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2019-04-10 15:06:46)
标签:

霓裳曼舞戏楼

恭王府大戏楼

湖广会馆大戏楼

安徽会馆戏楼

正乙祠戏楼

北京老戏楼(西城)



霓裳曼舞戏楼
    
       北海公园琼华岛上有一组连接倚晴楼和分凉阁的两层廊式建筑,这组建筑南侧是三个相连的小院。东边小院里的建筑曾经是为皇帝、太后和众多妃子演戏的地方, 戏台现在悬挂的匾是:霓裳曼舞。此匾为近年新添,系溥杰所题。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溥杰所题:霓裳曼舞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戏台对面的看戏殿,名曰“晴栏花韵”,意思是指可以凭栏感受到鸟语花香的情趣。



恭王府大戏楼
 
       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也是今日北京城里60余座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著名的大戏楼,是恭王府花园的第二绝。整个大戏楼是纯木结构,采用三卷勾连搭式屋顶。戏楼内厅堂很高大,但音响效果非常好,处在大堂最边远的角落,戏台上的唱词也听得清清楚楚,这在设计上确实到了绝妙的境地。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湖广会馆大戏楼
   
       湖广会馆建于清嘉庆十二年,位于虎坊桥西南角。其中戏楼建于道光十年。舞台为方形开放式,正中挂有“霓裳同咏”的匾额,两侧对联是:“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戏楼三面各有两层看台,可容千人。名伶谭鑫培、余叔岩曾作为两湖同乡在这里演戏。梅兰芳、程砚秋等也在这里登台献艺过。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戏楼东侧面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戏楼北面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戏楼有后台10间,前台北、东、西三面均有看楼,上下共40间,中有广场,可容千人。二层由包厢式看楼环拱,共设12个包厢,看池及包厢中均设置仿古硬木家具。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戏台天幕为黄色金丝缎绣制的五彩龙凤戏珠、牡丹、蝙蝠、如意吉祥图案。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戏台抱柱楹联长达一丈六尺,上联写“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下联配“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戏台上方为“霓裳同咏”扁额,黑地金字满堂生辉。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修复后的戏楼四周墙壁是经过仔细考察研究继而恢复的博古彩绘。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观众席分为上下两层,古香古色的八仙桌整齐排列,为观众提供舒适的环境。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北京各京剧院经常在此演出,使人们在古戏楼内可欣赏原汁原味的戏曲精品剧目,体验老北京戏楼独特的文化氛围。

 

 
 
安徽会馆戏楼
 
       位于西城区后孙公园25号。原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孙承泽的别墅孙公园故址。清同治十年(1871)李鸿章在此建安徽会馆,原会馆规模很大,有三个套院和一座花园。戏楼是中路规模最大的建筑,系旧京四大会馆戏楼之一。现戏楼保存完整,小巧玲珑,式样别致,台下池座不大,三面有楼,围以朱漆栏杆,匾额题"清时钟鼓"。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戏楼北侧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戏楼东侧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在北京安徽会馆的建筑中,戏楼是中路规模最大的建筑。据记载,安徽会馆戏楼南北向,戏台在南面,后接扮戏房,其余三面为楼座。建筑采取双卷勾连之悬山式屋顶,东西两侧各展出三米重檐,形似歇山。北京安徽会馆的戏楼与正乙祠、湖广会馆、阳平会馆的戏楼被合称为“四大戏楼”,蜚声京城。清末徽班进京,三庆、四喜等四大徽班在京都立足,曾借助北京安徽会馆。同治、光绪年间,著名的徽班三庆班及名角程长庚、刘赶三等常在此演出。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也曾在此登台献艺。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正乙祠戏楼
  
       位于西河沿大街,是北京最知名的戏楼之一,也是中国最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戏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原是浙江商人建的银号会馆戏楼。最初是用于接待来自浙江宁波一带的金融界人士,他们每逢年节前来这里观看社火和木莲戏等传统民间戏曲,随着京剧的诞生,正乙祠也跟着红火起来,同治年间,京剧的创始人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相继在此登台演出,于是,正乙祠戏楼就成为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戏楼分两层,台前三面环楼,两旁有楼梯。看楼中心为马蹄型,上有罩棚,可容纳数百人。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陶然亭清音阁
   
       云绘楼和清音阁在陶然亭公园内。云绘楼清音阁是清乾隆年间的遗构,原位于中南海东南沿岸,清朝时清音阁是宫廷演乐音乐歌舞赏景的地方。1954年这组古建筑迁地重建在陶然亭公园西南部。云绘楼,共三层,坐西面东,楼北有间屋叫“韵磬”。清音阁,共两层,坐南面北,上下屋有题字为“印日”的两个门相通。双层游廊分别向东面、北面延伸,各连楼一座复式凉亭,这两个凉亭藐栋相连,又彼此独立而面向不同方向,珠连壁合,浑然一体,呈现出这组古建筑最明显的特征。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醇亲王府南府戏台

  

       醇亲王府南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为荣亲王府。1872年醇亲王奕譞成为宅子的主人,醇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醇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2009年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根据老照片复建完成的戏台位于南府西路院落的一间正房内,属于内置戏台。该院西屋就是光绪皇帝的出生地———槐荫斋。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社区每周在此举办文艺演出
 


升平署戏楼
   
       升平署戏楼位于西长安街1号。戏楼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清代升平署是负责宫廷奏乐演戏事务的机构。清乾隆五年(1740)设南府,道光七年(1827)改南府为升平署。戏楼位于一组四合院中,保存完好,院中北房均前出轩,便于观看演出。
       清代“升平署”原称“南署”,是清代宫廷管理演戏事务的专设机构。署内演员由太监充任的称为“内学”;“外学”则是指民间戏班的职业演员,这些“外学”称为“内廷供奉”。宫中演戏由“升平署”通知精忠庙首转知“外学”演员进宫承差。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北京市文保牌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北京市说明牌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戏楼及扮戏房东侧面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与戏楼后台相连的扮戏房


   

广德楼
 
       广德楼戏园位于前门外大街大栅栏街39号,大约兴建于1796年清·嘉庆元年,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戏园之一。它几乎和法国巴黎歌剧院、意大利斯卡拉剧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同时期建成的场馆。
“广德楼”声明显赫的方面还不止于历史的久远,更在于它是当时戏曲祖师爷、名人们施展才艺、迅速走红的宝地。程长庚、余紫云、梅巧玲、余三胜、汪桂芬等京剧祖师爷以及后来的“喜连成”、“双庆社”、“斌庆社”等曾先后在此长期献艺,是当时京城场地最火、人气最旺、艺术最佳的娱乐场馆。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德楼”由戏园子改成了专演曲艺的“北京曲艺厅”。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启功先生题写匾额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三庆园
  
       三庆园历经220年的沧桑历史,见证了京剧从萌芽到形成、从成熟走向高峰的全过程。梨园史上声名显赫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名角儿都曾在此演出。很多人都是在三庆园成名。
  以京剧演出为主的三庆楼位于今大栅栏商业街18号,1796年建成。与同在大栅栏地区的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同乐轩、庆和园、中和园并称“京城七大戏园”。
  三庆园命途多舛,历史上曾两次毁于火灾,建国后成为大栅栏商场职工食堂,1972年因存在安全隐患,老戏楼原建筑被彻底拆除,此后一直作为商业经营场所。2016年,戏楼重新开张。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高大的通天柱门楼是依照老照片中三庆园原貌重建的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三庆戏院”四字是三庆园在民国使用的名称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顺着通天柱门楼走进去,一段长廊出现在眼前,开业后长廊两侧都是展示老北京戏园文化的图文资料。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观众席依然沿袭传统的茶座形式,二楼设小包厢,表现出老戏园中池座、廊座、官座的布局,大概能容纳200多位观众。
 



中和戏院
   
       中和戏院是京戏剧院中名副其实的“老字号”。200多年的历史中,无数京剧名家纷纷在此登台献艺。中和戏院创建于清末,旧称“中和园”。中和戏院为二层砖木结构,如今的旧戏院仍未拆除。据报,未来修缮完毕的中和戏院初步规划了两个小剧场,届时将进行京剧、曲艺等传统艺术形式的演出。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435、北京老戏楼(西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