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小记:齐国的“分军策”

(2023-04-02 09:12:00)
标签:

齐国

五都

战国时代,齐为东方之强,负山海之利,经威宣盛世,养技击之士,成天下之重。齐国在国都临淄以及高唐、平陆、即墨、莒城屯驻精兵,号为“五都之兵”。齐国伐燕,就是由大将匡章统领“五都之兵”,在北方兵团的配合下完成任务的。“五都之兵”是齐国倚重的攻防主力,但这种设置有其内在缺陷。 

读史小记:齐国的“分军策”
(图片来自网络)

齐实行军政合一体制,五都是五大节点型城邑,国都临淄居中,高唐在北,平陆在西,即墨在东,莒城在南,五都之兵的军事长官兼任当地的行政长官,五都驻扎的常备军有其固定防区,攻则一动皆动,守则一呼百应。楚国军队的布防和齐军设置相似,楚国三大公室家族屈、景、昭长期驻防北部边境,“三大夫张九军”。但看似完美的体系设计是以牺牲战略兵团的机动性和整体性为代价。

战国竞争、大国较量,关键时刻攻防转换节奏非常快,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当时诸雄角力,既是资源的竞争,也是制度的竞争,两者结合之下,如何把人力、物力有效组织起来,做到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在攻防之间自由切换,成为关键问题。攻防兼备、动静自如,具有强大战略机动性的国家往往会脱颖而出。从某种角度看,赵国胡服骑射,不仅是军事改革,也是一场从上至下的系统重塑。赵国的主力兵团借助马力,聚散自如、飘忽不定,生成强大的爆发力。秦国商鞅变法,把主力兵团集中使用,经过数代秦王探索,形成了一套分割穿插、快出快进的闪电战法,司马错、白起、胡伤等一批精通此法的将领前后相继,对于大兵团作战也越发运用自如。聚则力、力则强,强则快,快则无坚不克。

大国之所以为大,不仅在于力量聚合,也在于意志统一。战国迭代,国家整体战略意图一以贯之者才能由弱转强、强者愈强。齐设“五都之兵”,初衷良好,初期也有成效,但长此以往,期固定的将领、部队、防区,容易形成相对独立的地方势力,往往从其自身角度出发执行国家整体战略,合则用,不合则弃。国家强盛之时,各部能够相互协作配合,当内部转型升级或是外部变局激荡,各种矛盾相互碰撞之时,主要军事力量分散,容易使既定策略扭曲执行,甚至成为乱源。齐之孟尝君经营薛地、狡兔三窟,楚之昭阳停止攻齐、避免“画蛇添足”,都是典型的因公废私。

齐国曾辉煌一时,“齐军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然而历史不等待任何徘徊者、懈怠者。五国伐齐,重压之下,齐溃不成军,万乘之国迅速陷入败亡境地,或许也说明了其军事机制的重大缺陷。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气力所聚,法同内外,变之无穷也。 

读史小记:齐国的“分军策”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