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林寺看雕塑

(2025-05-16 12:05:54)

 

从太原走高速公路,南行80公里到平遥。

平遥县城西南六公里,便是天下闻名的双林寺。

双林寺,始建于北齐,后毁于兵灾,北宋时重修,并以佛经中佛祖释迦牟尼涅磐在双树之下,双树顿开白花之说,更名为双林寺;金元之际,双林寺再次毁于战火,直到明代再次重建,这就是如今看到的双林寺。

双林寺的精华所在,是遍布寺内的两千余座大小彩塑,其从几十厘米到三四米不等,巧妙地结合了圆雕、浮雕、壁塑、悬塑等多种雕塑手法,是中国古代彩塑艺术的代表之作,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庫漫步在寺中,逐一观赏着这些超乎寻常精美绝伦的彩塑,是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

 

双林寺看雕塑

与其他寺庙不同,双林寺天王殿“看门”的四大金刚不是两两相对,分列两侧,而是一字排开,共同面向山门,还真就像他们把守天宫的南天门一样。

走近,顿时就被这四位金刚力士那无与伦比的彪悍威猛的风采迷住了。这四尊高约三米的护法力士形象完全突破其他寺庙里四大金刚的造型,突出塑像面部尤其是圆瞠双目的细节,张显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猛士气魄。说来也怪,这几位武士虽威猛魁梧,却不令人恐怖反感,反倒有一种亲近感。

尤其是他们的眼睛,有如黑宝石一般,炯炯有神,透出生命和力量的光。

 

双林寺看雕塑

威风凛凛的双林寺金刚

过天王殿,正面是释迦殿,它与两厢的罗汉殿、地藏殿、武圣殿、土地殿组成一进院落。

双林寺彩塑以每一壁龛为一独立题材,佛像造型准确,神态逼真,相互呼应,具有浓重的生活趣味,可谓诸佛步入人间,普渡众生千年。

释迦殿内,如来佛祖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东侧是手持经卷的文殊菩萨,西侧是手持莲花的普贤菩萨,他们头戴簪花冠,飘带沿肩挂臂而下,造型简练而具亲切感,显示明代塑像趋向人性化的风格。

双林寺众多彩塑中,有三尊塑像最为闻名遐迩,一为“自在观音像”,一为首屈一指的“韦驮像”,皆在千佛殿内。还有一尊千手观音,位于菩萨殿内。

千佛殿的自在观音像姿态舒展自然,她右足高翘,左臂随意地搭在右膝上,整个身子略微扭曲地坐在莲台之上,一副悠然自在的潇洒模样。她的手臂和手刻画得尤为自然逼真

自在观音脸颊腴润,双眼微阖,满是慈悲与智慧地俯视着众生,不由令人心生崇拜之情。

  双林寺看雕塑

千佛殿内的自在观音,优雅自在地坐在莲花座上,静“观”天下之“音”。

 

在自在观音右侧,立着一尊神采奕奕的韦陀菩萨。就是他!多年前我就从画报中见到过这尊韦陀菩萨。韦驮是西方灵鹫山神将,能驱除妖魔。唐朝以后,各个汉传佛教寺院都把韦驮供于天王殿中弥勒佛的身后,作为护法之神。唯独双林寺却将韦陀供于二进院千佛殿内的观音之侧,别具一格。这尊韦驮塑像因极富动感的高超艺术造型而被誉为“全国韦驮之冠”,是双林寺彩塑中艺术价值最高的艺术品,也是中国明代彩塑中罕见的佳作,被载入《中国美术大全》一书。

细细观赏这几如真人般的塑像,虽略有些残损,但依旧逼着完美,就仿佛有如邻家大哥从军披上了铠甲,身上的飘带萦绕飘舞,衣冠铠甲下仿佛可以看到贲张的筋肉。这尊韦陀像的英武之气就来源于其扭动的身躯,略呈S形,极像舞台上武生最精彩亮相的定格,栩栩如生,威武刚强,动感十足。

这尊韦驮像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其眼神的处理,只见他身体微微向右转,而他传神的眼眸却偏向左方,流露出威武豪迈之气,正气凛然,称得上是神来之笔。

 双林寺看雕塑

华夏第一韦驮像

 

着重对塑像眼眸的刻画,也是双林寺彩塑的重要特色之一。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大多注重传神,自古就有“二目乃日月之精,最要传其生动”之说。由于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工匠都没有对人体解剖的研究,但双林寺彩塑人物的眼睛等部位的塑造,却十分符合解剖原理,比如眉弓、眼眶、眼球、眼轮匝肌等部位的结构,完全符合真人比例。

菩萨殿和千佛殿相对,殿内主像千手观音(实为二十六手)结跏居中而坐于鳌台之上,每只手上皆持法器。她头戴花冠,璎珞、天衣、臂环、腕镯等饰物,华丽而不繁琐。抬头仰望,只见她仪容丰满端庄,神态端秀矜持,神韵高雅、雍容大度,堪称最美千手观音

 

双林寺看雕塑

双林寺千手观音

 

    殿内四壁还有数百尊大小不等的菩萨天神站像,皆脚登彩云,衣襟飘动,令人感到满壁生辉,如入仙境。众多鲜活生动的形象,构成了一座古代雕塑艺术的殿堂。

恋恋不舍地走出殿堂,已是夕阳西下,满院洒下一片金黄,让人觉得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江门吃蛇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