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丹萍
曹丹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10
  • 关注人气: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为教育任务的小学数学核心内容》读后感

(2022-05-14 19:27:16)

这个金秋九月,我有幸和《作为教育任务的小学数学核心内容》这本书相遇,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一个新的感知,让我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要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基于这个发展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虽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普遍进入数学课堂,但更多的是流于表面和形式,本质上教师还是扮演着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深度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而实施深度教学,是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浅层学习主要表现为知识与知识之间是零散的,点状的,新知识的学习与学生以往掌握的知识经验相脱离,碰到新问题学生不善于解决。而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基于自己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现实等对新旧知识建立联结,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批判性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并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理解。旨在实现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化,数学课堂内容大都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就将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以及其他学科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并在探究活动中经历抽象与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一个整体性的理解,将基本的数学知识渗透到数学思想和方法论中,与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相互融合,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迁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达到对知识的学以致用,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情境导入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比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数学绘本《我的一天》。绘本讲述了一名与时间赛跑的消防员的一天。从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熟知的119消防员出发,帮助孩子认识并熟悉钟表这个测量时间的工具。借助消防员的一天这个颇具生活情境的绘本故事,让学生对时间有一个大致的理解,知道事情的先后顺序以及不同事情之间的时间间隔,更真切地体会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会看时间的内部动机,萌发珍惜时间的真情实感。

数学日常课堂教学也需要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素材,这样的数学才是生动的,有生命气息的数学,借助孩子日常感兴趣或是熟知的事物引入数学,让数学融入日常生活,让孩子学有用的数学。

其次,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致力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品质。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划分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方面。通常情况下,我们称前三者,也就是记忆、理解、应用为低阶思维,相对的,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三者则为高阶思维。浅层学习大部分是通过机械的记忆和单纯的模仿以及不断的练习来习得知识,这种思维状态往往仅仅停留于低阶思维。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难以得到锻炼。而深度学习,学习者需要真正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发现提炼出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实践、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数学学习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唯有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得到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基于单元主题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需要教师站在一个整体的视角,对数学教材进行全方位的剖析,综合考虑每一个知识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整个单元乃至整个学段的作用。然后对本学期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整合与重组,通过提前渗透和延伸拓展,使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并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探究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设计教师仅扮演引导角色,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为主的数学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首先对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进行深入的分析,苏教版的教材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学习,是首次接触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重点在于对轴对称图形本身形状特征的认识和理解;第二阶段的学习,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相比原来的图形本身的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更注重于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依旧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借助动手操作实践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基于以上对物体和图形对称美的内涵的剖析和研究,也基于对轴对称这个数学概念全面而精准的认识和理解,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设计了让学生借助贴哪吒的眼球认识轴对称的教学活动。首先出示学生感兴趣的哪吒图,让一名学生上台蒙住眼睛,负责贴哪吒缺的那一个眼球,其他小朋友负责发出指令,合作完成贴哪吒眼球。由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感知轴对称概念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彼此间的信任默契。

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相对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依靠直观表象以及充分的感性经验,因此,数学课堂上进行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从而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再通过小组系列的对折操作,交流体验“完全重合”的特征, 加深对对称内涵的理解,对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也会基于“对称”的角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利于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特征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图形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最后,设计让学生小组合作,综合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等运动方式,共同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为祖国母亲70周年诞辰献礼。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由简单的记忆理解升华到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并动手创造,实现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换,使学生能够学有用的数学,并用数学创造出更多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总之,以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相比教学内容的强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品质的发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教师主导之下的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是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