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2021-03-04 07:41:56)
标签:

元大都城墙遗址(海淀

蓟门烟树碑

清河城址

杂谈

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元大都城墙遗址(海淀段)

       元大都城墙遗址,又名土城,位于海淀区、朝阳区境内,属于元代古遗址。元大都城墙遗址占地面积50平方千米,由若干段东西走向的元大都的外郭城墙遗址组成,东起北京市土角楼西侧服装学院以东673米处,西至昌平路,土夯筑而成,周长为28600米 
       大都城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部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夯筑而成,四面辟有城门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宫城组成。全城南北长7600米,东西长6700米,总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宫城在皇城的偏东部,全城的规划设计,均以汉族统治者建都的思想为主导,遵循"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制度。城址内发现有城门、街道、水涵洞、下水道、居住遗址等遗迹,出土物以瓷器为主。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911160000252 元大都城墙遗址海淀段元花园路街道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50平方千米。城墙为夯土筑造,有城门11座。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稍南,东西城墙即明清北京内城东西墙,北城墙在今北四环路一带。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为扁长方形。城中部有南北纵贯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御苑区,西部是兴盛宫、隆福宫、太子宫组成的宫殿群。东部为宫城,大部与今故宫重合而略偏北。宫中前朝大明殿(今故宫后三殿)、后朝延春阁(今景山下),采用宋元时通行的“工”字形台基。元大都的中轴线起自外城的丽正,经纵贯宫城的南北大路,尽于大都城中心的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与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相同。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北京市文保碑
   
       元大都是在荒野上平地起建的,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规范。它三重城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有九经九纬的街道和标准的纵街横巷制的街网布局,成为宋以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总结,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大都在规划中还注意促进商业的发展,并有发达的给排水系统和完善的军事防御、对内监督设施。在当时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2003年为保护元大都城垣遗址,配合奥运景观建设,创造良好的游园环境,元土城遗址公园的整体改造工程全面启动,通过改造将其建成了北京城北最大的带状公园,集保护历史遗迹,改善生态环境,休闲娱乐游览于一体。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元大都有两个供水系统:一是由高梁河、海子(范围稍大于今太平湖和什刹前、后海),通惠河构成的漕运水系;一是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在元大都城址上发现了3处水涵洞遗迹,是向城外泄水的设施。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蓟门烟树碑

       蓟门烟树为燕京八景之一,指的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元末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5里,蓟门烟树所指一段城墙遂遭荒废,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生长,遂称蓟门烟树。但是在历史上,金代的典籍中就有蓟门烟树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蓟门烟树指的是古蓟州城门附近的树林,目前的蓟门烟树是清乾隆年间考证错误的结果。乾隆御书蓟门烟树碑位于北京服装学院附近的元大都城墙遗址上。1985年由北京市园林局进行重修,以石碑为中心,兴建了亭台和城墙,植树绿化,定名为“蓟门公园”,以供游览。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934180000024 蓟门烟树碑清花园路街道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海淀区文保碑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碑高约3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僧帽形碑首,刻雷纹。方形碑座,碑阳为乾隆帝手书“蓟门烟树”四字,碑阴为乾隆帝御题七律:“十里轻杨烟扬浮,蓟门指点认荒邱。青帘贳酒于何少?黄士埋人即渐稠。牵客未能留远别,听鹂谁解作清游?梵钟 欲醒红尘梦,断续常飘云外楼”。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清河城址


       清河汉城遗址位于清河镇西2里多的朱房村西,是汉代军事城镇遗址。面积约一平方公里。这里有一高台地,西面和南面各保存着一段土围墙,最高处约5米,南壁残存长150米,西壁残存长115米,用板筑成,板著孔仍存。 清河汉城遗址于20世纪50年代共进行过5次发掘,其中在1954年、1955年和1958年3次发掘中,出土大量兵器、农具,是现存距北京城区最近的汉代古城遗址。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921080000068 清河城址汉清河街道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北京市文保碑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海淀区文保牌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北京市说明牌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遗址于20147年修复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767、海淀区的古代建筑(城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