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子湖畔钱王祠

(2024-12-10 17:48:42)

历史上的杭州,曾叫余杭、钱唐等名。

夏禹南巡,会诸侯于会稽(今绍兴),曾乘舟行经过这里。因舍杭(是方舟的意思)于此,故起名余杭春秋时,杭州属越国;战国时,楚国灭越国,杭州归楚。

秦朝时,在此设钱唐县。当时这里还多是随江潮出没的泥滩,西湖尚未形成。

到了隋朝,这里改为杭州,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在钱唐。并在杭州凤凰山周边建城。隋炀帝时,凿通江南运河,这里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遂为余杭郡,有居民15380户。

唐代之时,因避国号“唐”讳,改钱唐钱塘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建都于杭州。当时的杭州,下辖钱塘、钱江、盐官、余杭、富春、桐庐、、新登、横山、武康十县(镇)。在吴越三代五帝85年的治理下,杭州经济迅速发展。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烦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北宋时,杭州的人口达20余万,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也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南宋时,杭州步入鼎盛。南宋朝廷定都于此。当时的杭州也叫临安,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即皇城,环绕凤凰山而建。外城北抵截武林门,右连西湖,左靠钱塘江,居民四十余万。

在杭州,钱镠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们视他为,为他建庙,世代祭祀。

钱镠出生在杭州临安县,他自幼学武。投军后,因军功卓著被唐昭宗封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越王、吴王。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李柷禅让,自己在汴梁登基称帝,建立梁朝(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923年,钱镠又被封为吴越国王,建立吴越国。

钱镠的头脑很清醒,他深知吴越国地域狭小,兵源不足,难以和中原政权抗衡,因此他一直坚持不与中原王朝对抗的“善事中原,保境安民”的治国策略。唐朝末期,钱镠忠于唐王朝;朱温篡唐建梁,他又归附于后梁。后唐李存勖灭后梁,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凭此,也就有效地防御了周边割据势力对吴越国的侵扰,使得境内百姓得以不受战乱之扰。

钱镠也是个很有作为的人,他率众修筑钱塘江海塘,使杭州城不再受潮水危害。传说,钱塘江汹涌的潮水经常泛滥,危害两岸百姓。人们千辛万苦修筑的拦潮海塘,都因江潮的猛烈冲击而坍毁。当吴越王钱镠再次发动百姓修建海塘时,大臣们却都纷纷劝阻。他们说,由于有钱塘江有钱江龙作乱,海塘修好就会被冲毁。钱王听后,很是生气,便亲自率领万名弓箭手和民众于八月十八(江潮最大日)守候在钱塘江边。当潮水汹涌而来,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周边百姓也跟着呐喊助威。钱江龙被军民的阵势慑服,惶然退去,自此,钱江潮也就再也未曾涌入杭州城。随后,又组织百姓采用石囤木桩法加紧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阻挡潮水,使得周边的百姓得以免去钱塘江潮的危害。为了震慑钱江龙,钱王又下令修建了六和塔。其后,钱镠还主持疏浚西湖,使杭州城的经济快速发展。有记载,隋代时的钱唐仅有民居15380户,到了吴越国盛时,已达“十余万家”。钱镠的儿子钱元瓘即位后,继承父志,下令将西湖水引入城内,便于居民汲取饮用。另设置二闸,“隔绝江水,不放入城,则城市专用西湖水,水既清澈,无由淤塞”。

 

西子湖畔钱王祠

杭州滨江新区滨江公园的钱王射潮雕像,高30米,总重300

 

公元932年,吴越王钱镠病故,他的第五子钱元瓘即位。钱元瓘在位十年,严格遵循钱镠主张的“与中原修好”的策略,借以保土安民。其后,吴越国后世诸王始终遵循钱镠的遗训,不与中原王朝为敌。

公元975年,吴越王钱弘俶应赵匡胤之邀,与宋军共同出兵灭了南唐(都城在建康)后,高僧延寿劝说钱弘俶应纳土归宋,使吴越国百姓免于涂炭。

此时的钱弘俶审时度势,遵循祖父钱镠的遗训,以天下苍生安危为念,为保一方生民重民轻土,便于公元978年五月,前去北宋都城开封,将吴越国献给宋朝。同时,为消除北宋王朝对在吴越国深得民心的钱氏王族的疑虑,钱弘俶携三千家眷赴汴京居住,成就了一段顾全大局、百姓免遭涂炭,天下归于一统的历史佳话。

公元988年,钱弘俶病故,葬于洛阳县邙山

为纪念钱王的世代功德,后人在杭州西湖边的柳浪闻莺景区旁,建了钱王祠,以供时时祭祀。钱王祠最初建于北宋初年,当时叫表忠观。清代时,更名为钱王祠。至今,祠内还有苏轼所写的《表忠观碑记》,褒扬了吴越国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三代钱王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之时,奉行中原正朔,消弭兵戈,使百姓安居,纳土归宋的历史功绩,认为钱王此举“有德于斯民甚厚”,“有功于朝廷甚大”

 

西子湖畔钱王祠

钱王祠前五牌坊,依次为王者襟度、用贤惠民、志与智孚、识量豪宕、功在东南,以赞美钱镠的功德

 

九百余年来,历经沧桑,钱王祠几经毁建,现在的钱王祠重建于本世纪之初,但前往拜谒的人,却络绎不绝。

钱王祠内,有一座新近落成的铜献殿,格外引人注目。铜献殿为宋代建筑风格的单层三重檐式,阿育王式宝顶。铜献殿高8.4米,长宽各为4米,用铜量约40余吨。台基上八海九山的铜雕,更是令人感觉耳目一新。

 

西子湖畔钱王祠

钱王祠铜献殿

 

献殿旁有功臣堂,内有四方石碑,其中一块是苏东坡为褒扬钱王所写的《表忠观碑记》。

钱王祠内最恢弘的建筑是五王殿。

 

西子湖畔钱王祠

步入殿堂,位于正中的钱镠的塑像高5米,在他周围,分别是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和钱弘俶的塑像,皆栩栩如生。

人们伫立在钱氏三世五王塑像前,缅怀五位钱王的历史功业,肃穆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说到钱王钱镠,虽说他是行伍出身,一生多在兵戎中厮杀,而且据说他相貌甚为丑陋。有传说,他刚出生时,他的父亲钱宽就因为他相貌丑陋,认为是不祥之兆,就欲把他溺毙。还是接生婆心善,认为人长得再丑,也是一条生命,就把钱镠藏在房前的一口井里,因而保住了生命。为此,钱镠的小名就叫婆留,而这口井后来也被人们称为婆留井

而且,钱镠虽长相不堪,但他本人还是很有点文采也很有点浪漫的。

有记载说,钱镠平素很是钟爱王妃吴氏。吴氏有个习惯,每年春天必归临安省亲。吴氏只要一去临安,钱镠就十分惦念。有一年春天,吴氏夫人因事迟归。钱镠等不及了,就给吴氏写了一封信。信中含情脉脉地正话反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明面上是说田间阡陌上的花都开了,你可以因赏花而不必急着归来,其实心里还是催她快快回归 

为此,苏轼根据这个故事,凑趣写了三首《陌上花》。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至今,在钱王祠大门的门楼上,比照其意,镌刻着门前柳绿霏霏舞,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对联。

五王殿后,是庆系堂,内有钱镠生前立下的祖训,也就是后来的《钱氏家训》。其儒家的道德理论为据,内容涵盖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方面,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其中,“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 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这些都是至今修身立世的准则。

漫步西湖之畔,回首钱王祠,难怪,这里是老杭州人的精神维系所在。

如果时间宽裕,也可去临安城的吴越王陵去看看。需要说明的是,南宋的都城临安和现今的临安区不是一个地方。南宋的都城临安是现今杭州市,而现今的临安区位于杭州市以西二十公里处。

吴越王陵位于临安区太庙山北,北临南苕溪,是个景色十分秀丽的地方。陵区内有钱镠陵、钱镠的父母钱宽、水邱氏墓和吴越国第二代国王钱元瓘的王后马氏墓(康陵)

钱镠开拓杭州,功德无量,天念其德,厚泽百世,故而,钱镠的后世,也是贤杰百出,名人荟萃,享誉海内外。比如,钱学森;比如,钱伟长;比如,钱三强;此三钱号称新中国科学界的三钱。又比如,钱玄同、钱穆、钱基博、钱钟书。他们皆是近代中国文坛巨子;又比如,钱英、钱其琛等,不可计数。钱氏家族仅两院院士就有103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