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小记:楚·特殊的断交

标签:
战国 |
公元前312年,楚怀王贪图商於六百里土地的“厚利”,听从了张仪建议,倒向秦国、与齐国绝交。楚国态度坚决,齐国还“恋恋不舍”,给予楚国充分宽容。楚国为了彻底断绝齐楚之约,居然派遣使节到宋国,持宋国符节进入齐国,辱骂齐闵王,终于彻底激怒了齐国,齐、楚、秦三角大格局发生剧烈重组。那么,为什么楚人持宋国符节,能够彻底激怒齐国呢?
秦宋可能结盟。公元318年五国伐秦,秦的报复迅猛,修鱼之战震动天下,蚕食三晋步伐不止。同时,秦努力在东方开辟新局面,极有可能将深入中原的宋国变成自己的“小伙伴”。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宋与秦近,让齐国如鲠在喉。此时,楚与齐断交心切,和秦靠近,于宋借道,持宋国符节入齐,行断交之事,无疑是火上浇油、当面羞辱。对于齐国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齐楚走向全面破裂。
宋参与了伐齐。公元前312年(齐宣王八年),齐宋联军原本伐魏,宋国可能临战变卦、甚至倒戈,导致齐军大败于濮水,“赘子死,章子走”,而宋国全身而退。宋国自公元前318年后开始四面出击,“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其方式能是利用混战乱局,跟随大国之后,共分其利。按此顺序,对比当时局势,宋极有可能从齐国大败中得到实利、占取城池。小国辱大国,齐国新败,正在气头之上,楚国借用宋国符节,对齐国来说是恨上加恨。
齐怒楚不怒秦。大国博弈,本无定法,但齐受大辱,记恨楚国。与其拿热脸贴冷屁股,还不如顺势而为,齐荡开一笔,怒楚不怒秦,反而与秦联手、共同遏制楚国。在公元前312年的梦幻变局中,秦、楚发生蓝田大战,齐、秦迅速接近,秦、楚、齐形成战国大三角的中心随之向西偏移。楚怀王后期,在系列“骚操作”一错再错后,楚国外交走向“齐秦双杀”的局面,终于酿成公元前301年的垂沙之战,楚国再次深受重创。
楚借道于宋,和齐国特殊的断交,充满了情绪性和戏剧性,看似快意恩仇,实则和大国外交格格不入。纵观楚国历史,贪图厚利、迷失方向后的轻慢之举,是宣威盛世之后,楚国全面走向衰落的起点。见微知著,老成谋国,岂可感情用事,轻废家国基业,深为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