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小记:秦·“第二战场”

(2024-05-12 21:55:14)
标签:

秦国

宋国

如果说秦国崛起过程有不解之谜的话,秦与宋的关系可称其一。宋国是殷商之后,秦先人蜚廉、恶来曾侍奉商王,周立国之后,两者虽被分置东西,若有联系亦不足为奇。末代宋王突然崛起,恰是秦惠文王、昭襄王应对合纵之际,令人遐想无限。 

读史小记:秦·“第二战场”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前318年,战国时代的合纵策略第一次发挥实际作用,在魏国策动下,奉楚怀王为纵长,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伐秦。秦国遇到了空前危机,但稳住阵脚后,在函谷关击败多国联军,并发起反击。公元前317年,秦国长驱东进,在修鱼赶上溃败韩、赵联军,斩首8万余人,联军余部继续败退至修泽。西方热火朝天之际,东方变局也是此起彼伏,似乎为秦国送上“神助攻”。同在公元前318年,宋国君主偃称王,此后犹如“开挂”,在齐、魏、楚诸大国之间搅得天翻地覆,看似毫无章法,但几乎都暗合秦国的步伐。

宋称王之后的第一仗就是向西呼应之举。公元前317年,宋国配合齐军行动,在观泽击败魏、赵联军,这是极为有效的牵制,秦国乘机取得修鱼之战的大胜。秦、齐各为西、东大国,齐与秦“心有灵犀”,在五国伐秦中“独为后”;在秦国组织反攻的时候,反戈一击、在东线大打出手,于观泽大败魏、赵联军。此时宋国表面紧跟齐国,本质却是为秦而舞。修鱼之战和观泽之战都是五国伐秦的余章,一场轰轰烈烈的合纵“大业”,迎来戏剧性反转,成为秦、齐两位“老江湖”的盛宴,楚、燕远居一隅,三晋深受内伤,秦切实感受到宋国这位东方“小伙伴”的巨大作用。

公元前318年,宋君偃称王后,“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堪称四面出击、痛贬诸强。后世有论,如记录此恐怕是史料之误。但如果宋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有秦在暗中助力,或许就可以理解其戏剧性崛起的传奇了。最晚至秦昭襄王,秦有“爱宋”之名,已然是天下尽知。

司马迁著述严谨,惜墨如金,《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宋王对外扩张文字包含了两层信息。一是扩张顺序,这个时期宋国好像吃了“大力丸”、见谁打谁,其实不然,而是先攻打齐国、后攻打楚国、再攻打魏国,绝不可能是同时出击。如果比对秦惠文王至昭襄王时代,秦之对外策略存在既联齐又防齐、联齐制楚、专而攻魏的脉络,甚至存在以此为序的循环。二是外围关系,宋国在对外扩张中,与交手的国家关系不断在变化,其中与齐国关系最差、魏国次之,楚国尚有回旋余地,所以楚国不在“为敌”之列,这一点可以解释另一个历史事件。公元前312年,楚怀王为了彻底断绝楚、齐联盟关系,要派遣使节到宋国,持宋国符节进入齐国,辱骂齐闵王,达到激怒齐国、与齐彻底断交的目的。

秦国面对山东六国联手的精心,进而从长计议,吃一看二眼观三,不惜余力塑造“强宋”,以“宋桀”结怨齐、魏、楚。以四两之巧暗运天下机锋,集合纵之力布阴阳生死局,齐灭宋亦近乎亡。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78年,秦先后东以天时破齐,南以地利裂楚,中以人和克魏赵,三十年间算无遗策、诸强尽削,或许宋国的“第二战场”功不可没。 

读史小记:秦·“第二战场”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