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小记:秦·巧破合纵

(2023-12-02 11:10:40)
标签:

读史小记

秦史

随着秦国逐步强盛,战国群雄竞争加剧,合纵连横的策士走上前台,演绎传奇故事。秦孝公新亡,苏秦入秦游说不成,转而投向六国,巧舌善辩、长袖善舞,翻云覆雨之间促成反秦联盟。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秦看清形势、沉着应对,暗施四两之力,巧破六国合纵。  

读史小记:秦·巧破合纵
(图片来自网络)

惠文王初年,秦延续献孝遗志,持续发力东进。公元前335年,秦军攻克韩国重镇宜阳,六国感受到了来自西秦的强烈压迫感,这是苏秦成功说服列国的客观环境。公元前334年,苏秦东行后一发不可收拾,完成了对燕文侯、赵肃侯、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的游说,并成为从约长,佩戴六国相印,对抗秦国的合纵初成。这与其说是六国合力,不如说是三晋的再次聚合,弥合之间嫌隙,一致对抗外来威胁。

如此局势,对于秦而言,恰似山雨未来风满楼。人欲静而风不止,接不接招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出招,在何处出招。合纵虽然势大,仍以守为本,如要破之,诱其内讧自破当为上上之策。合纵之内,何处为要害关隘,如何产生层层传导的裂纹,都是环环相扣的选择题,也是对秦国把握天下大势的现实考验。

苏秦施展合纵连横,手握阴阳两策,秦允则击六国,六国应则反攻秦。如若思量,苏秦东进,从赵国起,自三晋生,进而结齐楚。赵在魏后,深居腹地,接应六国,是为枢纽,秦若反击,必先制赵,后破合纵。若制赵国,与其亲自出手,不如利用六国嫌隙,使合纵内攻赵国。秦孝公时代,秦齐两国曾经联手围魏救赵,连续重挫魏国,此后魏赵心结颇深。齐赵接壤,包有中山,从地缘格局看,两国是潜在的强劲对手。如果说服齐国出手,进而联合魏国,齐魏共同克制赵国,既有可能,也能满足各方所需。

秦恰恰洞察此局,知之谋之,推之行之。在苏秦组织成六国合纵仅仅两年之后,公元前332年,“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犀首是当时与苏秦、张仪并称的纵横家,他促成了齐魏联手,共伐赵国。此战未详,但赵国最后“决河水以灌齐、魏之师”,“齐、魏之师乃去”。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大战,也许赢家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国,这仅仅是个开始。

蓄四两之力,动千钧之局,秦自惠文王起,屡戏合纵、从容进退,故步步为营、成就大业。 

读史小记:秦·巧破合纵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