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2023-02-12 10:03:17)
标签:

灵水村

灵泉禅寺

天仙圣母庙

白衣观音庙

刘懋恒宅

北京入选中国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为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于2012年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确定了第一批共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于2012年12月20日公布,北京市有9个村落入选:

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 
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 
门头沟区龙泉镇三家店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黄岭西村 
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 
门头沟区雁翅镇苇子水村 
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 
延庆县八达岭镇岔道村


灵水村

       灵水村距109国道4公里。 自明清科举制度盛行以来,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层出不穷,曾有刘懋恒、刘增广等众多举人出现,因此灵水被当地人冠以“举人村”。灵水村形成于辽金时代,不仅村落古老庞大,辽、金、元、明、清时的古民居多,而且过去民间所信仰的诸神尽有。灵水村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其中东岭石人、西山莲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灵泉银杏、举人宅院和寺庙遗址等景点自古有“灵水八景”之称。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村口新建的石牌坊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牌坊后身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进村路旁立两块石碑:刘懋恒碑和革命烈士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刘懋恒作为灵水村的一代名人,为后人印记,他勤学成才, 勤政为民,顾思髙领的高风亮节是传世之榜样,为官为民楷模,为记刘氏一生功绩,立碑以表彰其一生蹉跎,刻碑,以召后世之人传记。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碑额:宽1.2米,上写“碑记墓表”,篆字“宣新墓表”,最上端为七朵祥云,中间刻双“麒麟捧寿”,四周为云纹,保存完好,阴面不见。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碑文:
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山西汾州知府加一级君常刘公墓表君姓刘氏讳懋恒字君常筠屋其号也世为顺天宛平人居西山之灵水自远祖守密守庆以来代有隐节情十三世而至赠中宪大夫应全是为君父顺治初岁饥捐家财千金以瞻贫困事闻于朝赐秩迪功郎君少颖敏读书一过即成颂年十三补永庆懦士弟子员又三年食禄康熙戌申京畿大水壬戌旱经君继赠大夫之衔先后捐谷三千七百余石全活万余人以明经凑授内阁中书未仕恩例补刑部浙江司主事进员外郎时余方承乏长西曹与今大宗伯佛公共事内外案牍日以数百计分隶司属勾校推勘以五日为程戒无留狱帷君既恕且慎持议多所平反奏上辙报可文西曹釐一切格例皆浙江司主之君考辨精核至今奉为洁今秩满擢户部浙江司郎中会上御瀛台策试在廷诸臣君以敬天勤民对词切越一年出知汾州府君性慈恕而治郡除豪强抑牙侩禁健讼凜然细密霜烈日之不可犯益以严威行其子惠如此岁辛未晋饥君自顾俸入谨足赒千指乃括家赀下教属邑令计口分赈赖以更生者六千余人亡何以积瘁不胜繁剧移居归未及抵家而卒康熙三十一年四月也年六十有二吏民闻者追奠于道如哭其私亲夫君自为诸生以迄服官改孳孳以惠人齐物为务鼉勉好施白首不倦君世之封殖自利以秦越人视人之肥瘠者相距何啻倍蓰而文以族大系奋牒以废祥考先世支为十四世图聋成家乘今太子太傅王公为之叙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圣人敦伦睦族使天下皆知本之所自出跖者可亲远者可近刘君聚族而处兢兢不忘所自为政始于教家作忠先期教孝不谓之知本呜呼唯能知本故能睦族故能推类以及物君之循本讫末施德有序合诸古人本俗教民之义始于族坟墓联兄弟而及于保爰X救宾以庶夫岂有异道疑配郝氏继配吴氏赠封皆恭人侧室郝氏生子师向候补主事年少有才以康熙三十 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葬君于桑裕社大通坡原谒余而请日原页有述也余为举君行事之大者使挽表诸于墓上用示不木朽至君居近百花山有佛阁高数百刃难于汲水君测然命工度泉忽雷震泉涌不竭乡人无不叹曰适逢其所会耳安敢尸德牵连之俾后之人考焉赐进士及第资政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级京口张玉书顿首拜撰赐进士出身文林郎翰林院编修充戌辰会试同考龙严陈迁鹤书丹康熙三十三年岁在甲戌菊月吉旦立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碑座:为赑屃造形,俗称石龟,长2米,宽1.2米,高0.8米,基座由粗料石砌就,龟头龙形平嘴。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一条宽阔的道路直通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村前广场
 
       灵水古代出举人,近代出学子,现代出名人,明清两代最为兴旺,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明初就建有社学,尊师重教,读书上进蔚然成风,出过22名举人、两名进士和10余名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监生,得名“灵水举人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村前所立影壁“灵水举人村”为全国著名书法家杨再春先生书写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广场上新建的举人文化大戏台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广场北侧为举人文化展览馆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人物雕塑展示了灵水村的历史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沿路北行可见水渠和影壁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村路旁随处可见古井和古碾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灵水古村落的建筑布局恰似传统文化“四灵”中的乌龟,相传“灵水”即源于此。老人们说,从村南头的观音菩萨庙往下看,南楼是乌龟的头,北庙是乌龟的尾,村西的龙王庙、灵泉寺以及村东的马王庙、文昌阁是乌龟的四条腿,而村落中的四合院恰似龟背上的图案。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灵水村现有多处举人故居宅院遗址,如刘懋恒(114号)、刘增广等故居。这些宅院多为三进和五进宅院,建有门楼、影壁、高台阶、大板门,过厅宽大,雕梁画柱,墙壁磨砖对缝,墙体厚实,砖雕简洁而讲究,花饰粗犷中含秀美,建筑风格具有“乡村士大夫”风范和文人风雅,是八景中不可或缺的。


刘懋恒宅(宅院114号)


       《北京斋堂古村落群》:“清代知府刘懋恒的宅院 刘懋恒宅院,是灵水村最为引人注目的举人宅院之一。据说,刘想恒的故居原为五进相连的大四合院,后经二百多年的沧变迁,现在已分为一个个独立的院落。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刘家的宅院现在被分为了几部分。其中中街南面的一处有髙达2米多的地基,是用长方形的大块石料砌成,石块的相接处有铁楔子加固。这处宅院的地基建于明朝,虽然地基上面的房屋几经翻修,可是地基却依然坚固无比。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位于中街114号的宅院是刘懋恒大宅院的另一部分,现在是一个独立的三进四合院,已成为目前主要的参观。倒座房(南房)面阔约19米,进深约6米。前院的原正门已用砖石封闭另在东墙前端开了一座门,宰内梁架为柏木,木雕精美,雕梁画栋。前院(外院)有倒座房和东西厢房。东厢房亦有造型典雅的跨山影壁。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院内卵石甬道,石板墁地。从前院到后院地势依次升髙。院落中轴线向北为一垂花门(二门),门楼已荡然无存,但残垣断壁和石阶依然得以保存。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垂花门是指连接内、外院的门,俗你二门,又称内门。旧时人们常说的未出嫁的香闺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指的就是这道垂花门。在垂花门以外的倒座房、厅房和所属院落为外宅,是用来接待宾客的地方,垂花门以内的正房,厢房、耳房、后罩房等则属于内宅,是供自家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进人。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过中院向北即为后院,通往后院的门楼不大,但保存较完好。偌大的庭院,静谧宜人,满是花电树木,显得十分美丽。可以想象曾几何时大家闺秀穿针引线的情形。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刘増广宅(民居81号)


       《北京斋堂古村落群》:目前挂着“刘举人故居”牌子的宅院位于灵水村后街81号,为清代四合院建筑。……。这处宅院是一座精良的三进长方形四合院,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有雕花门楼和砖碉影壁,顶覆合瓦,精巧别致。整个大宅院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共有房屋二十余间。宅院内建有垂花门、影壁、石阶,浑然一体,古色古香,透着一种“儒雅气质”。宅院的门楼外还有一精良的门外影壁(一字影壁)。宅院外墙破损的拴马柱依稀可辨。”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南房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一进院正房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一进院西厢房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二进院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一门五举府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一门五举人 村里有个三义堂。在清雍正年间,这里住有一个叫刘明政的,生有五个儿子,刘瑞吉、刘瑞祥、刘瑞如、刘瑞意、刘瑞杏,个个文才出众。通过乡试,全部考中了举人。……。”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资料称为“三义堂”,现挂牌匾是“吉庆堂”。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二进院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谭锡庚宅院(西和店)

       西和店,此宅为其父贡士谭瑞龙留给二儿子谭锡庚宅院。因早年在此经商,故号“西和店”此处同样孕育出很多人才。谭锡庚长子谭天印为共产党宛平县民政助理。三子谭天才为国民党党部委员,解放初期随蒋介石奔赴台湾。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除以上典型宅院外,列入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中的还有6号、65号、78号、84号、92号、98号、142号、177号宅院。

6号宅院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修复前
 

65号宅院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78号宅院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84号宅院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92号宅院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98号宅院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灵水村有很多古寺庙,过去共有寺庙17座,包括佛教、儒教、道教和民间信仰寺庙,这样多种信仰共处一地的现象在中国乡村并不罕见,但难得的是一个村子建有如此多的寺庙,可见灵水村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对各种文化的包容精神。
   
灵泉禅寺

       灵泉禅寺,原名瑞灵寺,明代时改为今名,村民称其为“玉皇庙”或“大庙”。据明《宛署杂记》载,“灵泉寺在凌(灵)水村。起自汉时。弘治年(1478-1505)僧员海重修,庶吉士王伦记。”照此,其为古籍记载的门头沟区内最早的寺庙。而据灵水村历史名人谭瑞龙的后人谭天启老人回忆,他在幼年时期曾听老人说,该寺是北魏时期由冯太后所建。无论汉还是北魏,可见其已非常古老了。
       灵泉寺规模宏大,祀玉皇大帝和四大天王。为深山区少有的大型佛寺。民国年间,改为学校,解放后扩建为灵水小学。现仅存山门、影壁、汉白玉顺弥座一个,以及两棵白果树(银杏)。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进入山门,为天王殿,天王殿东北侧是关公殿,面阔8米,进深6米,硬山大脊筒瓦顶,砖吻垂兽,排山沟滴,前出廊,梁枋上绘有旋子彩绘。天王殿东北侧原有和尚塔(覆钵式)一座。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天王殿后面是三世佛殿,面阔三间12米,进深7米,悬山大脊,筒瓦顶,砖吻,垂兽,四小兽,博缝板下有悬鱼,檐下有一斗二升蚂蚱头大斗袱,平身科二攒,拱眼壁绘佛教故事彩画及佛像。彻上明造,五架梁,带角脊,荷叶隔架科斗拱,由金柱及梁檩之枋上皆一斗三升斗拱,平身科二攒,脊瓜柱上有一斗二升交麻叶头大斗拱。梁枋等皆施以旋子彩画,殿内墙壁上有彩绘壁画。殿前有月台,长8米,宽6米。殿之两侧有旁门各一,为硬山筒瓦顶,三世佛殿东侧有配房三间,为硬山大脊,筒瓦板瓦合瓦,砖吻兽,房内有壁画。笔法生动,形态传神。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三世佛殿后面是三大士殿,面阔三间8米,进深6米,小式作法,硬山清水脊,筒瓦板瓦合瓦,彻上明造,五架梁,梁枋有旋紫彩画。三世佛殿西侧有一跨院,为四合院,正殿三间,硬山清水脊,筒瓦板瓦合瓦,前出廊,有斗拱,额枋上有涤环板,面阔10.5米,进深8米,东西配殿各二间,面阔6.2米,进深4.2米,硬山清水脊,筒瓦板瓦合瓦,五架梁。南殿三间,面阔10.5米,进深6米,硬山清水脊,筒瓦板瓦合瓦。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山门前有影壁,高约2米,宽10米,厚0.6米,硬山清水脊,筒瓦板瓦合瓦。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寺庙坐北朝南,山门为砖石结构,歇山式,大脊筒瓦顶,有砖兽,垂兽及三小兽,双层砖檐,檐下死角吊有风铃,券门为石雕件拼砌而成,山门面阔4.1米,进深2.5米。山门两侧有旁门各一间,规模形制相同,歇山,大脊筒瓦顶,砖吻兽,垂兽,三小兽。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门额有“灵泉禅寺”,并提“大明嘉靖已七月即日重开山第一待住持圆恭立”等字(现已难辨)。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山门东侧有一棵树龄300年古槐

       银杏树素有“活化石”之称。在灵泉禅寺遗址院内,长有两棵树龄达几百年的高大银杏树,为国家二级古树。这两棵树本来都为雄性,本不能结果,但奇特地是,其中西侧的一颗银杏树上长有一雌性“树椎”,长120厘米,直径20多厘米,树椎向上的一枝每年结果。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有人说,这一树椎是先人将雌枝嫁接在雄树上而长成的。看来住这里的僧人或村民几百年前就已掌握了高超的银杏树嫁接技术,这在今天也不易。灵水村的这棵古老而神秘的“雌雄同体”银杏树,让来此观赏的人们啧啧称叹。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原三世佛殿前有两颗古老的银杏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其中一棵为雌雄同体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村西,与天仙圣母庙、观音堂、二郎庙紧紧相邻,相传建于金代(1230年),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重建。此龙王庙常被称为“南海火龙王庙”,龙分很多种,青龙白龙、水龙火龙、草龙及四海龙王的若干子孙,他们各有一定的本领,一套专门技术,掌着云雨闪电的雨量变化。火字代表南方火位之意,传说关羽就是赤火龙下界,在南海火龙王庙中供的就是南海火龙神,并有关羽等神像,主管阴阳平衡,水火交融使本地平安,丰衣足食的意思。此庙建于西山莲花山麓,两处泉水相伴,因水盛而修成火龙庙。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门头沟区文保碑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南海火龙王庙 位于灵水村西莲花山山麓,建于金代(又说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南海火龙王庙(火字代表南方火位之意):龙分很多种,青龙、白龙、水龙、火龙、草龙及四海龙王的若干子孙,他们各有一定的本领,一套专门技术,掌握着云雨闪电的雨量变化,传说关羽就是赤火龙下界,在南海火龙王庙中供的就是南海火龙神,并有关羽等神像,主管阴阳平衡,水火交融使本地平安,丰衣足食。该庙坐北朝南。占地南北27.6,东西32.3米。主要建筑物已塌毁,只存山门一座。
       山门为砖砌歇山筒瓦顶,有吻兽,垂兽,拔券门,砖刻匾额,周围刻莲瓣,书“南海火龙王庙,大明嘉靖岁次丙申(1536)重阳吉日造,普林乡重修”。匾下券门上原有砖雕狮子、鹿、龙等纹饰。山门面宽5.5米,进深4米,有旁门两个。
       西跨院内有坐北朝南菩萨殿三间,硬山调大脊合瓦顶,已残破。菩萨庙为小式作法,内为彻上明造,五架梁,通面宽9米,通进深7米。菩萨院山根有两处泉水相伴,因水盛而修成火龙庙,一泉曰“灵泉”,灵水村即以此得名。
       龙王庙院内有一株胸径达3米许的古柏,其上长出喿树一株,被称之为“柏抱桑”,又叫“柏抱桑孙”;西跨院有古柏一株,胸径2.2米,其上长出桑树一株.径0.5米,被人称之为“柏抱榆”, 又叫“柏抱榆子”。这里为“灵水八景”之一。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龙王庙与戏台(图左)相对而建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山门东侧是一棵300年树龄的古槐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寺庙后身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进入山门迎面是一棵古柏及正殿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正殿南海火龙庙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西跨院南厢房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西跨院正殿观音殿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龙王庙修复前旧照
   
       院中两株直径达两三米的千年古柏,一株金代古柏躯干的树洞中间寄 生了直径20厘米的桑树,桑柏两树,枝繁叶茂,姿态奇绝。另一株金代古柏粗干下部的杈中,寄生出的榆树直径达70厘米,榆柏两树,苍黛交映,情趣盎然。人们称之为“柏抱桑”和“柏抱榆”,是灵水村中的“灵水八景”中两景,也是北京的“古柏奇观”中的两大奇观。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柏抱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远望柏抱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山门西跨院处有一棵古树柏抱榆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天仙圣母庙

       天仙圣母庙紧邻龙王庙东侧,供奉云霄、琼霄和碧霞三位圣母,神通广大,尤其能保佑生子。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天仙圣母庙 位于灵水村西,建于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位于南海火龙王庙北侧,坐北朝南,原规模很大。山门面阔2.4米,进探1.6 米,硬山合瓦调大脊,砖吻兽,今山门无存。二门建于山石砌筑的平台上,中为踏步,两则各有拔券洞一个,山门一间,面阔3.4米,进深2.9 米,硬山调大脊,筒瓦砖吻兽,三小兽,檐下有一斗二升斗拱,平身科四攒,施旋子彩绘,彩龙惟妙惟肖,这条龙的龙爪很特别,它多出一指,据专家分析只有皇帝来到的地方才可以画这样的龙爪。两条龙的下方画有道家的八大吉祥物:花、罐、鱼、肠、云、锣、伞、盖。两端还有八卦中阴 阳鱼的图形。脊檁上有“咸丰三年(1853)五月初三日重修”字样。有耳房两间,硬山大脊。如今二门已改成现代式样。
       正殿三间面宽10.7米,进深8.1米,硬山大脊,砖吻兽垂兽,三架梁,有排山滴水,大额枋上有和玺彩绘。配殿东西各三间,面阔4.30米, 进深2. 20米,硬山大脊,砖吻垂兽,三架梁。两侧有寮房,南北各三间,今已残破不堪,寮房内墙壁上原来有“七十二司”壁画,今已无存。”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山门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山门后身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庙内全景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正殿圣母殿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西通廊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东通廊
  
       2013年初访时状况: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修复前旧照



白衣观音庙

       白衣观音庙位于村南山上,旧时香火很盛,现在的庙宇是在原址上重修的。灵水以风水建村,村形为“龟形”,而这个白衣观音庙就是龟形头部。
       《京西举人村——灵水》——《多神多庙灵水村》:“白衣观音菩萨庵:位于灵水村南堂鳌头之上,原址不存,现仅存一棵20厘米粗、7米高柏树,庙内所供即古戏中“白蛇传”中白蛇仙子,内中同样塑有小青的神像。”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远眺观音庙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正殿坐南朝北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正殿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西配殿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东配殿


魁星楼

       文昌阁和魁星楼位于村东北部山上。文昌阁供奉的文昌帝君是主宰人间功名利禄的“文曲星”,魁星是中国北方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魁星楼属道教建筑,明代以前创建,坐落于灵水村东北坡一个高台上。……魁星楼坐北朝南,为悬山式卷棚顶,筒瓦顶,有垂兽及蹲兽,面阔6米,进深6米,所供神像无存。现只剩下残基,已废毁。魁星楼与村中的文昌庙合称“文星高照”,是灵水的八景之一。”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远眺文昌阁、魁星楼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魁星楼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文昌阁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文昌庙 位于灵水村村口魁星庙侧的券洞城台上,民间俗神建筑。主供神君“文曲星”,也叫文昌帝君。明代以前创建。坐东朝西。大殿三间,硬山大脊,筒瓦板瓦合瓦,有吻兽、垂兽及蹲兽,现已残坏,有排山沟滴,面阔9.5米,山墙及后檐塌落,殿内原供奉的神像、大殿现已坡烂不堪。 ”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文昌阁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马王庙

       灵水村前“过街楼”上的那间房子即是马神庙。《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马王庙 在进村过街楼二层,庙已残破,庙中供马王爷,属道教神,三眼神(有二郎神杨戬、火神王灵官、马王爷马天君)中的一位。……。百姓们去求“妻财子禄”百叩百应。马王庙建于村口意义可想而知。”灵官马天君,又叫“三眼灵光”、“华光大帝”、“花酒马灵官”等名字。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因年代久远,有些寺庙已经无处找寻,只能从村中见到的几处标志牌中了解那些寺庙的一点渊源。


虫王庙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虫王庙 在北山后,虫王姓刘名因,宋代山东蝗害严重,他勇猛救灾,而俗称“刘猛将军”,为灭虫累死,被封为虫王,正月十三祭虫日。”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山神庙遗址

       《京西举人村——灵水》——《多庙多庙灵水村》:山神庙位于村后南坡大松树底下,供老虎和蛇。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五道庙遗址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五道庙 始建年代不详,坐西朝东,面阔一间3米,进深3.3米。硬山合瓦顶,小式作法,三架梁,彻上明造,前带廊。无存。”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牛王庙遗址


       《京西举人村——灵水》——《多神多庙灵水村》:“牛王庙:位于龙王庙西侧半山坡上,主祀的是在《西游记》中写到的牛魔王之子“红孩儿”,通身着红色,民俗中认为是为了身体健康生活富裕,六畜兴旺而供,实质上也存在办事公平孝敬长辈之内涵,虽庙小也是一位仙。”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土地庙遗址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土地庙 俗称土地爷,同供土地婆。是某地段或某一地区甚至一家之地的守护神。”原建早毁,旧址可认。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尼姑庵

       尼姑庵是尼姑即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教徒居住和生活的地方。灵水村尼姑庵原有正房三间,钟楼、鼓楼各一座,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龙王庙戏台

       村内古戏楼建于明代,与南海火龙王庙山门相对,坐南朝北,建在石砌台基之上,硬山皮条脊,灰筒瓦顶,面阔三间6.8米,进深8.7米,台口高2.64米,硬山皮条脊,灰筒瓦顶,有滴水。八柱,五架梁,戏台中部有隔扇,分为前后台。隔扇左中右设三个门,利用其出台和回台。至今保存完好。每年风调雨顺庆丰收,逢年过节,都要在这里唱戏。灵水村历史上有戏班子,唱的是蹦蹦戏,蹦蹦戏是评剧的前身。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门头沟区文保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村中还有一处与刘懋恒有关的“君子不争”碾房。《京西举人村——灵水》:““君子不争”:灵水村的刘懋恒官至山西汾州知府,为官清正,深受当地人民的敬爱,在他迁任时,当地人想送他礼物,又怕其不收,就送了一盘石碾子。刘懋恒将石碾子运回村中,供村民公用。农民受小农经济的影响,有自私自利的劣习,以推碾子为例, 常有争抢之事发生。清光绪年间,灵水村举人、曾在山西任左云、静乐知县,官至吉州候补知府的刘增广在公用碾房内的墙壁上写下了“君子不争”四个大字,引导人们提倡文明,发扬谦让的美德, 树立了良好的民俗作风。”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八角龙池

       《门头沟政区通览》:“八角龙池 是村内主要建筑之一,它坐落在“堂上”,池内养着数条五颜六色的观赏金鱼,也叫“金鱼池”。整座鱼池是圆形,周围用石块砌成,池面上有用加工好的带有凹槽的石料砌成,上边又用木架带榫插入凹槽,形成八角围栏,高度有一米左右,故称“八角龙池”。
    《北京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9943210000426 灵水村八角龙池 ”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八角龙池简介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三禁碑

       灵水人很早以前就有了环境保护意识和举动。南海火龙王庙的墙壁上至今还镶嵌着一块300多年前为保护这里的八角池水源而铭刻的“三禁碑”。 碑的全文是:“大清康熙岁次辛未仲夏初旬,合村聚会。庙前池边,禁止污秽,堆粪洗衣,如有违反,鸣钟议罪,罚供祭神,使知警畏,凡我村民均相劝诲,刻铭于石,流传后辈。池内三禁:凶泼投跳,愚顽搅混、儿童汗溺。池台三禁:宰杀腥膻,饮畜作贱,浆衣洗菜。”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灵芝柏

       灵水村北有一座小山岗,名为“北山”,山口处有一株千年古柏(侧柏),树冠平展,枝杈横生,树叶茂盛,宛如华盖,傲然独秀,被当地人美称为“京西灵芝”,为国家一级古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1032、北京入选传统村落(1.6)灵水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