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四十景21—30)
(续上篇)
21、坦坦荡荡
坦坦荡荡分南北两大景区,南面是一组中式建筑,中间一间正殿,外檐悬挂乾隆皇帝御笔“素心堂”匾。此堂一般是帝后及皇太后来此游玩、休息的地方。素心堂东殿为半亩园,是帝后及皇太后进膳的地方。
在中式建筑的北面就是坦坦荡荡的主要建筑——圆明园内最大的观鱼池。观鱼池平面呈正方形,中间建有一敞榭,外檐悬挂有乾隆御笔“光风霁月”匾。光风霁月殿南北有三组鱼池,南面的要大一些,北面两个池子略小一些。西北方的水池中建有一座四方亭,清朝皇帝很喜欢在此亭内观赏金鱼。坦坦荡荡整体布局与杭州“
紧靠后湖西岸,仿杭州“花港观鱼”景,是圆明园中专设的养鱼区,四周建置馆舍,中间开凿大水池。此景位于后湖西岸,堆山低而少建筑小而矮以平坦见长,可将西山景色引入。

坦坦荡荡景区内的碧澜桥小巧玲珑,每块栏板上下皆为不同的弧线轮廓,安插在曲面的仰天地栿石上;该桥栏杆的每根望柱柱头上均有双鹤在云间翱翔的雕饰,有的展翅高起,有的一往直前,姿态各异。其雕刻之精美,在宫廷建筑的同类题材中首屈一指。碧澜桥是圆明园中最精致的一座石拱桥。

碧澜桥在圆明园遭遇八国联军焚毁后,遗址被填埋,其构件于2002年挖掘出土。遗址现场经过清理后,保存的桥墩比较整齐,但上部构件残缺不全。考古发掘出的构件形制多样,但破坏严重,栏板和仰天地栿石大多断裂而且散乱,并有许多构件缺失。该桥在2002年曾遭到野蛮复建。桥洞处支起半圆形木胎,便在上部铺桥面石材、仰天地栿石等构件,结果却与石栏杆无法吻合,只好拆了重来。

碧澜桥真正的修复工程拖到了2015年才正式开始。这次工程要求对于残破的石构件,尽量让其应用在原有部位,对于破损的石块使用环氧树脂粘接。环氧树脂品种的选择需要与石材匹配,并进行抗拉强度试验等。补配的望柱头云鹤雕饰,施工中根据设计图纸和照片,采用3D打印制作模型,使得复杂的纹饰尽量做到接近原作。
22、茹古涵今
修建于乾隆四年 (1739) 前后,共有殿宇、房间、游廊等 39 座 148 间 ,重檐大亭一座,垂花门一座,随墙门五座。本景为皇帝冬季读书之地,装修较豪华。室内有楠木樘板,四面窗装饰有紫檀木窗框,楠木窗芯。该景盛时植有松柳,竹香斋前为竹林。茹古涵今主体为方形大殿,殿内悬挂有乾隆御笔“韶景轩”。韶景轩位于景区最北部,韶景轩二楼是欣赏西山及后湖最佳的地点。



景区内修复后的棕亭桥
23、长春仙馆
位于正大光明殿之西,茹古涵今之南。南邻园墙,四围山环水绕,是一处园中园式的建筑风景群。长春仙馆西边为绿荫轩、丽景轩、春好轩。长春仙馆岛的西岸还建有御膳房、御茶房、御药房、太监值班房等。长春仙馆正北跨溪建有亭桥一座,名曰“鸣玉溪”。
春仙馆四面环水,进出由木桥与其它景区相连接,岛上是由四个院落组成,其中东院为正院,是一个完整的小四合院,由倒座房、垂花门、东西厢房、正房组成。正房外檐下挂乾隆御书“长春仙馆”。乾隆四十二年(乾隆生母孝圣皇太后去世,这里便改成了佛堂,以表示乾隆对其母后的思念之情。
24、山高水长
位于圆明园的西南部一处空旷之地,俗称“西园”或“西苑”,乾隆皇帝亲赐名曰“山高水长”。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这里地势平衍,园囿宽敞,很象北方的大草原,其总面积和整个九洲景区相当。
山高水长建于雍正初年,最初称“引见楼”,是清朝历代皇帝宴请外藩使节及王公大臣观看游艺节目、欣赏烟花和训练圆明园警卫部队的地方。
25、万方安和
万字房四面临水,中间设皇帝宝座,宝座上方悬挂有雍正御书“万方安和”。西路为一室内戏台,此戏台设计的十分巧妙,唱戏者在西北殿而皇帝则坐在正西的殿内观戏,中间用水相隔。
万字房的东南为一临水码头,皇帝平时来万方安和一般是坐船直接到此码头上岸。万方安和对岸建有一座十字大亭俗称“十字亭”,十字亭顶还安设一个铜凤凰,十字亭周围栽种了许多珍贵花卉、树种。
26、曲院风荷
位于九州景区东部,与杭州西湖曲院风荷同名,是圆明园西湖小十景之一。曲院风荷分南北两部分,北部是一个小院,正殿五间,坐北朝南,檐下悬挂乾隆御笔“曲院风荷”匾。曲院风荷地处福海与九州之间,是一个过渡景点,也是圆明园仿建西湖十景规模最大的一处。在曲院风荷殿西建有一座两层小楼,楼内供有佛像,乾隆赐名“洛伽胜境”,此楼是照浙江定海普陀山仿建的。
曲院风荷殿前有一座桥亭,因桥内铺棕,所以俗称“棕亭桥”。过棕亭桥就是一个人工挖掘的大荷花池,湖面南北长240米,东西宽80米,中央是一座九孔石桥,东西各立有牌楼一座,西边牌楼题匾“金鳌”,东边牌楼题匾“玉(虫东),所以此桥又称“金鳌玉(虫东)桥”,此桥也是圆明园内最大的一座石桥,在桥东还建有一座上圆下方四方重檐亭,乾隆御书“饮练长虹”匾就挂在亭中。
















27、武陵春色
位于万方安和之北,是一处摹写陶渊明(365-427年)《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建于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前,初名桃花坞。乾隆帝为皇子时,曾在此地居住读书。盛时此地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洞,可乘舟沿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世外桃源”,池北为五楹敞轩壶中日月长,东为天然佳妙,南为洞天日月多佳景。再过山口为桃花坞、桃源深处、绾春轩、品诗堂。






武陵春色以《桃花源记》为意境。位于万方安和的北部,一个近70
亩地的岛子,四面青山环抱,山外小河环绕。岛的东部三面为山,中间有一汪湖泊。从而形成了水绕山,山抱水,河绕岛行,岛中有湖的景观。山上苍松翠柏树木成林,一派大自然的山水景色。湖的西边又是一溜青山,整个西部又是一个更小的四周青山环抱,中间为一个狭长而不规则的小平原。从西边山脚下流出的一条小溪,弯弯曲曲斜穿平原进入东面的湖中。在这个小平原上,小溪的南北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这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世外桃源。村落的北半部坐落在北边隐蔽的山坳里,有“桃源深处”、“品诗堂”、“桃花坞”、“绾春轩”等殿宇。西北山边松桃掩映之下有一个小亭,南部山脚下也有一个小亭。村子的南部有由游廊合围而成的院落,中有“全碧堂”等殿宇建筑。









恒春堂—武陵春色建筑之一

清会亭—武陵春色建筑之二

品诗堂—武陵春色建筑之三

桃花坞—武陵春色建筑之四

桃源深处—武陵春色建筑之五

桃花洞—武陵春色景区组成部分

全碧堂—武陵春色建筑之六

天君泰然—武陵春色建筑之七
28、月地云居
本景为佛寺。位于圆明园西面,鸿慈永祜之南。佛寺。位于圆明园西面,鸿慈永祜之南。本景正殿五楹,前有方殿,后楼七楹。东为法源楼,再东为静室,西北为刘猛将军庙。主建筑基础现已无存,山门正面夹杆石现存。



月地云居原称安佑宫

遗址处仅存原山门前的四个夹杆石

法源楼为月地云居东院
29、鸿慈永诂
位于圆明园西北隅,又称安佑宫,皇家祖祠。仿景山寿皇殿建造,为圆明园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建筑,重檐歇山顶,九楹,黄琉璃瓦。殿内中为康熙帝神像,东为雍正帝,西为乾隆帝。殿门前为两道琉璃牌坊,各有华表一对。



30、汇芳书院
位于圆明园北面隅,紫碧山房之南,安佑宫之东。汇芳书院西、南、东三面都有水池。这里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是一组书院型园林。
汇芳书院建成于乾隆七年(1742),宫门外檐悬挂乾隆御笔“汇芳书院”,院内建有抒藻轩、涵远斋、翠照轩等建筑,抒藻轩内还建有戏台,乾隆经常在此读书看戏。抒藻轩东面为月牙形平台殿,一层殿外檐挂有乾隆御书“眉月轩”匾,二层为一平台,站在平台上可远观圆明园西北景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