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2023-06-29 06:11:15)
标签:

百万庄住宅区

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群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

宣武门天主堂

北京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13-16)


13、百万庄住宅区
 
       在西二环外、车公庄大街以南有一片占地面积约21公顷的小区,里边九组共计60余栋坡顶红色小楼风格独特。与别处不同,这儿的楼房建筑都沿道路布  置,呈回纹形向内合拢组成一个个小区组团,每个组团又排列有序形成一个大的整体。更妙的是,这些居民楼的编号都来自我国传统的十二地支,这里就是被誉为“共和国第一社区”的百万庄小区。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百万庄住宅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竣工于1956年,是当时地质部、重工业部等中央部委家属区。这儿曾走出了一批为新中国工业发展与腾飞作出卓越贡献的精英人物。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百万庄小区的设计离不开建筑大师张开济的贡献。这位设计过天安门观礼台、钓鱼台国宾馆等首都地标式建筑的大师,被称为“设计了半个北京城的人”。在百万庄小区的设计中,他和其他设计者充分考虑了北方地区的特点,建筑以南北朝向为主,保留了四合院的院落意境,采用九宫格和四合院布局结构,从而形成了回纹形布局。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没有围墙,也没有小区大门,楼房建筑沿道路布置,内部道路四通八达。60年前建成的百万庄正是这样的开放式小区。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呼应整体的回纹形布局,回纹装饰在百万庄小区里处处可见。在展出的照片中,深红色的楼门上,居民楼大门的玻璃窗格上,楼梯木扶手的底座上,临街阳台的栏板上,很多都镶刻着醒目的回纹装饰,寓意着回归平安、延绵不断。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它还是国际前沿规划理念——‘邻里单位’在中国创新实践的历史见证。“邻里单位”的设计理念最早由美国建筑师佩里提出,上世纪50年代,被苏联专家带到中国。它强调居住小区的邻里感,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同时内外交通动静分离。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建成初期的百万庄小区,每个小区组团由居民楼围合而成的公共空间,包括绿地、学校、幼儿园、卫生院、菜站等公共设施,好比一个公共客厅,给居民提供便利。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位列正中的是高级干部住宅区——申区,从外边看,神秘的申区联排别墅一共有四排,每一排又分为多个人家,每户中间都砌着矮墙,围成一个二层带院儿的独立住宅,据说里面的住户级别最低的也是副部级干部。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申区处于封闭小院,进门处有人看管,居住者是高层人士,均为二层小楼。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申区小楼朝阳面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申区小楼朝北面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申区小楼侧面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和现在的居民小区楼房布局截然不同,百万庄小区有九个组团,每个组团都呈现出独特的回纹形布局。并且每个组团都以传统的十二地支的前九位命名,自北向南逆时针分别命名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区。将传统文化运用于居民楼的编序,百万庄是独一无二的。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百万庄小区,不仅是新中国历史上居住小区的建筑标本,还是人文荟萃的宝地。百万庄小区曾聚居了一批为新中国建立、发展与腾飞做出卓越贡献的精英人物,有的至今仍生活在这里。



14、宣武门天主堂

       本文编辑后因敏感词发不出去,参阅之前的博文链接:

 

15、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群

       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群,分为一号航站楼、二号航站楼、三号航站楼。一号航站楼于1954年1月1日启用, 有十个登机口。在1999年前,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唯一的一座航站楼。二号航站楼于1999年11月1日投入使用。2号航站楼比1号航站楼大得多。可以同时处理20架飞机的停靠。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号航站楼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2号航站楼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3号航站楼鸟瞰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2008年2月试运行,2008年奥运会正式投入使用。3号航站楼位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3号航站楼是中国国内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3号航站楼(T3)由主楼和国内候机廊、国际候机廊组成,配备了自动处理和高速传输的行李系统、快捷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信息系统,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类精密自动飞机引导系统,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起降导航系统,在很低的能见度下仍可实行飞机起降。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中客车A380能够顺利起降。跑道试飞成功后,于2008年10月份投入试用。此外,新建北货运区,相应配套建设场内交通系统,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油、通导、航空公司基地等设施。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候机楼前的快轨候车厅及地下停车场建筑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16、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

        北京大学地质馆旧址位于沙滩北街路西的15号院内。这里原是清乾隆朝大学士傅恒的家庙。院内原有傅恒征伐金川的功绩碑(《乾隆敕建碑》),1986年此碑移至北京石刻博物馆。民国时期此地为傅恒裔孙松椿的松公府房产。1931年,北京大学购得此处房产,经多方筹资,建成地质学馆。
        此楼是我国现代建筑前辈,最负盛名的建筑家梁思成先生于1934年设计,1935年8月建成。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西方现代主义同复古折衷思潮斗争,进行创新的时期。作为正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研究的梁思成先生能适应时代之潮流。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国家级文保碑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北京市文保牌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北京市说明牌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当时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设计者匠心独运,设计出这座新颖别致的现代主义建筑。该建筑平面为曲尺形,三层砖混结构,是外形完全服从内部功能构成,既不刻意追求雄伟感的大块体量构成,也没有特殊的装饰。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体形只做微量的曲折,打破立面的平直感,大玻璃窗洞产生外形的清新、轻巧感。主入口在东南角,宽大内凹的门洞,简洁的混凝土挑檐,门洞两侧墙的线脚、灯箱的处理,台阶花池的配合,都强调入口是全楼的重点。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在这座古老的皇都中心,建造出当时世界上也是最现代的建筑,实在是惊世之作。它对于了解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建筑师的创作心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全面评价一直被视为“民族形式——复古主义”领军人物梁思成的创作道路提供一个历史的界碑。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该建筑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使用。1976年地震后在外墙增加了抗震框架,有损原来简洁明快的风格,室内也进行了局部改造装修。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整体设计很细致,窗间墙上用砖块砌简单的凸凹横线,门窗的比例,楼梯扶手处理,墙角的弧线设计等,造成明快简洁和谐统一的现代造型风格。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入口立面左上方女儿墙局部高起部分的旗杆处理,也强调了入口的位置。

1105、北京第二批20世纪建筑(13-16)
        在楼西南角下方墙体上原嵌有一奠基石,刻有:“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奠基”,现无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