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科技也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日益繁杂,导致家长们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不敢随意让孩子触碰电子产品。甚至不敢让孩子自己骑车上街。不敢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上下学,生怕有半点闪失。
作为一名二胎妈妈,对此我深有感触。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基本上还不具备自我辨别信息的能力。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过于佛系,任其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令人担心的隐患。因此,作为监护人的我们,必须要给孩子把好关。但是把好关并不意味着把孩子圈死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能做的决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一些日常生活习惯,还有对于自己的掌控感。例如。早晨起床可以征询孩子穿哪一套衣服?在保证孩子不会受凉的前提下,可以让他自己挑选款式搭配。这样的举措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再比如穿好衣服后可以征询孩子的意见,先吃早饭还是先读一会儿书。像我家这种令人头疼的饭渣,如果直接问他要不要吃饭,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是给了这样一个选项之后,他会选择先看一会儿书,或者玩一会儿,然后再吃早饭。这样的话就有效避免了关于吃饭的这个小冲突。他也会觉得自己是个很能干的小主人,可以安排自己的行程。
敢于让孩子做决定,我觉得除了锻炼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和能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所做决定的重要性,一旦做了决定就要有勇气去承担做决定后的后果。举个例子,我让大宝去刷牙,可是大宝拖拖拉拉不去刷牙,于是我和大宝说要刷完牙才能吃巧克力。谁知大宝竟然回了我一句,“妈妈,我今天不刷牙了,我不吃巧克力。”于是我俩做了约定,大宝欣然同意。他以为我过段时间就会忘记。等到下午,他提出要吃巧克力,被我拒绝了。原因就是因为早上他做了不刷牙的决定所附带的条件就是今天不吃巧克力。而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面前香浓的巧克力垂涎三尺却可望而不可即,这个时候大宝才意识到,决定不是随便做的,有的时候做的决定是会对后续产生一定的影响的。
之后,我再让他做决定时,他就会权衡利弊,选择自己更想要的一个。我想,这就是让孩子做决定真正的意义吧。让孩子敢于做自己的决定,并且勇于为自己的决定所产生的结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