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点滴:颜回“三不”

标签:
论语颜回 |
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堪称蔚为大观。然论夫子最爱,恐莫过颜回。箪食瓢饮,安居陋巷,被赞“不迁怒”“不贰过”“不远复”,号为“复圣”,配享孔庙。颜回“三不”,看似简单,实为修行境界,“三不”都是从我出发,不负“克己复礼”之教。
“不迁怒”,知己修己。“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何曾有忧,总有其乐。“不迁怒”是主观态度,也是客观方法,“反求诸己”是最务实的世界观、方法论。自知者明,不怨天尤人,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大道。“不迁怒”本身也有路径,或许沿戒、律、修、随四个层次不断精进。戒之,防如大敌;律之,身有所禁;修之,心有所求;随之,从不逾矩。大德在行,其身若无,何怒之有。
“不贰过”,知过改过。少时读书,一位师长曾说,如果能改正错题,再遇不错,那就是无敌状态了。年龄越大,越感叹师长教诲。不贰过,无过矣!理至明至简,行至难至艰。通常而言,知过常过,只因“过”一般是舒适的状态,但会带来不良结果。既然“不迁怒”切断了推责的路径,剩下只有改变自己。“不贰过”是始终以积极的态度、系统的思维认修炼自己,走出舒适区,避免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
“不远复”,知常守常。相对于“不贰过”,“不远复”是更高的要求,知过改过,无过不远,不远离常态。“过”是常态的对立面,正反相对之间还有很大的空间,“不远复”就是在此之间,不到达过的一面。知过还要知常,“有不善未尝不知”,才能防微杜渐,治小病、防大病。《易经》复卦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不远复”可谓元吉之德。知之愈深,行之笃坚,知行合一,道不离身。
“不迁怒”“不贰过”“不远复”,从自己看世界,从世界识自己,升维降维之间,修有为之法,入无我之境,安人生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