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秋韵拜地藏

2024-01-12 11:23:20

       中华佛教四大名山中,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是观音菩萨道场,安徽的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位于池州市青阳县,号称有八百寺、九十九座峰,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山间遍布峡谷、流泉、飞瀑,秀色如画。登九华山顶峰十王峰、拜地藏菩萨古道场拜经台、赏怪石奇峰云海绝景花台,就成了无数游客和香客的最大心愿。

       唐代天宝十三年(754年),李白前往江汉,途中,和友人高霁、青阳县令韦仲堪等眺望九华山,松树和积雪映入眼帘。一时兴起,每人一句唱和,合为一首《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李白吟出第一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高霁接着吟出: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韦仲堪接上第三句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最后,李白又吟出最后一句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点出山中当有仙人居住,更显九华山的不凡,从此,九华山名扬天下。

远眺九华山

       天宝十四年(755年),李白由金陵溯长江西去浔阳,船行至秋浦江面,诗人遥望九华山,想起好友韦仲堪,便写下《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一诗: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那年秋日到安庆走访,得知我下一站要去铜陵长江大桥工地。在安庆长江大桥参与施工的朋友便建议我先去九华山,说那里秋色正艳,如梦如幻。

       从安庆到九华山极为便捷,先东行七十公里到五溪镇。五溪就是由九溪、缥溪、舒溪、双溪和濂溪所组成的小镇。五溪镇为登九华山的必经之路。从这里遥望九华,只见峰峦迭翠,山色凝秀,薄雾缭绕,因而九华之胜始于五溪。

       再从五溪镇南行不远,便开始进山。

       远远的,就看见那尊99米高的地藏菩萨的金身塑像,矗立在青山环抱之中。走近,只见佛像右手持锡杖,左手持摩尼宝珠,面朝西北,双目慈悲,身姿端庄。阳光倾洒下来,沐浴在塑像身上,绽射出耀阳夺目的金色光芒。

九华山地藏王佛像

       传说,地藏菩萨原是唐代新罗国(今韩国境内)国王近亲,俗名金乔觉。他24岁到中原访学,云游到九华,见到此处风景绝佳,便在一座山洞内潜心修持75年,世人称其为洞僧。金乔觉于唐代贞元十年(794年)趺跏圆寂,寿九十九岁。三年后开函准备葬殓时,众僧发现他依旧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遂认定他是地藏菩萨降世化身,便恭称他为金地藏。依浮屠法,在南台建了三级石塔,将他的遗体陈至塔内。传说,三级石塔常在夜里发出光芒,僧人见“神光异彩”,于是便将南台改名为“神光岭”。明代万历年间,朝廷赐金在三级石塔外又造一个七级木塔,又在木塔外建一座殿堂,赐名为“护国月身宝殿”

九华山肉身宝殿

      月身宝殿又叫肉身塔,地藏王的塑像端坐在殿内的木塔内。塔门上镌刻有金地藏的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佛经中说,地藏菩萨是释迦寂灭之后,弥勒未生之前,众生赖以救苦的大悲菩萨,佛家称其为大愿菩萨。

      自此,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并开始大规模兴建寺庙,历经宋、元、明、清数朝,日益兴盛。鼎盛时期,佛寺多达300余座,世称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

       沿盘山公路,汽车驶进九华山中,却见好个秋色。山也绿,水也绿,田也绿,树也绿,竹也绿……满山遍野一片翠绿。车到九华街,仿佛进入佛国仙界,左侧是寺,右侧是寺,前面还是寺,尽皆飞檐翘角,黄墙乌瓦,妙相庄严,香烟缭绕,香客络绎不绝。

       九华街位居九华山腹地,南对芙蓉峰,东临东崖,西为神光岭,北倚白云山,四山环抱,地势平缓。早在东晋隆安年间(401年),就有天竺名僧杯渡在芙蓉岭下建茅庵,开创了九华山佛教活动先河。自唐代以后,逐渐形成了一处热闹繁华的街镇。

       目前,九华山有代表性的庙宇有甘露寺、祗园寺、化城寺、旃檀林、上禅堂、肉身宝殿、百岁宫、闵园尼庵群、观音峰、古拜经台、天台寺等,大小寺庙从山脚下的五溪镇起始,到九华街形成中心,再过闵园,一直修到上天台最高处,遍布全山。

      其中,祗园寺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祗园,佛经中说是佛教圣地,相传释迦牟尼在祗园传佛20余年。九华山祗园寺就是由此而取名。祗园寺初建于明代,它依山就势,层层迭迭,上百间佛堂,终日香烟缭绕,钟磬声不绝于耳。

       化城寺坐落在九华街,其是九华的开山之寺。化城二字源于《法华经》,传说释迦和弟子下山布道,路途艰险,饥渴难忍,弟子不愿继续前行。释迦用手一指说:前边就是城池,你们前去化斋吧。化城寺是因此得名。化城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00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钟声一响,群山响应。

       九华街往东,有一建在悬崖边上的佛寺,那是百岁宫。百岁宫门额上高悬一匾,上书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明代万历年间,僧人无瑕在此结茅而居,咬舌滴血调和金粉,历时28年,抄写了《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他于126岁坐化,3年后,人们才在山洞里发现他的肉身,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代崇祯皇帝得知后,封他为应身菩萨。由此,这座山寺香火日旺,逐渐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于今,在寺中肉身殿,仍可看到这具头戴毗卢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暇和尚的装金肉身。

      我对佛门知识知之肤浅,只依稀记得有谁说过,佛门中,如来佛寺最高尊者。如来之外,观音菩萨掌管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文殊菩萨分管文化,所以那些学子们在科考前都要去文殊菩萨那里上香叩拜,祈求能在考场有所作为;普贤菩萨分管商贸,所以渴求发财者多拜普贤;而地藏菩萨分管生老病死,阎王爷就归他管。记得有些年,我身体状况不佳,所以每到一处寺院,先就会去叩拜地藏菩萨,求他保佑我身体健康。你别看,还真有用,那些年,年年都要犯几次的腰痛,到了后来几乎就不再犯了;过去时常胃疼的毛病,也没有了。所以,至今,每当我见到地藏菩萨时,都会情不自禁的前去叩拜一番。

       九华山地处长江南岸,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可居住于这里的数僧人圆寂后却多年遗体不腐,不知何故。但也就是这几具不腐真身,为九华山增添了扑朔迷离的神秘宗教色彩。

       九华街并非九华山的全部,九华胜景在天台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历来就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

       从九华街上天台,约有15华里山路。似我等退休之人,步行上山,有些困难,便乘坐缆车。缆车运行中,只见车外峰峦深壑,峡谷幽涧和山间林海雾气升腾,聚成大片云海,群峰和庙宇尽皆掩隐其中。

       到达天台正顶,纵目眺望,天地浑然。近旁有一巨石,上面镌刻着非人间三个大字。果然,此时此刻,真使人有如身临蓬莱仙境之感。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