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冼太夫人庙

到海南的海口市后,海口的朋友开车送我去文昌市走访正在修建清澜大桥的朋友。
汽车南行半个小时,路过新坡镇。朋友指点着一处建筑说,这里是冼太夫人庙。
朋友说,在我们海南,佛寺道观的数量不多规模也都不大。而且,大多数寺庙里供奉的也多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如关羽、伏波将军、妈祖林默娘等。其中,供奉最多的还是冼夫人,据说全岛有四百多座冼夫人庙。人们每每路过冼夫人庙,大都会前去为她上三炷香。周总理也曾给她亲笔题词。
冼太夫人是何方神圣,就连周总理也给她亲笔题词!我很是惊讶,所以,就请朋友停车,前去拜谒。
冼太夫人庙前广场正中,有一座冼太夫人骑马的雕像。雕像本身,雕刻技艺很是一般。可在这座雕像的基座正面,却镌刻着周总理的题词:“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2000年,江泽民总书记也曾赞誉冼夫人是“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这不能不令人肃而起敬。
海口冼太夫人像
走近,只见庙门横楣上挂有“冼太夫人纪念馆”横匾。
走进庙门。庙堂里,陈列着《冼太夫人生平事迹》介绍。
原来,冼太夫人,名英,公元522年出生于广东高凉郡山兜丁村(今电白县山兜丁村)一个南越首领的家庭。《隋书》中记载,冼太夫人“幼贤明,多筹略”,“能行军用师,抚循部众,压服诸越”,她从幼年时期起就接触政治,是统领十多万户部族的俚人领袖,从政七十年。
冼太夫人的丈夫冯宝是十六国时期北燕贵族冯弘的重孙,北燕亡后,冯弘逃往朝鲜,后又叫他的儿子冯业率三百人从海路南迁,归附南朝宋政权。
后来,冯业的儿子冯融又在南朝梁担任罗州(今广东茂名市化州市)剌史,冯融的儿子冯宝二十岁时就出任高凉郡(今广东省恩平一带)太守。由于当地民风强悍,外来人出任地方官,大多难以施政。冯宝为取得地方势力的支持,便重金礼聘当地俚族大首领冼英为妻。冼英自幼贤明,有勇有谋,在年少时就世袭了俚族首领(俚族为女性世袭首领制)。她在其后的数十年的时间内,辅助冯宝,成功地使周边各族归服。
汉武帝时,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收服海南岛,并在岛上设置儋耳和珠崖两郡。但由于居住在海南岛的百越族人处于尚未开化的阶段,民风彪悍,故而连续多次发生反叛事件。汉元帝认为“珠崖独居一海之中……多毒草虫蛇水土之害,弃之不足惜”,便决定撤销海南岛的郡县,放弃了对海南岛的实际控制。
直到冼英世袭百越大首领后,她认为,朝廷不应放弃对海南岛的管辖,致使海南岛一直处于蛮荒之中。于是,她就上书南朝梁朝廷,提出应在海南岛设置崖州,得到准予。自此,冼英就将自汉代以来脱离中央政权六百年之久的海南岛重新收归于中央政权管辖。
随后,冼英和冯宝共同努力向海南岛传播了中原文化,并通过法律管理黎族部落,从而有效地改变了海南岛长期“久乱无统”的局面。
公元548年,南朝侯景之乱爆发,广州都督箫勃征召兵马驰援京师。高州(今广东阳江)刺史李迁仕派人征调冯宝出兵。冯宝正欲前往,冼英阻止道:“刺史无故不能召遣太守,李迁仕肯定是想骗你一同谋反。”
几天后,李迁仕果然谋反,派遣杜平虏率军入赣石(今江西赣州一带)。冼英对冯宝说:“杜平虏是员猛将。他领军入赣石,必然会同官兵交战,一时难以回军。李迁仕在高州,城内空虚。我带领军马前去,肯定能破城。”
果然,冼英率军很快就攻破高州,平息了李迁仕的叛乱。
返回后,冼英对冯宝说,我带兵曾与长城侯陈霸先见面,我发现他深得民心,我看他今后一定能够建功立业。冯宝听从冼英的建议,全力拥戴陈霸先。
公元557年,陈霸先被拥立为南朝陈武帝。次年,冼英派九岁的儿子冯仆带领部族首领前往丹阳觐见陈武帝,被授为阳春(今广东阳江市)郡守。
次年,冯宝病逝,但冼夫人始终恪守忠于隋朝的初愿
公元570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冼夫人顾全大局,带领百越酋长和车骑将军章昭达里应外合,在洭口(今广东英德市连江口)大破欧阳纥水军,并擒获欧阳纥。由此,冯仆被封为信都侯、石龙郡太守,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职同刺史。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渡过长江,攻入建康城,南朝陈灭亡。随即,隋文帝派江州总管韦洸率兵前往岭南。面对隋朝大军南下,忠于陈朝的冼英领兵抵抗,韦洸一时不能前进。
隋朝的晋王杨广就命被俘的陈后主陈叔宝写信给冼英,劝说陈朝已然灭国,请冼夫人归顺隋朝。
冼英看到信后,“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后,宣布归顺隋朝。之后,冼英派孙子冯魂带领众人迎接韦洸进入广州。
韦洸入驻广州后不久,番禺人王仲宣叛乱,并包围了州城。关键时刻,冼英派孙子冯盎出兵,斩杀王仲宣的部将陈佛智,平定了叛乱,岭南地区再次得到安定。
因冼英归附有功,隋文帝便封冼英为谯国夫人,并准许其“开幕府,设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克调动六州兵马”。也就由冼英起始,首开了封建社会女子统领地方军政的先河。
冼英一生审时度势,先后归附梁、陈、隋三朝,被七朝君王敕封,她本人及子孙管辖粤西和海南长达百年,皆以维护地方稳定为己任,反对割据分裂,使岭南一带长期免于动乱。由于冼太夫人在历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在岭南地区多地都建有祀奉她的庙宇,缅怀她的丰功伟绩。
明代湖广巡抚梁云龙在他的自叙中说,他在指挥平定青海鞑靼部叛乱的作战时曾在梦中曾得到冼太夫人的指点,从而转败为胜。为了答谢冼太夫人,梁云龙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用皇帝赏赐的金银铸成冼台夫人像,并在家乡海口新坡镇建庙供奉。
自此,当地百姓于农历二月初八至十二都在冼太夫人庙集聚,模仿当年她出征誓师场景,人们都把这庙会称为“闹军坡”。
冼太夫人庙规模不大,两进庭院。香案后,正殿门上,悬挂着“巾帼英雄”、“岭南风流”、“千秋懿范”等匾额,格外肃穆。殿中供奉着冼太夫人像。
在拜殿上,还悬挂着一方“唯用一好心”的匾额,这句话,就是冼太夫人精神的精髓。在晚年,冼太夫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冼太夫人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虽逢南北分治的乱世,但冼太夫人始终坚持服从中央政权,并多次参与剿灭各路反叛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也正是有了冼太夫人制定的这一基本原则,其后人才能始终坚守维护国家统一的红线,比如冼太夫人的孙子冯盎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以及在唐初被人诬陷之时,也绝不反叛,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在冼太夫人身后,从南朝、隋唐到宋元明清的一千五百多年间中,除了五代十国时短暂的南汉国外,岭南地区几乎没有出现过地方割据,这些都得益于冼太夫人定下的忠于朝廷、一心不贰的政治规矩。
一个人,如若处世为人为国为民,皆是“唯用一好心”,那他为官,就一定是个好官;为民,就一定是个上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