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2021-03-24 06:30:57)
标签:

蔚秀园古建筑群

承泽园

达园

杂谈

海淀区的宅院(一)


蔚秀园古建筑群
  
       蔚秀园(位于北京大学西门对面),始建于康熙年间。当时康熙御赐畅春园以北空地让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子胤建房,老四、八、九、十选好了地方,老三则因为没有空间,建到了东边水磨村一带,也就是现在清华大学内,当时胤祉还说这个位置离四阿哥较近。胤禛选择的地方就是后来的圆明园,当然没有那么大,而由胤祉说离四阿哥建房处较近可知,八、九、十三人的园子只能是在圆明园以西以南一带。蔚秀园最初的主人也就出不了这三位之一,到底是谁则不得而知。有些文章认为,当时的蔚秀园名彩霞园,是胤禟的赐园,但似乎并没有拿出特别有说服力的证据,只是猜测而已。
       之后的演变则较为清晰,胤禩、胤禟获罪被雍正逐出宗室后,这处园子赐给了雍正的五儿子弘昼,之后又几易其主,分别赐给过肃亲王蕴著、定郡王载铨,到晚清时成为醇亲王奕譞的赐园定名为蔚秀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蔚秀园亦被焚毁,后奕譞加以修复。1931年,载沣将蔚秀园卖予燕京大学。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803180000225 蔚秀园古建筑群清燕园街道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海淀区文保碑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海淀区文保牌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门前文字说明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承泽园

       承泽园是北京大学教师生活区,其东接畅春园、蔚秀园;西至万泉河路;北邻挂甲屯;南至万泉河小公园,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该园为清代皇家小园林之一,始建于雍正三年(1725 年),初赐于果亲王允礼。道光年间赐寿恩公主。
       光绪中叶又赐庆亲王奕劻。奕劻去世以后,承泽园为张伯驹购得。1953年张伯驹把承泽园卖给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校园的一部分。
       园内山水、清代楼阁、宅院尚存,为西郊诸园中保存较完整的园林之一。其总体上分为南北两部分,中间隔以东西走向的溪湖。园门向南开,南部为宫门和附属房屋,北部为园区建筑的主体部分,又分为东西2所,建有正房、厅堂、小亭、城关等建筑若干。目前南部建筑已无存。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933180000102 承泽园清燕园街道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北京市文保碑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海淀区文保碑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2000年承泽园西所修缮记碑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西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东所西院落前排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后排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西厢房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东厢房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东所东院落前排房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二进院垂花门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正房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东厢房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西厢房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东所北院落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正房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东厢房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南房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南房后身



达园

       达园位于位于圆明园福缘门前一带,占地12万平方米,俗称王怀庆花园,始建于1919~1922年,是京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园林。园址园门内有太湖石假山。假山南侧立置乾隆前湖诗碑,系从西扇子河移此。绕过峰石可达西部小山。山北有小溪,建汉白玉精雕石桥2座,为圆明园九洲清晏前湖东西两端"金鳌""玉蝀"桥。过桥至园北区,分布4组建筑群。园北土山上建方亭一座。东为善缘庵。
       园南以水体为主,水面3.3万平方米。池北建东西水榭游廊,湖心小岛中央建重檐石柱六角亭一座,亭从温泉明秀山庄移建于此。王怀庆,字懋宣,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历任清军协统总兵,曾镇压滦州起义,当时有屠夫之称。"九一八"事变后,达园为张学良所属的东北义园购得,1950年由中央调查部使用,后中央办公厅在园内办公。70年代周恩来总理批示修复园内建筑物。80年代开始部分房屋租给外国驻华商社,为半开放式。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923180000195 达园清青龙桥街道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776、海淀区的宅院(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