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2018-05-23 13:28:55)
标签:

秦良玉屯兵处

施愚山故居

萧长华故居

梁诗正旧居

杂谈

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秦良玉屯兵处

       秦良玉屯兵处位于宣武门外棉花上七条。即四川老馆。东西43米,南北30米。大门坐北朝南。四川老馆两排北房均为大式硬山顶,各面阔3间,进深七檩前出廊。院墙、院门仍存,院内其他建筑已经拆改,现仅存北房6间,为民居。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西城区文保牌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秦良玉(1573~1648)是明末著名女将领。四川忠州(今四川省忠县)人。为石柱(今四川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之妻。统兵严峻,有胆略,善骑射,兼通文墨,常着男装。所部号“白杆兵”。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播州(今贵州遵义)宣慰使杨应龙叛乱,马千乘奉命率兵3000出征,秦良玉统兵500相随。叛军夜袭官兵,马千乘、秦良玉率军击败杨应龙部,归途中马千乘病逝,秦良玉代领其职。万历四十七年东北后金进犯,秦良玉奉召北上,抗击金兵,因功受二品服,被封为诰命夫人。后又以战功受都督佥事、总兵官等职。明崇祯三年(1630)清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京城告急。秦良玉奉诏再次率军勤王,自出家财,接济军饷,会同友军收复永平(今河北卢龙)、滦州、遵化等4城。后受到崇祯皇帝召见,并赐诗表彰其功。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后人为纪念秦良玉,将其屯兵的地方命名为“四川营”,在此建造“石芝庵”以作祭祀之用。“四川营”后扩建为四川老馆。馆门上方悬挂“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匾额。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施愚山故居

       施愚山故居位于骡马市大街铁门胡同11号。即宣城会馆。现已完全沦为普通的大杂院,仅门口斑驳的门框和厚重的房瓦,露出这个院子曾有的富贵。故居内已看不到像样的老房子,只有拆迁留下的残墙断壁,以及居民盖的违建房屋。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西城区文保牌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号愚山,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进士,曾任山东学正。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蒲松龄19岁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而当时考官正是施闰章。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萧长华故居
     
       萧长华故居位于西草厂街88号,其范围东西24米,南北22米。故居坐南朝北,共有东西两座院落。民国廿八年(1939年)萧长华阖家迁此。大门位于庭院的西北角,临街原有铁栅栏门,在日伪时期,遗失半扇,遂改为木门,过道两旁有“爬山虎”,门楼冰盘檐上为女儿墙,红漆街门上有楹联一副:“积善有余庆;行义致多福”。两旁有素方石门墩。进门后,迎面墙壁上原有浮雕“平安”二字,今已不存。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4945180000059萧长华故居清椿树街道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西城区文保牌
 
        萧长华(1878-1967),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他不仅为发展丑行作出划时代的贡献,而且精通各行各派,曾任富连成科班总教习。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培养了几代戏曲人才。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梁诗正旧居

        梁诗正旧居位于西城区杨梅竹斜街25号。乾隆三年(1738年)皇帝赐粱诗正南城宅邸一座,寓号“清勤堂”,经考应为此处。房屋虽今已难见历史原貌,但院落及部分房屋仍保持明末清初的地平基准,是记录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实证之一。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西城区文保牌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故居说明牌
 
       梁诗正(1697年-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浙江钱塘人。清代大臣、书法家。著有《矢音集》。子梁同书为著名书家。乾隆十七年,因为父亲年迈,梁诗正乞归杭州,奉养老父,留在老父身边侍候。他返乡期间,潜心治学。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南巡,梁诗正迎接圣驾,恩准他在家食俸禄。次年,他的父亲去世,丁忧在籍。不久,他先后代理工部尚书、兵部尚书。乾隆二十四年,梁诗正充任顺天乡试正考官。乾隆二十八年,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子太傅,一时朝廷巨篇,都出自他的手笔。总裁《国史》、《文颖》、《续文献通考》各馆,相关文章体例大多由他确定。乾隆皇帝再一次在皇宫附近,赐他寓所。年底,梁诗正去世,年67岁。乾隆帝亲谕皇子祭奠,并赏银千两。赠太保,入贤良祠。赐祭葬,谥号文庄。乾隆二十九年,梁诗正灵柩归里。乾隆帝下谕旨,令沿途文武官弁在二十里内的亲赴治奠,并派人护送,直到平安抵达江南,以此表示优恤。乾隆三十二年,葬于浙江象山。乾隆四十五年,梁诗正去世多年之后,皇帝还念念不忘梁诗正,御制诗怀旧时,将梁诗正作为五词臣之首。后来,梁诗正的儿子梁敦书,官至兵部右侍郎。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332、西城区的名人故居(六)

         房屋虽已难见历史原貌,但院落及房屋仍保持明末清初的地平基准,是记录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实证之一。图中可见从街面进入院门需下几级台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