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岩琉璃牌坊

牌坊,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建筑形式,它最初是在宫观寺庙和街坊作为坊门之用。后来,又演变为表彰功勋、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纪念性建筑物。在中国各地,处处皆可见到采用石材、木料建造的各式各样的牌坊。其中,以琉璃牌坊最为精美,也最为高贵。
据说,全国总共有13座琉璃牌坊。其中,坐落于北京的东岳庙“永延帝祚”牌坊、国子监牌坊、西山卧佛寺牌坊、颐和园智慧海牌坊、香山昭庙牌坊、北海“西天梵境”牌坊、北海小西天“證功徳水”“震旦香林”“妙境莊嚴”“仁壽普缘”等四座牌坊,以及坐落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庙牌坊和承德须弥福寿之庙牌坊,我都曾先后目睹过他们的芳颜,也都被这些牌坊的精妙与色彩艳丽所深深打动。
北京东岳庙“永延帝祚”牌坊
唯独,那座位于山西介休市的太和岩琉璃牌坊,一直没有见到。就为了探访这座传说极为精美绝伦的琉璃牌坊,我专程去了一趟山西省的介休市。
到介休市,再乘车向东北行17公里,到义安镇北辛武村。太和岩琉璃牌坊就坐落在一座不大的院内。
山西介休市太和岩琉璃牌坊
当我第一眼看见这座太和岩琉璃牌坊,就被它的美艳与庄重所惊呆了。在我的第一眼认知中,就觉得眼前的这座琉璃牌坊的精美绝伦远远超出北京和承德的那些皇家牌坊。
不错,从体量上看,太和岩牌楼远不如北京和承德的那些皇家牌坊的恢弘壮阔,但它却以其独特的玲珑剔透、精致细腻,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魅力。它宛如一位独立的佳人,静静地伫立在艳阳蓝天下,散发着一种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的气质。
而且,细看北京和承德的那12座琉璃牌坊,全都是上半部镶嵌着黄绿两色琉璃,而下半部则皆是红墙砖拱结构,唯独眼前的太和岩琉璃牌坊却是从顶到底满镶各色琉璃。而且,太和岩牌坊采用的是更为艳丽夺目的翠蓝色琉璃。这种翠蓝色,恰似雨后初霁,静谧的湖水所散发出的带着水的温润的清冽的蓝光,显得格外神秘而迷人,举世罕见。
牌坊上,黄色与绿色琉璃错落有致地点缀其间。这些黄绿色彩的搭配也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精心的考量。它们相互映衬,彼此呼应,浑然一体,赋予了整座牌坊鲜活的生命力。无论在何时,都能展现出独特有人的魅力。由此,太和岩牌坊也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绝世无双的美轮美奂,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
精美绝伦的太和岩琉璃牌坊
太和岩琉璃牌坊建造于清朝光绪年间,是真武庙门前牌坊。现真武庙已毁,仅存牌坊。
牌坊坐北朝南,为四柱三门三楼式,歇山黄琉璃瓦顶,建于石砌束腰须弥座上,牌坊高8.5米,长9.65米,宽1.55米,整座牌坊均用黄、绿、蓝琉璃件镶嵌而成。
牌坊正面门檐下匾额上有“太和岩”三个大字。太和岩,就是太和山,也就是武当山,传说中是真武大帝飞升的地方,也说明这座牌坊就是真武庙的组成部分。
牌坊枋下悬有“紫极腾飞”横匾,左门上悬“无上道”,右门上悬“众妙门”,皆为黄色琉璃烧制。牌坊背面中门上高悬“天枢真宰”横匾,四柱饰有楹联,分别为“道事半百年飞真自天上帝适;名留于一千古游王避地大宇寒”、“净乐钟灵三三诞降;太和深道九九飞升”。整座牌坊采用写实、写意等技法,满铺彩色琉璃构件,色泽绚丽,高贵典雅。
细细端详牌楼上的图案,更是精彩无比。那飞腾的龙饰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那瑞兽似乎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守护着这片神圣的空间;花鸟鱼虫则在各自的天地里欢畅嬉戏。每一处细节都饱含着工匠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福寿平安的殷切祈愿,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寓意深远的艺术世界。
从建筑结构上看,太和岩牌楼的设计独具匠心。圭脚四角的角兽与缠枝花瓣相连,既增添了建筑的稳固性,又不失灵动之美。单檐歇山造顶,黄、绿相间的琉璃脊瓦和吻兽排列有序,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各处的琉璃花卉、草龙、寿山、瑞兽等造型各异,柱中的琉璃雀替以及明间的二龙戏珠、蝙蝠雕刻更是精美绝伦,尽显庄重与威严。
自古,介休北辛武村一带就以制作琉璃而名闻遐迩,而太和岩牌坊无疑是其中最为辉煌的典范之作。通观整座牌坊,无论是龙纹瑞兽的威严矫健,还是花鸟鱼虫的栩栩如生,从人物山水的细腻神韵,到楹联匾额的工整雅致,无一不彰显着匠人们巧夺天工的手艺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琉璃烧制技艺工艺十分繁复,从选料、筛选、水磨、造型、泥坯精修、制模、拆模、印坯、脱模、修坯、阴干、素烧、素胎打磨、釉色小试、上釉、釉烧出窑、釉色对比、安装等近二十道制作工序。最为突出的,是孔雀蓝琉璃,其色彩尤为靓丽非凡,珍贵异常。在阳光下,呈现出"蓝中泛紫"的奇幻效果。据说,这种釉料配方曾失传百年,直到前不久才得以复原。
在我眼中,太和岩琉璃牌坊不仅仅是一座民间琉璃建筑,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一种永恒的艺术,一份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