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2016-10-28 12:46:32)
标签:

毛主席故居

杨昌济故居

梁启超故居

茅盾故居

孙中山行馆(孙中山逝

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毛主席故居

       毛主席故居位于景山东街东侧吉安所左巷8号,南依三眼井胡同,北靠吉安所北巷。此院坐北朝南,宅门面西,是毛泽东首次来京时的主要居住地。1918年9月,毛泽东为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从湖南首次来京,开始住在鼓楼豆腐池15号杨昌济寓所,后来为工作方便,搬到此处。毛泽东经杨昌济教授的介绍,结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被安排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馆员,并在北京大学旁听,直到1919年3月12日同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一道去上海。
       此处院落为一所不规则的民居宅院,占地约200平方米。院内有北房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东房两间;紧贴其后有东房三间;西侧院墙外辟一小门出入。南面是南院北房的后檐墙。当时由新民学会总干事肖子升出面,以北大学生的名义租了此地的三间北房;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一文中曾记有:“八个人居三间很小的房子,隆然高炕,大被同眠。”从1918年秋到1919年春,毛泽东在此住了六、七个月。
       现在该院基本保持原状,为居民宅院。1979年8月21日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政府拨款进行了修缮。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胡同口的说明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毛主席故居(民宅不开放)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孙中山行馆(孙中山逝世地)

        孙中山行馆(孙中山逝世地位于张自忠路(原铁狮子胡同)23号,该宅约建于清代后期,后为民国时期外交总长顾维均宅邸,经过较多改建。建筑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三路院落,东路为花园,西两路为住宅。房屋均为砖木结构,四周绕以回廊,硬山合瓦清水脊屋面。花园内假山叠石,亭轩绿树,十分幽静。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先生扶病抵京,临时寓居此宅西院第二进院的北房内。次年1月26日孙中山先生病发,住进北京协和医院,经诊断为肝癌后期,后又移回此宅。2月4日孙中山先生在此口述遗嘱及致苏联书, 3月12日上午9时25分于此逝世,终年59岁。其治丧委员会决定在此宅孙中山先生居室门口悬挂“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该室为内外套间,中有雕刻精美之落地花罩。室内外陈设简朴。现在外间西墙上镶有一块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终”,其上方悬挂孙中山先生遗像,遗像的右边镜框列里为临终遗书,即著名的“总理遗嘱”,右边镜框里为致苏联书,靠墙的条案上放着《建国方略》、《中山全书》等孙中山先生著作。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孙中山行馆远景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杨昌济故居
 
       杨昌济故居位于豆腐池胡同15号,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小型民居建筑。1918年杨昌济(怀忠)被校长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全家从湖南迁居至此,当时为豆腐池9号,大门上挂“板仓杨寓”的铜制门牌。此院是一座不太规则的两进院落,坐北朝南,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12米。如意大门一间在院子西南侧,硬山顶合瓦皮条脊。一进院有倒座房三间、北房三间、东厢房三间,均为硬山合瓦清水脊。西厢房已改建。北房三间为杨昌济先生自己居住,东厢房三间为女儿杨开慧所住。后院有后罩房四间,为其他家属居住。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东城区1986年文保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东城区说明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故居模型(北大红楼展陈)
 
 
      
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故居位于东城区北沟沿23号。故居为坐西朝东的三进四合院,大门1扇,院内有影壁、垂花门及正房、花厅等建筑。院内各屋均由走廊相连,西部是花园,有土山、花厅和山石等。整个房屋由砖墙围起,主要建筑尚存。另尚有大门对面梁启超书斋和南边的马厩存焉。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东城区文保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东城区文保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梁启超故居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大门对面的梁启超书斋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位于后圆恩寺胡同11号,北靠菊儿胡同。旧居是一座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为民国时期建造的合瓦过垄脊平房。如意大门一间,倒座房东一间西三间,合瓦清水脊屋面。门内影壁上镶邓颖超题 “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横匾。前院北房三间,东西各有一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南各有一间耳房。北房原是茅盾的工作室兼卧室,西厢房原是茅盾的会客室和藏书房,东厢房为饭厅,其余为家属和服务人员住房。从北房东侧的一狭窄通道过去至后院,有五间北房带东耳房一间,一间西厢房,东有两间南房。院内北房左右各种一棵太平花。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文化先驱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部长。1974年12月,茅盾一家搬至此处居住。在这座院子里,写作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回忆录《我走过的路》,书未完成便于1981年3月27日逝世。
       茅盾逝世后,此地被辟为“茅盾故居”对外开放。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北京市文保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东城区说明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院门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进门后院内全景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墙壁上邓颖超题字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四合院内景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西房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东房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茅盾塑像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后院排房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展室陈列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162、东城区的名人故居(二)



 总目录: 

序号

名              

梁实秋旧居、崇礼住宅、段祺瑞宅、承恩公志钧宅、大学士宅

毛主席故居、杨昌济故居、梁启超故居、孙中山行馆、茅盾故居

陈独秀旧居、蔡元培故居、李济深旧居、田汉故居、欧阳予倩故居

老舍故居、黎元洪旧居、路易·艾黎旧居、朱启钤故居、婉容旧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