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2016-06-01 14:32:28)
标签:

袁崇焕墓和祠

于谦祠

文天祥祠

僧格林沁祠堂

韩文公祠

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袁崇焕墓和祠

       袁崇焕祠墓是为纪念明末清初抗清将领袁崇焕所修建的包括墓碑、祠堂、庙宇等一系列纪念建筑。曾多次遭到损毁,现已被作为重点文物被保护。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国家级文保碑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1]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北京市文保牌
 
       由于历史原因,袁崇焕祠曾被居民占用,墓和祠西侧的佘家馆被拆除成为学校的操场。1986年,市文物局出资修复了袁崇焕墓,2002年市文物局筹措四百余万元资金,在崇文区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袁崇焕祠内居民的腾退工作。市文物局又出资60余万对祠堂进行修缮。2002年11月29日袁崇焕祠、墓正式对外开放。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北京市说明牌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位于东城区东花市斜街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祠有正房五间作为展厅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屋檐下是叶恭绰敬题“明代先烈袁督师墓堂”匾额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前廊左端墙壁石刻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前廊右端墙壁石刻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中间展厅的正中是“袁督师祖崇焕公像”和一副对联“策杖必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这副对联来自袁崇焕的七律《边中送别》。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康有为手书“明袁督师庙记”石刻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袁崇焕手书“听雨”石刻保存完好,嵌于墙上。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墙壁上嵌有李济深撰《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等石刻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952年2月,北京市规划局准备迁移城内所有墓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城市建设,照此规定袁督师庙和墓均在迁移之列。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联名上书毛泽东,呼吁保护袁墓,毛泽东于1952年5月26日批示予以保护。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乾隆四十七年(1782)为袁崇焕昭雪沉冤的“上谕”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东展厅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袁崇焕初授福建邵武知县时为和平镇古塔题写的“聚奎塔”手迹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从中间展厅北面的门出去就是袁崇焕的墓,这里葬着袁崇焕的头颅,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抚吴荣光题写的“有明袁大将军墓”石碑及石供桌,坟侧小丘为佘义士之墓。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袁崇焕祠、墓和庙

       另一处袁崇焕祠、墓和庙位于东城区龙潭公园。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北京市文保牌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祠堂三间坐西朝东。
       北侧室内: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中间室内: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南侧室内: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于谦祠

       于谦祠位于建国门内大街,北京于谦祠是为了纪念明正统、景泰年间力挽狂澜的功臣于谦所建。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之变”,大明江山岌岌可危。于谦以兵部尚书身份领导北京保卫战,成功挫败了也先军队,使其退出关外,也使明朝避免了重蹈北宋丢失半壁江山的覆辙。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北京市文保牌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北京市说明牌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市内首家官德教育基地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于谦祠大门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小楼一层展陈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小楼二层展陈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小楼后倒座房为第三展陈室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后院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西跨院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临街倒座房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东侧内围墙上的“于谦奋战保京师”的石刻像

 


 

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明清两代为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 ,将当年文天祥被囚禁的土牢旧址扩大改建而成,至今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1984年10月对外开放。
       明洪武九年(1376年)府学胡同建文天祥祠,宣德四年(1429年),万历八年(1580年),清嘉庆五年(1 800年).道光七年(1827年)以至民国均有修葺。
       文天祥是江西吉州人。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次年正月,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被元军俘获,掳至大都(今北京),关在兵马司土牢中。在被囚的四年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元朝丞相孛罗和元世祖先后亲自劝降,均不为之所动。《正气歌》就是这段时间内写成的。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文天祥在柴市(今北京东城区交道口)英勇就义,年仅47岁。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国家级文保碑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北京市文保牌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北京市说明牌
 
       文丞相祠坐北朝南,自南向北由大门、过厅、享堂(正殿)三部分组成,现有面积600多平方米。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大门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门后牌匾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进入大门就是祠堂前院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过厅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过厅前为北京市文天祥文物保管所立文天祥刻像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小院东墙为《正气歌》石刻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小院西侧立八十年代整修文天祥祠记事碑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过厅对联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过厅正中为文丞相半身像,雅室虽小,却洋溢着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过厅墙壁上布满了后人纪念文天祥的资料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过厅后面一座灰筒瓦悬山顶的建筑是享堂,也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享堂对联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享堂内供奉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享堂里还保存了历代石碑、石刻等珍贵文物,都是研究文天祥的宝贵实物资料。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北墙东侧立《宋丞相信国公像碑》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立于《宋丞相信国公像碑》后的《宋文丞相传》石碑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北墙西侧立清《重修碑记》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教忠坊石刻匾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过文先生祠碑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云麾将军断碑记》碑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最著名的是东壁上嵌刻的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所写的《云麾将军李秀碑》断碑二础石,艺术价值很高。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云麾将军断碑二础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祠内现存有枣树一棵,位于享堂前东侧,相传是文天祥被囚于兵马司时亲手栽种的。这棵枣树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尽管枝干虬曲,但却倾斜向南,似乎在学着主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文天祥虽然遇难已经700多年了,但他那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的气概却深为每一个华夏子孙所钦慕。
 
 

 僧格林沁祠堂

       僧格林沁祠堂在东城宽街47号。又称显忠祠。祠堂坐北朝南。由仪门,享殿及配殿构成二进四合院式建筑。仪门3间。东西配房各5间。二门前有一碑亭,亭内有石碑,碑高4米余。碑阳为满文,碑阴无字,碑侧雕龙。二门l间。民国时,建为怀幼小学,后更名进步小学,现为宽街小学。祠的主要建筑保存完好,是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僧格林沁(?一1865),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1834年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大臣,都统。在镇压捻军中,被义军杀死。光绪年间为他立专祠。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东城区文保牌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东城区说明牌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祠堂前未加护栏前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后殿大院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后殿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东配殿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西配殿

 


韩文公祠建筑遗存

       韩文公祠是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韩文公就是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韩文公祠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2015年9月再访时大门改建
 
115、东城区的寺庙(十四)

 

寺庙目录:

序号

             

单发

太庙

 

孔庙

 

雍和宫

 

智化寺

安乐禅林、东茶食胡同白衣庵、方家胡同白衣庵、柏林寺、朝阳阁

城隍庙、崇福观、智珠寺与崇祝寺、慈慧殿、慈源寺

大慈延福宫、地藏庵、东药王庙、二郎庙、法华寺、法通寺建筑遗存

多福巷法华寺、法兴寺、福德禅林、福祥寺、关帝高庙、

前门关帝庙、西河沿街关帝庙、广慈寺、广慧寺、宏恩观

黄瓦财神庙、慧照寺碑、北芦草园火神庙、成贤街火神庙、花市火神庙

吉祥寺、净土寺、喇嘛庙祠堂、雷音禅林、柳祖祠

隆安寺、隆福寺、凝和庙、蟠桃宫、普度寺

普胜寺、普贤庵、乾泰寺、清华禅林、双忠词大门

铁山寺、通教寺、通明寺、万寿关帝庙、卧佛寺

十一

吴越钱氏宗祠、夕照寺、西竺庵、西竺禅林、肖公庙

十二

宣仁庙、玄帝庙、延寿寺、药王庙、永宁寺、梓潼文昌庙

十三

永寿寺、玉河庵、圆恩寺、圆通寺、重兴关帝庙

十四

韩文公祠建筑遗存、袁崇焕墓和祠、僧格林沁祠堂、于谦祠、文天祥祠



链接目录:

序号

              

单发

太庙

 

孔庙

 

雍和宫

 

智化寺

安乐禅林、东茶食胡同白衣庵、方家胡同白衣庵、柏林寺、朝阳阁

城隍庙、崇福观、智珠寺与崇祝寺、慈慧殿、慈源寺

大慈延福宫、地藏庵、东药王庙、二郎庙、法华寺、法通寺建筑遗存

多福巷法华寺、法兴寺、福德禅林、福祥寺、关帝高庙

前门关帝庙、西河沿街关帝庙、广慈寺、广慧寺、宏恩观

财神庙、慧照寺碑、北芦草园火神庙、成贤街火神庙、花市火神庙

吉祥寺、净土寺、喇嘛庙祠堂、雷音禅林、柳祖祠

隆安寺、隆福寺、凝和庙、蟠桃宫、普度寺

普胜寺、普贤庵、乾泰寺、清华禅林、双忠词大门

铁山寺、通教寺、通明寺、万寿关帝庙、卧佛寺

十一

吴越钱氏宗祠、夕照寺、西竺庵、西竺禅林、肖公庙

十二

宣仁庙、玄帝庙、延寿寺、药王庙、永宁寺、梓潼文昌庙

十三

永寿寺、玉河庵、圆恩寺、圆通寺、重兴关帝庙

十四

韩文公祠建筑、袁崇焕墓和祠、僧格林沁祠堂、于谦祠、文天祥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