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小记:魏·相位之失

标签:
读史小记魏国 |
战国争雄,魏国首先崛起,既是国力的发展,也是人才的聚集,魏国相国成为当时职场人趋之若鹜的岗位。魏文侯时代,李悝为相,老成谋国、新锐变法,文治武略、上下皆服,但此后魏相更替一直充满故事。
李悝之后,魏成子接任魏相,翟璜对十分不满。李悝用“五视”理论勉强说服了翟璜。“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以此“五视”选人,更像是评选道德模范,而非精选崛起大国的相国。李悝所言,翟璜推荐了吴起、西门豹、乐羊、屈侯鲋、李悝,虽皆为栋梁材,但仍不如魏成子所荐三人,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皆为帝王师”。魏国崛起,出自五子良臣还是“帝王师”?孰轻孰重,反而观之,或许另有所感。但魏成子有一项不可比拟的优势,他是魏文侯之弟,以宗室之亲承相国之任,“自己人”可以放心。
魏国进入武侯时代,相位人选再次引发关注,最后田文任之,为魏国镇守西河多年的名将吴起十分失意,于是有了田吴两人的经典对话,“请与子论功”。“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吴起堪为魏国中流砥柱,如此功勋居然抵不过田文幽幽一语,“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吴起默然良久后才说,“属之子矣”,回答并不是认可,而是心凉之后的无奈。
对于当时魏国而言,“主少国疑”是个伪命题。魏武侯壮年继位,此前多次领军作战,还曾独自镇守中山,经过军政多重历练,牢牢掌握魏国兵权,根本不存在“主少国疑”的问题。后世有人猜测田文实为魏国宗室,如果这是事实,那么事情也就好理解了,还是“自己人”的问题。
田文之后是公叔痤,他既是魏国宗室,又是魏武侯女婿,可谓“双料”自己人。公叔痤虽无文武大才,但有识人之明,深知吴起是他居相位的最大威胁,于是用诡计设套,使魏武侯、吴起君臣相疑,最后吴起被迫出走魏国,留下了“吴子泣河”的悲凉典故,定是当时传扬天下的故事。此后各国真正的人才少有入魏,魏国的人才反而大量出走,一进一出之间天下形势大变。
数十年间,魏国“其兴也勃,其衰也忽”。魏文侯之后,魏国不缺成为良相的人才,缺的是包容宇内的胸怀。如果说李悝之后魏成子还能勉强服众,那么魏成子之后的田文、公叔痤,严重挫伤了能臣良将的积极性,宗室大臣牢牢占据相位,与大国雄心渐行渐远,魏国也随之日薄西山。秦反其道而行之,“招贤令”震古烁今,纳六国贤能为其所用,兴衰之道诚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