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2019-04-06 08:39:16)
标签:

畅音阁

阳平会馆戏楼

隆安寺戏楼

颜料会馆戏楼

天乐园

北京老戏楼

  
       戏楼,又叫戏台,是供演戏使用的建筑。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场地,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最原始的演出场所是广场、厅堂、露台,进而有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第舞台、酒楼茶楼、戏园及近代剧场和众多的流动戏台。就其分布来看,也极为广泛,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山区,大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几乎都设有或大或小、或今或古、或繁或简的戏楼。戏楼就是中国人的剧场。中国戏曲可称为“戏楼文化”。形态各异的戏楼构成了传统戏曲演出空间,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戏楼戏剧观演场所。
      明清时期北京做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使国内各种戏剧在此交流展示,戏台建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进,直至成熟。逐渐在京城形成统一定制。
       戏台大致有宫廷戏台、庙宇戏台、府邸戏台、会馆戏台、饭庄戏台、茶园戏台等六种类型,大体上是以露天、室内以及罩棚三种形式出现。
       戏楼或戏台的叫法没有严格的区分规定,一般将高度在二层以上或建在奢华大众场所的戏台称之为戏楼。戏楼三面敞开,一面留作后台,舞台台面空间简单,但外延空间较大。
       戏台一般都是三尺高长方或正方形青条石攒青砖结构,京城现存古戏台大都是清代遗留。经过多次整修重建,除了外部装饰略有丰富,一般框架结构仍承袭明代建筑遗风。
       戏台的建筑都是避开正位(北是正位,南为下位)而建造,大多坐南朝北面对主体建筑。戏台在建筑上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它的细部装饰,除了戏台前立柱上的对联,在屋脊、壁柱、梁枋、门窗、屏风等构件上运用的雕刻、彩绘都有无穷的魅力,在整体上造成一种鲜艳灿烂的效果。
       20世纪40年代以前北京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山区,大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几乎都设有或大或小、或繁或简的戏台。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大部分戏台都被拆除另作他用,有的现在还在使用,定期有演出。有的得以修复,但也有的无人关心任其倒塌。
      看过颐和吴老有关的博客后对它产生兴趣,随之进行了搜寻走访,并有新的收获。本文只收录古戏台(含原址复建),对于损毁后仅存建筑基座的四五处未收录。
 


北京老戏楼(东城)


 畅音阁大戏楼
 
       在紫禁城中,清代建造的戏台有10座,分别为:畅音阁大戏楼、倦勤斋室内戏台、景祺阁室内戏台(无存)、如亭小戏台、寿安宫大戏台(无存)、漱芳斋院内戏台、漱芳斋室内风雅存戏台、长春宫抱厦戏台、敬胜斋室内戏台(无存)、丽景轩室内戏台(无存)。宫内演戏虽然为少数皇家人享乐,但客观上却也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词曲得到不断修改充实,舞台艺术也日渐严谨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讲紫禁城内频繁的演戏活动对促进戏台的发展、戏曲艺术的交流、剧本的传世是有重大贡献的。
 
       畅音阁大戏楼,为紫禁城内廷演戏楼,现存建筑为嘉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畅音阁为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戏台,与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大戏楼并称清代三大戏楼。
       畅音阁三重檐,台基高1.2米,通高20.71m,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畅音阁大戏楼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与南边五开间扮戏楼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层檐下悬“畅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畅音阁后身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阅是楼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在畅音阁大戏楼的北侧,为皇帝、后妃、皇子等人观戏处,厢廊是王公大臣陪观处。乾隆三十七年建。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漱芳斋戏楼
  
       紫禁城漱芳斋戏楼漱芳斋有前后两座厅堂,中间有穿堂相连,形成工字结构。前面的厅堂,面对一庭院,院子对面建有戏台。台基用砖石砌成,方形,周围有木头栏杆,立柱十二根。戏台上有楼,天花板上设天井,可以放井架辘轳等机械设备,供神仙剧使用。台板下有一口大井,1922年梅兰芳曾在这儿为溥仪演出《游园惊梦》《霸王别姬》。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漱芳斋室内风雅存戏台
 
       紫禁城漱芳斋后殿西梢间修小戏台一座,面东,为竹木结构,样式小巧,呈方形亭子式,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专为皇帝和太后吃饭时演出15分钟的小戏而设的。方亭上悬挂着乾隆皇帝书写的“风雅存”匾额,前檐左右柱上各悬古琴形木制楹联曰“自喜轩窗无俗韵,聊将山水寄清音”。台后开小门与西耳房相通。殿之东室额曰“高云情”,与小戏台相对,为侍宴观戏之处。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长春宫戏台

       长春宫内的体元殿是晚清时在拆除长春门和太极殿后殿的旧址上建成的,为清代后妃居住的宫殿。与体元殿后檐相连,建有抱厦三间,台基高出地面三十多厘米,宽敞典雅,这就是长春宫戏台。西太后经常在长春宫看戏,她五十寿辰时,同妃、嫔、命妇(指大臣的有诰命的母亲或妻子)等,每天在这里看戏,连看了半月之久。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倦勤斋小戏台

       紫禁城倦勤斋内有一个尖顶亭子式的小戏台,是紫禁城中现存的五个戏台之一。这是建造在房子里面的一个建筑物。戏台的南北两侧及后边,三面均有用天然竹子搭架而成的隔断墙,与戏台连成一体,与南窗墙平行的竹隔断墙上还有一个圆圆的月亮门。小戏台的前面,有一个略高于地面的方平台,是供演员演出之用。在戏台对面,是皇帝观戏时的坐位,坐位后旁侧另有小楼梯可以通到上面一层。在室内设置小戏台的做法,於宫内还有漱芳斋一处,但布局更小巧精致。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丽景轩室内戏台
 

       丽景轩为储秀宫后殿,面阔5间,单檐硬山顶。明间开风门,其余4间为槛窗,楠木门窗雕刻万字锦地,上饰五福捧寿、万福万寿纹饰,转角处包饰龙凤云纹铜角叶。清朝晚期在丽景轩内建有小戏台。慈禧太后闲暇时,坐在对面的宝座上,听戏班唱戏。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阳平会馆戏楼
   
       阳平会馆戏楼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崇文区小江胡同36号。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阳平会馆戏楼是一座十二檩卷棚前后双步廊悬山顶建筑。戏楼看台分两层。看台护栏有雕花栏板和望柱。戏台分上下三层,上有通口,下有坑道。戏楼两侧的墙壁上绘有壁画。
       戏楼正前方是会馆院落,后几经修葺,现存建筑均为清式。戏楼后建和改建于清乾隆年间,系一座12檩卷棚前后双步廊悬山顶木结构建筑。戏楼内部雕梁画栋,富丽考究,客座分2层,二楼正中对戏台,是一座卷棚顶前轩式的官厢。
       面对戏台的后壁嵌有石刻,记载了会馆的沿革。戏楼内还有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王铎书写的匾额。是北京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完好的清代戏楼之一。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隆安寺戏楼

       隆安寺位于东城区白桥南里1号,明景泰五年(1454)始建。万历三十七(1609),四川高僧翠林重修佛殿后堂3楹。现在保存下来的形制,虽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修的,但仍然可以看到明朝寺庙的建筑风格。 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崇礼住宅戏台

       崇礼住宅是清光绪朝大学士崇礼的宅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东四六条。建于清光绪年间。宅院坐北朝南,分东、西、中三路。中路前半部原为一座花园,有水池和水座。水座北边是五间大戏楼,大式硬山合瓦卷棚顶箍头脊,带排山勾滴,东西各带耳房两间,前出合瓦悬山顶抱厦三间。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颜料会馆戏楼
 
       颜料会馆位于前门外北芦草园4号,是山西平遥颜料商人于明朝时建立的。后来曾多次重修、增建。有记载的是清代康熙十七年间的重修,清乾隆六年的增建戏台罩棚及清嘉庆二十四年的重修。
  颜料会馆原来规模大、房舍多,用两块碑记可以说明,即《建修戏台罩棚碑记》和《重修仙翁庙碑记》。颜料会馆是由山西平遥同乡、同行共同兴建的,有极强的地方特点和行业特点。管理是共同的,但是轮流有“值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北京商务总会成立后,不久,不分籍贯的颜料商人在颜料会馆原址组建了北京颜料工(商)会。颜料会馆现在房舍有的改为旅馆、餐厅,有的为居民住宅。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东城区文保牌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广和楼
   
       广和楼位于前门大街,历史悠久,是京城最早最出名的戏楼,与华乐楼、广德楼、第一舞台并称为京城四大戏园。最早是查氏私家戏楼,查氏分南查、北查。南查主要指浙江海宁查氏,以文脉胜,金庸(查良镛)就是南查后代。北查主要分布在京津两地,后因经商(主要是盐务)而成为京津一代的巨富。查楼兴建于明,清吴长元《宸垣识略》中说,“查楼在肉市,明代巨室查氏所建戏楼。本朝为广和戏园,入口有小木坊,旧书‘查楼’二字。乾隆庚子毁于火,今重建书‘广和查楼’。”可见查楼本是私家花园里的戏楼。
       康熙年间,查楼改成了对外营业的茶园,初名查家茶楼、查家楼,后改称广和查楼。康熙曾到此看戏,并赐台联:“日月灯,江海油,风雷鼓板,天地间一番戏场;尧舜旦,文武末,莽操丑净,古今来许多角色。”皇上都来过,可见当时它的流行指数。
       光绪年间,广和查楼连遭两次大火,损失惨重,重新修建后改名为广和楼戏园。清末至民国初期是广和楼的黄金时代,喜连成、富连成科班长年在此演出,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雷喜福等名角都在此登台献艺。
       日军侵占北平时期,广和楼经营萧条被倒手。新主人将广和楼拆毁,想重新修建,但还没来得及重建日本就投降了,因此到1949年时,广和楼还是一片废墟。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兴建了广和楼,改名广和剧场。 
       广和楼坐东朝西,南北两侧是游廊,围合成庭院,游廊高两层,观众可以坐在里面看戏。东侧是戏台,高7米。西侧还恢复了当年的牌楼。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天乐园
 
       天乐园有文字记载始于1785年,距今有227年以上的历史。初期,天乐园是以上演说唱、杂耍等民间艺术为主,当时也叫天乐茶园。
  在天乐园时代,梅兰芳先生曾经在这个舞台上演出过4年之久。梅先生17岁开始演出于天乐园,这是他在倒仓后恢复期中慢慢树立自己在京剧界中地位的阶段。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天乐园东门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1901年,天乐园被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田际云买下,从此天乐园走上了历史的辉煌。田际云是戏曲界里具有新思想的艺术家,执掌天乐园阶段做出过许多对戏曲界影响很大的事情,比如排演了很多禁毒等时尚题材的新剧目。 而影响最大也最深远的是1916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女子科班“崇雅社”,这个坤班既教戏也演出。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天乐园南门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2019年再访时状况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曾在崇雅社演出过的最有名的演员是“四大坤旦”之一雪艳琴。 昆曲大王韩世昌先生出生、学艺在河北农村,1918年随他在河北农村的戏班荣庆社首次进京演出,地点就在天乐园。因为韩世昌天资聪慧,有刻苦锻炼,很受当时观众的喜爱。又因为解释了赵子敬、吴梅、蔡元培等当时的文化名流,在文化素质上也进步很快。在这个过程中,韩世昌慢慢树立了在北京昆曲界的地位。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天乐园北门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吉祥大剧院

      吉祥戏院由光绪末年内廷大公主府总管事于一九零六年创建,位于东城区金鱼胡同西北口内,在东安市场的北端,是北京著名的戏院之一。1993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决定改建东安市场,吉祥戏院亦在拆迁范围。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434、北京老戏楼(东城)
剧院旧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