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思浅悟:孔子的调查研究

(2023-04-22 13:43:35)
标签:

孔子

调查

孔子好礼,又精通礼制,毫无疑问是礼学大家。但是,孔子每次进入太庙,遇到每件事情都详细询问,好像完全是新手的样子。旁人非常疑惑,认为孔子徒有虚名,含蓄嘲讽道,谁说鄹邑大夫的儿子懂得礼仪呀,每次进入太庙就问个不停。孔子的父亲曾为鄹邑大夫,这种评价一般人难以接受的。而孔子听到这些,庄重地说道,“这就是礼!”孔子好礼尊礼,以之为重,遇事必问,遇事必究,以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种调查研究,这不仅是“礼”,也是“道”。 

学思浅悟:孔子的调查研究(图片来自网络)

春秋礼崩乐坏,各国礼制以及执行情况都在不断变化,具体到一国一时,很多时候都是看着办。例如,按照“颁告朔”的古制,周天子在秋冬之交向诸侯颁布历书,诸侯把历书奉于祖庙,每逢初一杀羊祭祀,然后到朝廷听政。但到了孔子的时代,鲁国落实“颁告朔”只剩下杀羊的形式,国君既不亲临祖庙,也不听政了。当孔子的学生子贡想把仅存“杀羊”的形式去掉,孔子感叹,还是保留吧,即使只有形式,也能让人知道“尚有此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孔子每入太庙,“每事问”就显得很有意义,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随时掌握最新情况。一是礼制发生变化了吗,二是礼制执行得怎么样,三是礼制的效果怎么样。这些情况,不问不调查,还真没有发言权。

孔子被后人封为至圣先师,很多治学为人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细节之中。“入太庙,每事问”,就是一种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调查研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大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通行方法。面对陌生的事物,因为无知或了解不深,有强烈的求知意识;但面对熟悉的问题,是否还能保持敬畏,是否还能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的精神,可能会打上一个问号。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没有一劳永逸的好事。事物本身变化了,环境背景变化了,行为主体变化了,都会产生新情况、新问题,岂敢马虎了事。风动幡动心亦动,就要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认认真真识变应变甚至求变。 

学思浅悟:孔子的调查研究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