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西行看马当

2024-01-03 10:40:08

       结束了在安庆长江大桥工地的走访,乘坐在安庆工作的朋友为我安排的车,前去江西九江。

       汽车南行过东至县,见到路旁一块标有“马当”的标牌一闪而过。突然想起,这个“马当”,莫不就是当初王勃前往南昌时遇到风暴而被阻之处?记得,明朝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有《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说的是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的一天,年轻的王勃去南海探望父亲,他从山西出发,坐船来到江西与安徽交界的彭泽县马当时,突遇风雨,趁客船在岸边停泊避风时,王勃前去马当庙游览。这时,庙内一位老人对王勃说:“明日便是重阳初九,洪都滕王阁聚会求贤,你若能前去赴会作文,定能名传千古。”可马当距洪都城滕王阁三百六十里之遥,一晚如何能赶得到!王勃正要谢绝老人的好意,那老人却说:“你只管上船,我助你一帆丰顺,明早定能赶到洪都。”王勃将信将疑地刚上船,就觉得耳边祥云缥缈,风声呼啸,他所乘坐的船只如离弦之箭直往鄱阳湖方向前去。当晨曦初露之时,王勃果然如期抵达洪都(今南昌),赶上了滕王阁盛会。

       自此,“一帆风顺”一词便成为人们祝愿路途顺畅快捷的吉祥话。我无王勃之才,可路过马当,也总得前去马当庙拜谒一番吧。

       九江籍的司机心领神会,就把车驶离省道,改从沿长江而行的县道转向西南。行不远,就见到一座庙。只可惜,此庙正在修葺,庙门紧锁。询问门口的一位老人,得知这庙叫昭明太子庙。昭明太子?不就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儿子箫统吗!箫统极有文才,曾编纂《昭明文选》,历代被视为文学教科书。只可惜,天嫉英才,箫统于31岁时去世。梁武帝心痛万分,下诏天下为他祭祀。由于箫统的母亲是马当人,当地便在长江岸畔的马当山下修建昭明太子庙。到清朝末年,昭明太子庙逐渐坍圮。

       站在昭明太子庙门前,我在想,当初那位助力王勃“一帆风顺”的神仙莫非就是昭明太子所幻化?也或许,才华横溢的文人,皆惺惺相惜。

       司机指着前方说,前面就是马当炮台,您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正巧,前些时,为了了解长江,我看了一篇关于马当炮台的文章。如今,既然到了炮台跟前,自然要前去看看。

       汽车停在长江边的马当矶旁,前行不远,是炮台庙,殿内供奉的是在历次战争中阵亡的将士牌位。满目萧然,令人心揪。我没进殿,只是站在殿门外,向那些牌位遥遥鞠了一躬。

       沿炮台庙旁的石阶登山,很快就见到一座炮台。炮台修建在马当矶头,一面临江眼前的炮台仅有一座圆形的水泥石墙,别无他物。看着这投巨资修建却对侵略者未起任何作用的炮台,我木然良久,无话可说。

       马当附近江面宽仅500米,是长江中下游江段最狭窄之处,所历来便是控扼长江的要地。1840年,为防英军沿长江西向进入中国腹地,清政府在沿江各处险隘建筑炮台防守,马当炮台开始建造。1926年军阀孙传芳败退时,将炮台设备拆卸一空,仅存空空如野的炮台建筑。

马当炮台

       19371213日,日军攻占南京,国民政府西迁武汉,使武汉成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随即,日军又计划向武汉发起进攻。

       1938611日,日军台湾混成旅从芜湖溯江西进,一夜之间,守卫安庆的国军第27集团军全线溃败。很快,日军就来到西距安庆70公里的马当要塞附近。为了阻挡日军军舰溯江而上,中国守军在马当江段上,凿沉了满载石块的千余条大小船只,并投放了七百余枚水雷。

       马当要塞的三个炮台上则配置了8120毫米舰炮有和2150毫米榴弹炮。

       西进的日军见水路防守严密,就改为迂回进攻。624日,主持防守马当防线的国军第十六军正在举行军政大学毕业典礼,军长李韫珩召集了中级以上军官参加典礼并会餐之时,六千日军在马当上游15公里的安徽省东至县香口登陆,并趁中国守军疏于防护,一举占领了马当要塞。随后,日军采用同样的伎俩,通过迂回战术,攻占了毫无防备的九江。随即,便开始向武汉东南部发起了多轮攻击。虽然中国守军经过全力抵御,大武汉还是于1027日全部沦陷。

       这段历史,看着就憋气。中方投入了50个军总计110万兵力,作战飞机约200架;日军投入140个大队30万兵力,300余架飞机。我守军最终还是落了个大溃退,中原地区全面沦丧。实在令人无语。

       离开马当,继续西南行。

       车行不远,见一路牌,上写“彭浪矶”。司机笑着介绍,彭浪矶也叫彭郎矶,它和江对岸宿松县的的小孤山遥相呼应。这本是两人,一个叫“小姑”,一个叫“彭郎”,两人相爱,却遭到王母娘娘的阻拦,把他们二人分隔在长江两岸,只能遥遥相望,不能握手言欢。小姑百般思念情郎,便投江殉情,化作小姑山;而彭郎也因悲痛小姑之死,遂久立于江边,化成石矶,成为彭郎矶。说着,司机遥指长江对岸的一座秀美的小山,说,那就是小姑山。由于她孤独兀立于江边,所以也叫小孤山。

       忙请司机停车,路过不能错过。

小孤山

       站在江边,远眺小孤山。却见小孤山山上绿树葱茏,不高的两座山峰,有如小姑高高的发髻;那掩隐于山中的亭阁,影影绰绰,就仿佛少女发间的簪花。山脚下流淌的江流,仿佛是小姑急切地呼唤着对岸的彭郎。只可惜,这对情人永远无法相聚,唯有隔江寄托着无限的思念。天下痛切揪心之事,莫过于有情人难成眷属。

       司机说,小孤山的半山上有座启秀寺,民间皆称其为小姑庙。于今,庙中还立着一尊小姑塑像。

       司机还说,小孤山顶上,还有一座小姑亭,传说是当初小姑切盼彭郎眺望彭郎之处,后来,宋朝的安庆太守厉文翁为感念小股东痴情,募资所筑。

       动人的传说与秀美的风光使小孤山充满浪漫情调,然而,此处江面却并非历来和平之处。千百年来,这一带战火频起,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太平军大战湘军、王阳明平叛宁王朱宸濠之乱……都曾在这一带江面上血雨腥风。

       小孤山斜对岸的马当,更是长江上的雄关要塞。

       小孤山不大,名声却远扬。相传大禹治水,至此刻石纪功;又传秦始皇到此,题刻中流砥柱。历代文人诗客,更是对小孤山青眯有加。唐代诗人顾况的《小孤山》,以古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横天;大孤山远小孤山,月照洞庭归客船的诗句,将辽阔清幽的小孤山晚景,绘成了一幅隽永的水墨图。而苏东坡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参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髻,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更是脍炙人口。陆游也曾说: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孤比。

        他还作《咏小孤》诗一首:

       江水东流直下吴,狂澜倒挽一人无。

       世间枉说奇男子,砥柱还须让小姑。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也为小孤山的秀美感叹不已,写下《小孤夜泊》:

       小孤庙前回夜舟,风起哀歌神女游。

       滟滟落霞胭脂港,娟娟新月娥眉洲。

       小孤山山独水险。冬春枯水季节,山北可与江滩娥媚洲相连,游人可从沙洲徒步至山下。而到夏秋江水暴涨之际,山则四面环水,仅有孤峰峭立滔天白浪之中,水天一色。

       饱览小孤山的秀美,也有无比的痛恨之处,不知是那个庸佞之官,居然允许在如此美妙之处,塞进了一大座现代建筑,完完全全地破坏了小孤山的绝妙俊秀。那一幢现代建筑,犹如一个“毒瘤”,长在山体之上。人患了恶性肿瘤,小命难保。这风景之地也同样,如若不尽快切除毒瘤,小孤山的美景,也难保。

       直到暮色渐起,才离开彭浪矶。

      从安庆到九江,不到两百公里,我们却走了几乎一天。那是因为,我们在途中,拜访了马当镇、彭浪矶,眺望了小孤山。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