得不佩服曹冲呀,值得一提的是,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对比:曹冲7岁。

                  曹冲才7岁。

9、大家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机智)

  师:你们“才”二年级就知道这么多形容曹冲的词汇,你们真了不起!老师希望你们在学习中,如果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孩子。

三、拓展延伸。

一篇《曹冲称象》让我们认识了喜欢思考、勤于观察的曹冲,古时候,有很多这样的小小的很聪慧的少年,有人都把他们编进了故事,看,《聪明的徐文长》来了。播放动画。徐文长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他要提两桶水过竹桥;他用两根绳子分别系住两桶水,把水放在河里,利用水的浮力,牵着绳子就轻轻松松的把两桶水提过来岸。孩子你总结得真好找的真对。)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骆宾王咏鹅》、《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伯乐相马》、《鲁班学艺》等等。

四、学习生字书写

本课有两个字很相像,“称、秤”,怎么巧记区分?需要提醒大家书写时候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4、 曹冲称象

                          图片1                       

赶象上船

图片2     

船沉画线        善于观察

                      图片3                         

                      装石到线        喜欢思考  

                          图片4                   

称石知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