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小记:齐·巧治“三不归”

(2023-03-18 07:17:10)
标签:

管仲

三不归

齐桓公时代,管仲为相,不仅善于顶层设计、擘划大政方针,也善于明察秋毫,治理民生事务,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读史小记:齐·巧治“三不归”
(图片来自网络)

管仲为相后,齐国大治,各地欣欣向荣,但有的地方民众依然困顿,甚至“饥而无食,寒而无衣”,更无法缴纳正常税负。齐桓公向管仲请教,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管仲给出了一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解决方案:对当地主要道路两边的大树修剪枝叶,使其枝叶稀疏无法遮蔽阳光。这个看似无厘头的办法居然收到奇效,仅仅一年之后当地焕然一新,温饱问题解决了,危房破墙修葺了,正常税负也可以缴纳了。

齐桓公对此大为惊讶,向管仲请教其中道理。齐国是个好地方,自然条件优越、植被茂盛,有的地方甚至一颗大树之下就可容下百辆车纳凉休息。这样一来,青壮年在树下用弹弓打鸟,为了玩乐终日不归;父老乡亲在树下高谈阔论,为了休闲终日不归;买卖商人在树下过往停留,为了休息打盹终日不归,此为“三不归”。管仲修剪大树枝叶,目的在于“除叶劝勤”,让“三不归”的人各归其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过好自己的日子。治理要有想法,还要有办法,点拨之间春风化雨,才能恰到好处。

知愈深行愈速。管仲作为宰辅重臣,心里装着国家大事,对于民间乡里的风土人情也十分了解,甚至是熟知在心,才会对化解“三不归”信手拈来。脚上带着泥,想法才会带着光,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大概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益的经验。把问题研究全面、研究透彻,才会发现隐藏的内在联系,找到撬动变化的稳固指点,打通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除叶不砍树。发现问题不容易,解决问题更难。直来直去、整齐划一的措施最简单,但容易生硬伤人、有时还会坏事。不让乘凉,可以修剪枝叶,也可以直接砍树。作为执行者来说,砍树可能更加便捷,而且立竿见影,但是造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修剪枝叶,把对环境的伤害降低到最小,而且一旦风气改变,春风吹又生,百姓还是能够享受惬意的阴凉。

化俗不治民。人是发展的关键因素,制定政策也要从人性出发,教育人往往难以有共鸣,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启发人却会水到渠成,引发出乎意料的叠加效果。要你富,你要富,想要的结果一样,动力完全不同。一旦有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大家学比赶超,懒散躺平可能也很难再回去了。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说,也没有额外的优惠政策,悄悄修剪树叶,默默化风成俗,成就了一地勤勉致富的景象。

巧治“三不归”,以人为本,顺势而为,民皆乐成,这是人性的法则,也是治理的智慧。 

读史小记:齐·巧治“三不归”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