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游客小余
游客小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378
  • 关注人气:2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2021-03-26 07:10:18)
标签:

东公所

西公所

六郎庄田世光故居

杂谈

海淀区的宅院(二)


东公所

       东公所(位于国际关系学院内,坡上村公交站下车)和西公所,是清朝光绪年间官员办公之所。因东西方位的原因,清末时俗称东所、西所,亦称润贝勒园和朗贝勒园。
       据说,东公所清代时曾住过一位专给慈禧梳头的王姓太监,后园子被朝廷收回充公,赐予嘉庆帝第五子惠亲王绵愉之孙载润。当时有三所同时被赐,除东公所外还有西公所,再有就是“蔚朗园”被赐予了载涛。
       载润是惠亲王第五子惠郡王奕祥之后,清末袭封贝勒,因此东公所俗称润贝勒园。又因载润号“寄云”,又称“寄云别墅”。
       载润次子溥仲先生曾任东城区政协常委,1990年11月他已80多岁(90岁后去世)时来到久别的东公所。溥仲先生仔细观看了院子后说:“清代时东公所院子呈方形,园门坐北朝南,进大门有垂花门一座,先经一个三合院,后面是两个四合院,东西并列。西院主要为花园,有假山、水池,东院北房正房五间,东西耳房各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门楼一间,整个宅园清秀幽雅,具有满族特色。载润在清末主管过陆军贵胄学堂,曾任御前大臣(1963年86岁时去世),民国时家境逐渐衰败。北伐战争前,寄云别墅西院和马棚逐步拆掉,卖得一万元,剩下能用的搬到城里王府。这时母亲索绰络氏去世,后埋葬在东公所并建有宝顶。母亲去世后,把东公所东院也拆了,院南砌起了一道大墙,院门也由南门改成西门。”
       现在东公所还有八间老房,门楼也改成了一间房。一对抱鼓石和一个球形盖井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在院内,近两年门前遗物只有那两方汉白玉雕刻的上马石了。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803180000157 东公所清青龙桥街道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东公所西公所位置示意图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海淀区文保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东公所位置在现在的国际关系学院里北部,仅存的几间平房位于11号楼前,现在是社区居委会,修葺的很漂亮。门边窗户下钉着文保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东公所遗物只存两方汉白玉雕刻的上马石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西公所
 
       西公所位于东公所西100米处的国际关系学院9号楼西北角。现在是中央党校管理的一个独立的院落,现称“绿杨宾舍”。
    “西公所”原为光绪朝官员办公之所。后来由于公所废止,由内务府收回,被赐予乾隆长子定安亲王永璜第五世孙毓朗做为宅邸。毓朗袭封贝勒,故宅园又叫“朗贝勒园”。
  “朗贝勒园”亦称“绿杨别墅”,占地12余亩。“寄云别墅”与“绿杨别墅”隔墙相望,相处友好。“寄云别墅”主人载润之子溥仲先生讲述了“绿杨别墅”的含意,取自《唐诗别载集》,即白居易赠元稹的题为《欲舆元八卜鄰先有是赠》诗句中“绿杨宜作两家春”之意,希望两家和睦相处、世代相传。
  一百多年以来,院内主人几经更换,记载着数不尽的沧桑。由于大家的习惯叫法,“西公所”一直沿用至今。1994年校领导决定重新改造“西公所”,建成一个仿古式宾馆院落。1994年开始设计筹备,1996年完工并交付使用。1997年元月8日,正式对外营业。校领导根据有关历史和所闻资料决定取名为“绿杨宾舍”。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803180000158 西公所清青龙桥街道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海淀区文保牌位于西公所东南角的原大门北侧门墙外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从东公所可见西公所东南角的原大门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西公所东南角的原大门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现在绿杨宾舍封闭进不去,不过在国际关系学院里可见绿杨宾舍高大的院墙及宾馆楼房。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西公所东南角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西公所南院墙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西公所南门



六郎庄田世光故居

       六郎庄田世光故居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结构。房屋始建清朝末年,原是清末一个官员的房子,后辗转卖到田家手里。房屋于80年代初翻建,是一座古老的庭院,中式的灰色门楼,门口原有影壁和上马石,十分古朴,两进的院落里十分幽静
       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田世光先生以精湛的工笔花鸟绘画艺术而驰名中国画坛。他自称“柳浪庄人”,他的画中落款大多是“写于昆明湖畔柳浪庄上”。777、海淀区的宅院(二)田世光先生于1999年7月28日逝世,享年83岁,安葬于香山南麓的金山陵园。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805180000145 六郎庄田世光故居清海淀乡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海淀区文保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777、海淀区的宅院(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