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小记:秦·两个变局

(2023-02-11 07:49:42)
标签:

变局

秦有天下,非一时一世之举,而是漫长征途,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牢牢把握内外两个变局的主导权于内,持续变法改革,使中央集权体制更加完善;于外,妥善架构大国关系,在缝隙中捕捉机会,不狭隘不僵化,既稳扎稳打、也奇谋百出远削近攻、累积成势。 

读史小记:秦·两个变局
(图片来自网络)

秦孝公时代,秦齐联手,削弱了魏国,搬走长期压制自身发展的巨石。从中秦可能得到了两个经验教训,一是寻找恰当的同盟者,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总是千难万难,借力打力,共同消耗强大对手,才能撕扯升级升维的突破口二是唯变所适国家发展的道路波诡云谲,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始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先人而察、先人而动;始终要抓住阶段性的主要矛盾,随形就势、因地制宜。

秦史中可以清晰看到这点,战略务实、战术灵活。楚交恶后,秦暗中推动了垂沙之战,联合了齐重创楚国;与齐相约东西并立失败后,一边化解危机,一边推动了五国伐齐,重创了齐国。当然,秦善于巧战,也绝不怯于硬战,对楚鄢郢之战,对魏韩伊阙之战,对赵长平之战,只要战机闪现,绝不犹豫,动若脱兔,攻如雷霆。

任何事情发展,外因辅,内因在攻伐天下的同时,在内部不断聚力聚变。之兴勃,自献公而起,秦献公对秦长期处于内乱内耗痛惜不已立志改变这一局面。献公、孝公两代,秦国君位传承走上正轨,王权集中重塑国家框架惠文王时代,秦之内功已趋大成,公族势力大大削弱。天眷强秦,也给予秦最险最难的考验惠文王末期山东六国第一次联合伐秦逼近函谷关,秦沉着应对予以化解,并取得吞并巴蜀的战略胜利,在逆境中创设出顺境,赢得关键的外部变局。

惠文王武王之后,秦国王位传承出现波折,至昭襄王出现了戏剧性变化,王权集中还是分裂,秦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秦昭襄王蓄力三年,获得了公族重臣樗里疾的认可,在楚系势力支持下,成功戡乱,借机铲除了不臣的各派力量。这场彻底的清扫极大巩固了中央王权,此后秦无公子,政归于一。相比之下,楚国改革始终没有解决公族势大、各自为政的问题;齐国孟尝君为代表的公族势力,对王权也形成了极大的牵制魏有信陵君,赵有平原君,权柄重于一时,重利不思国,国何以强。

把握内外两个变局,秦获得了不同于六国的后发优势,上下大定,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内部巩固使其能够承受六国不可承受之重,穿越六国难以应对之变,稳重而进自在情理之中。 

读史小记:秦·两个变局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