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石景山区的寺庙(六)

标签:
清凉寺万泉寺遗址八宝山娘娘庙遗址杂谈 |
石景山区的寺庙(六)
清凉寺
万泉寺遗址
万泉寺遗址位于模式口法海寺南侧,推测始建于明代,原格局为二进院落。该寺庙为坐北朝南,现存极少残损石构件,另残存有厚度约1.1米的围墙20余米。
八宝山娘娘庙遗址
清顺治十六年(1659),下庄等7村首事成立“显圣宫香会”,从主祀真武改为主祀碧霞元君,创办民间庙会,名声大振。
清同治年间,该庙破败。香会请恩济庄和尚觉品任住持,“从此瑶岛化为鹫岭,紫府改作梵宫。将见经声佛号庶永远不绝,而暮鼓晨钟或恒久长闻。”迎来了它的又一个辉煌阶段,是京西民俗的重要庙会之一。
据《显圣宫香会勒名碑记》载:庙会的发起和组织者是设在下庄的“显圣宫香会”,当时有鲁谷、龚村、下庄、田村、铁家坟、六道口和梁公庵7个村的主事人参与办理。庙会的举办,给当地7村人民带来了经济利益。后来,该会的首事又增加为9个,计有田村、公(龚)村、上庄、下庄、鲁谷、黄庄、六道口、石槽、包家坟、铁家坟、甄家坟、枣林村、何家坟。因为举办的是娘娘庙会,当时各村妇女就成为庙会出资的主力,《显圣宫香会勒名碑记》的榜上有名的就有135位之多!
据当地人讲,每年农历4月15日举行庙会,为期三天或五天。届时,京郊三五十里甚至河北、山西的香客都蜂拥而来,烧香还愿者络绎不绝。逛庙的、做小买卖的、走会的、卖艺的、唱戏的,把该庙围得水泻不通,各种摊子、场子,从山上一直摆到山下,长达二三里。寺里钟磬齐鸣,香烟缭绕。上供的多为中青年妇女,顶礼膜拜之后,还要从寺里“请”一个泥娃娃,说是这样就把娘娘赐给的儿女栓到了家里。有的还愿人身背马鞍,燃着香火,从家门一直跪爬到山上,异常虔诚。走会的都是一路吹吹打打,随地表演少林拳、五虎棍、摔跤对打、杂技魔术,戏台上更是粉墨登场,台下叫好声此伏彼起,一派祥和景象。
前一篇:739、石景山区的寺庙(五)
后一篇:741、石景山区的寺庙(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