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小记:优孟的责任心

标签:
优孟楚国 |
优孟是楚庄王时代在王宫服务的一名“乐人”,地位卑微,让楚王高兴是其主要职责。优孟虽为微末之辈,但始终心怀国是,数次挺身而出,以一技之长尽劝谏之能,留下了优孟哭马、优孟衣冠的典故。
以国为重,不惜犯险。楚庄王爱马无以复加,其马因为养尊处优,过度肥胖而死,楚庄王竟让群臣吊唁,并要把马作为士大夫,以隆重的礼节下葬,并下令“有敢谏马者,罪至死”。优孟反其道而行之,在楚王面前大哭宝马,建议 “请以人君礼葬之”,好让其他诸侯知道楚王“贱人而贵马也”。一语惊醒梦中人,楚庄王以之为愧,接受了优孟的“大胆”的建议,再好的宝马死后最好的归宿就精心烹调、“葬之于人腹肠”。优孟冒死谏言,还不忘幽默一把,其心胸可见一斑。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优孟之名,朝野共知,楚国名相孙叔敖也欣赏优孟的贤能,他断言自己身后,家中必然贫穷,吩咐自己的孩子若陷困境,可以找优孟。孙叔敖的预言成真,优孟知情后当仁不让,苦心模仿孙叔敖言行举止,达到令楚庄王信以为真的地步,并接机让楚王了解孙叔敖后人的窘境。楚庄王感慨万分,封赏孙叔敖之子,明确楚国选贤任能、抚恤忠良的导向。春秋之际,大国争霸,人才难得,“千金买骨”方能大聚贤能。优孟之行,既包含深情、表达对公孙敖的敬意,也深明大义、为楚国树立了尊贤敬贤的良好形象。
明察秋毫,好谋成事。优孟敢于谏言,也善于谏言,具有极大耐心和勇气完成难以完成的事情。优孟深知楚庄王是一代英主,“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个性极为鲜明,深藏振兴楚国的雄心。抓住这个关键点,优孟找准切入口大胆、以“乐人”的方式言人所不能言,往往收到奇效。有想法,还要有办法,优孟为了模仿公孙敖进行劝谏,不惜花费一年时间,直至惟妙惟肖。如此知人,如此耐心,察末识本之能已臻化境,远远超越了一位单纯“乐人”的范畴,股肱之臣不过如此。
夫子有言“六艺于治一也”,无论尊卑大小,身处何业,修己达人以求善治总有相通之处。国之兴亡,匹夫有责,重情重义,传道传情,历史风云中因为有了优孟之辈,变得更加饱满生动、温暖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