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小学数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数学知识的编排,数形结合的思想几乎贯穿了每一个章节、单元和知识点。但是其效果可以说是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有些数学情境的创设没有贴合学生的生活现实,而数学绘本的引入,利用孩子喜爱听故事的天性,将数学与文学、生活情境相联结,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数学课堂更有趣、高效、灵动。
数学绘本的定义诸多,我比较倾向高丛林先生“数学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生动具体地将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蕴藏在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数学故事中”这一观点。数学绘本是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图文方式呈现丰富、趣味的数学故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的阅读书籍。它既有绘本的一般性框架和特征,同时又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图文当中,使其成为数学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帮助教师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数学的抽象性。而数学绘本,其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色彩鲜明的图画,方便讨论、易于感受的生活场景,可以让数学知识更具亲和力和趣味性。比如,在教学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等知识时,运用《保罗大叔分披萨》这一绘本,就将分数、小数这些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不仅数学课的趣味性增强了,更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简单地学会数学知识。
由于数学绘本的内容大都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就将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以及其他学科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一个集“数学味”、“趣味”、“生活味”三味一体的精致灵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并在绘本情境中经历抽象与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一个整体性的理解,将基本的数学知识渗透到数学思想和方法论中,与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相互融合,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迁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达到对知识的学以致用,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数学绘本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情境,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数学的价值。同时,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为学生的数学实践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经历主动思考、探索、合作交流,除了能够活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沟通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