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标签:
百万庄住宅区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群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宣武门天主堂 |
北京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13-16)
13、百万庄住宅区


百万庄小区的设计离不开建筑大师张开济的贡献。这位设计过天安门观礼台、钓鱼台国宾馆等首都地标式建筑的大师,被称为“设计了半个北京城的人”。在百万庄小区的设计中,他和其他设计者充分考虑了北方地区的特点,建筑以南北朝向为主,保留了四合院的院落意境,采用九宫格和四合院布局结构,从而形成了回纹形布局。

没有围墙,也没有小区大门,楼房建筑沿道路布置,内部道路四通八达。60年前建成的百万庄正是这样的开放式小区。

呼应整体的回纹形布局,回纹装饰在百万庄小区里处处可见。在展出的照片中,深红色的楼门上,居民楼大门的玻璃窗格上,楼梯木扶手的底座上,临街阳台的栏板上,很多都镶刻着醒目的回纹装饰,寓意着回归平安、延绵不断。

它还是国际前沿规划理念——‘邻里单位’在中国创新实践的历史见证。“邻里单位”的设计理念最早由美国建筑师佩里提出,上世纪50年代,被苏联专家带到中国。它强调居住小区的邻里感,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同时内外交通动静分离。

建成初期的百万庄小区,每个小区组团由居民楼围合而成的公共空间,包括绿地、学校、幼儿园、卫生院、菜站等公共设施,好比一个公共客厅,给居民提供便利。






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百万庄小区,不仅是新中国历史上居住小区的建筑标本,还是人文荟萃的宝地。百万庄小区曾聚居了一批为新中国建立、发展与腾飞做出卓越贡献的精英人物,有的至今仍生活在这里。
14、宣武门天主堂
15、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群
16、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
国家级文保碑
北京市文保牌
北京市说明牌
入口立面左上方女儿墙局部高起部分的旗杆处理,也强调了入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