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的寺庙(一)
三间房关帝庙
三间房关帝庙位于朝阳路三间房,历史资料没有对该庙的记载,据传始建于清代。现仅存大殿三间,屋顶为硬山调大脊,灰筒瓦,五架梁前廊,双出檐,东西山尖存有壁画。该庙一直被朝阳区农村合作社使用,早期为商店,后改为库房。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5803180000094三间房关帝庙清三间房乡
朝阳区文保牌
护国天仙圣母庙
护国天仙圣母庙位于来广营乡北湖渠村南,南邻北小河,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重修。供奉天仙圣母碧霞元君。该庙为原址,坐北朝南,现有歇山式山门(2005年复建);正殿三间,进深两间,硬山筒瓦箍头脊,东耳房三间,硬山筒瓦过垄脊,西耳房未复建;以及东、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亦为硬山筒瓦箍头脊。庙内东西山墙残存有两幅碧霞元君初世图壁画,为目前朝阳区文物古建中仅存,修缮中对壁画进行了专业揭取和保护。逢农历初一、十五开放。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5943170000034
护国天仙圣母庙明来广营乡
朝阳区文保牌(2013年)
碧霞元君,即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碧霞元君之由来,众说不一,一说是泰山神之女,一说原是天仙神女。另一说则称碧霞元君原是凡人之女,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与妻金氏所生之女,名玉叶。其女相貌端庄,为人聪颖。三岁懂得人伦,七岁即学道法,曾参拜西王母。十四岁时入天空山(即泰山)黄花洞修炼。三年修炼丹成,元精发而光显。于是,凭灵泰山,成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正殿内供奉碧霞元君像
东山墙彩绘
西山墙彩绘
东配殿:灵官殿
清河营娘娘庙
清河营娘娘庙原位于朝阳区来广营乡清河营村内,始建于清代。庙内立清乾隆年间《大兴县正堂禁约事碑》,证明清河营村在清朝之前已经形成。
2008年,该村拆迁开发改造,将该庙向北平移1500米至清河南岸进行迁建,现为二进院落,山门殿三间,硬山筒瓦箍头脊,石券门窗,倒座房各二,硬山筒瓦过垄脊。第一进院内有钟、鼓楼各一。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筒瓦箍头脊;无耳房。第二进院后殿面阔三间,硬山筒瓦箍头脊;左右耳房各二,硬山筒瓦过垄脊,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筒瓦过垄脊。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5943180000032
清河营娘娘庙清来广营乡
朝阳区娘娘庙
“护林禁约碑”。该碑碑座双面浮雕“二龙戏珠”。碑阳上额浮雕“五福捧寿”纹,额题“万古流芳”;碑阴浮雕“灵芝瑞草”纹,额题似为“永垂万年”。纹式设计雅俗得体,雕工精美。刻碑人为昌平生员王臣敬,落款时间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碑文记载该村土地多沙碱,难种五谷,村民们合议栽种杨柳,以备收成不济时充当钱粮。为保护杨柳不被砍伐,村民们立碑以作警示。

“护林禁约碑”后身

2009年立清河营娘娘庙重修记碑

重修记碑后身

钟楼

鼓楼

天王殿

后院娘娘殿

娘娘殿东耳房

娘娘殿西耳房

西配殿

东配殿
来广营关帝庙
来广营关帝庙位于来广营乡原来广营村。该村已于2006年实施搬迁,只存该庙为本村的地标性建筑,又是北京的水平坐标基准点位。始建于清代,原为村委会使用,曾作过粮店,后因年久失修闲置。2007年原址修缮。坐北朝南。现存院落一进,院门为筒瓦过垄脊门楼,院内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硬山筒瓦过垄脊建筑,前后出廊,有东西耳房各两间。殿内供奉关帝神像一尊,两侧山墙、后山墙绘制关公事迹壁画。东西配殿各三间,亦为硬山筒瓦过垄脊建筑,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5943180000030
来广营娘娘庙清来广营乡

朝阳区文保牌
来广营娘娘庙
来广营娘娘庙现位于来广营关帝庙南侧,始建于清代。该庙坐西朝东,有山门殿三间,硬山筒瓦箍头脊,石券门窗,倒座房各二,硬山筒瓦过垄脊。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硬山筒瓦箍头脊,耳房各二,硬山筒瓦过垄脊。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筒瓦过垄脊。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5943180000035
来广营关帝庙清来广营乡

图为2013年复建中的情景。
山门

正殿

东耳房

西耳房

西配殿

东配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