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拜谒于少保

一座城市,能拥有一位或几位名享天下的英雄或伟人,绝对是令全城极为自豪的事。
杭州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白居易有诗赞美:“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杭州不仅名胜古迹众多,而且自古至今,人杰辈出。勾践、范蠡和文种,算是名垂千古的人物;孙坚孙权父子,算是天下豪杰,“生子当如孙仲谋”;书法家褚遂良,唐代书法四大家之一;“饮中八仙”贺知章的诗作《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至今仍是黄毛小儿的启蒙读物;《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就不用多说了;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创建者钱镠,人们不一定都熟悉,但他主持修建的钱塘堤、灵隐寺、净慈寺、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只要到过杭州的人肯定都游览过那里。“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作者龚自珍、随园主人袁枚、大师章太炎、园林大师陈从周、光学专家蒋筑英,还有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等都是杭州人,哪一个不是如雷贯耳的人物!
清代学者袁枚曾激情而吟:“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他说的,指的是宋代的岳飞和明代的于谦,岳飞1135年被封为检校少保,于谦于1449年因保卫京城被封为少保,这二位,都和杭州关系密切,他们生前都曾力挽狂澜拯救苍生,都功业显赫,也都因爱国而蒙冤被害,先后长眠在杭州。他们,更是杭州最有代表的杰出人物。
岳飞,蒙冤遇难于杭州风波亭,被安葬于栖霞岭南麓,面临西湖;于谦,蒙冤遇难于北京,被安葬于西湖杨公堤西侧。同为中华民族英雄的于谦墓祠和岳飞墓遥遥相望,似仍在呵护着杭州。
岳王庙,已去过多次,也拜谒过多次。而于谦祠,过去还未曾去过。
趁着参加我昔日就读的西湖小学六十年校庆,我去了趟于谦祠。
于谦墓祠离西湖小学不远,背靠虎跑龙井,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清朝嘉庆年间,林则徐出任浙江杭嘉湖道,见到于谦祠破圮,便倡议集资整修,并带头捐出自己的官俸。1991年,再次大修,其后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于谦祠为传统型的祠堂建筑,白墙灰瓦,朱漆大门。门额上的黑漆匾上“于忠肃公祠”几个篆书大字格外肃穆庄严。两侧门柱上“两袖清风昭万世,一轮明月耀三台”的楹联更表达了后人对于谦高风亮节、刚正不阿的敬仰。
杭州于谦祠
恭敬地步入于谦祠。祠有三进,分别为前殿、正殿和后殿。
前殿高悬“百世一人”的匾额,门柱两侧楹联是由民族英雄林则徐所撰:“公论久而后定,何处更得此人”,这也是对于谦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
正殿大堂宽敞庄严,正中是于谦全身立像,威严肃立,双目炯炯,正气凛然。立像上方悬挂着乾隆皇帝凭吊于谦时所题的“丹心抗节”匾额。于谦立像后是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于谦12岁时所作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于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至今仍荡涤世人灵魂。
于谦是杭州人,他于1398年出生于钱塘太平里(今杭州市上城区)。永乐十九年(1421年),23岁的于谦考中进士,28岁巡按江西,32岁巡抚山西、河南,为官十九年,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深得百姓爱戴。明英宗朱祁镇时,于谦因入京觐见皇帝时不先向大太监王振送礼,被诬陷下狱。后因臣民联名上书,力陈其清白而复任。
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入侵,明英宗受大太监王振怂恿,仓促亲征,结果在今河北省怀来县的土木堡被俘。就在明王朝危在旦夕之际,于谦临危受命,出任兵部尚书,力阻朝廷南迁。由于英宗被俘,朝中无主,敌军兵临城下,在万分危急之下,于谦奏请皇太后认可,拥立郕王朱祁钰为明代宗,并抓紧整饬兵备,征调了山东和河南等地的军队赶赴京城“勤王”。在于谦的指挥下,明军击退瓦剌军,守卫住了京城,稳定了明朝天下。后来,瓦剌首领也先又裹挟被俘的明英宗前来要挟,也被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为由拒绝。也先无奈,只好于一年后释放了明英宗。
明英宗被释放回北京后,随即被软禁在紫禁城东侧的普度寺。
1457年正月,趁明代宗病重之机,被软禁了八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复辟,立即就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正月二十二日就以“谋反”罪将六十岁的于谦凌迟处死。于谦被押往刑场时,“阴霾翳天,日色无光,风雨大骤”,此时的于谦已被砍掉双脚,“京师妇孺,无不洒泣”。
于谦遇难后,都督同知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将于谦葬于城墙根下。一年后,于谦的女婿朱骥又将他的骨骸归葬于杭州。
在于谦祠里,我还知道了更多的于谦。
自从政以来,于谦一直恪守清白的操守。他虽身居高位,生活却清廉简朴,日常仅有便服一套,瘦马一匹。锦衣卫在抄查他家时,居然找不到出多余的钱物,以致感慨呜咽。
一个执掌军政大权、权位仅次于皇帝的高官,能够做到如此地两袖清风,能够如此地慷慨舍身保国为民,怎不令我等敬佩!
而再看于谦身前身后数百年间,又能有几位如此清白的高官?那些沉湎于权钱色不可自拔的大小官员,面对于谦,还有何脸面苟活于世?
而且,于谦除了保国卫土抵狂澜于危难,他也是位救民于水火的英雄。他在巡按江西时,平反冤狱数百起;巡抚晋豫16年,率民治理黄河16年。而且于谦还是个文采斐然的诗人,除了《石灰吟》外,于谦写的《咏煤炭》也是妇孺皆知:“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荡,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为官正直,清廉自律,对那些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所为深痛恶觉。于谦赴京觐见皇帝时,有人就曾劝他哪怕带些地方土特产,分送给朝臣,对自己的仕途也有好处。于谦笑着撩起衣袖说:“只两袖清风耳”。他还为此作《入京》诗表达心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步出于谦祠前殿,是一处不宽敞的天井。天井中,立着一尊高2米的铸铁镇水犀牛,周身乌黑,独角朝天,背上铸有于谦亲撰的《镇河铁犀铭》。这是于谦在担任河南巡抚时,率众治理黄河水患,铸了这尊“镇河铁犀”,借以永镇水患。
于谦祠前殿铸铁镇水犀牛
天井右侧有口水井,井旁立碑曰“忠泉”。据说,康熙年间改建于谦祠时发现此泉,泉水色清而味甘,因念“公之大忠诚如水之在地中”,故以此命名。可惜如今却已干涸。
有意思的是,于谦居然还是老杭州人的“梦神”!
在清代笔记有几则故事,其中一则说,无锡人邹忠倚来杭州,特地跑到于谦祠祈梦,梦见于谦送给他一把瓜子,一数,五十四粒。后来某日在家,他夫人用这把瓜子做游戏,排成“状元”二字,一数,刚好五十四粒。不久,他参加科举考试,先后获得礼部初试、殿试考试第一名,当时被称为“两状元”。
久而久之,自明朝万历年间以后,杭州人就开始风行起到于谦祠祈梦的风俗,每到冬至前夜,许多读书人便会来到于谦祠过夜,“寐而有觉",祈求于公赐梦,占卜前程。
所以,明末诗人张岱在《西湖梦寻》中就曾写道:“公祠既盛,而四方之祈梦至者接踵,而答如响。”
随着于谦的归葬杭州,于谦祠祈梦的风俗也就日渐日渐兴盛。其实,这是杭州百姓对于谦朴素情感的反映。
出于谦祠,旁边可见一石牌坊,牌坊下,神道两侧,芳草萋萋,两旁肃立着石翁仲和石兽,为墓区平添几分肃穆与庄严。神道尽头,便是于谦墓。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
肃立于墓前,双手合十,躬身致礼;再躬身致礼。
于谦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