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门山吊孟浩然

2023-10-23 11:12:52

       自小,一首唐诗《春晓》,让我知道了诗人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有如行云流水般平易自然,却又悠远深厚,写出了田园春光的唯美,惊艳了千年。

       本世纪之初,我在襄阳参加铁路施工,一次偶然的机会,路过离襄阳城南15公里的鹿门山。又知道了,诗人孟浩然就曾长期在这里生活过。

       鹿门山不高,其由五座小山岗组成,远远看去,并无特别之处。

       鹿门山原叫苏岭山。传说,东汉之初,汉光武帝刘秀与贤臣习郁巡游此山时,梦见两只梅花鹿,便命习郁立鹿门祠于山中,并刻两只石鹿于道口,后来,百姓便改称此山为鹿门山。

       东汉末年,襄阳名士庞德公不愿接受荆州刺史刘表的招募,隐居于此。这位庞德公很是个人物,他在隐居鹿门山时,农田耕作之暇,除了弹琴读书自娱,也常与与隐居于襄阳附近的名士司马徽、徐庶等人荡舟相访,自得安闲。当初刘备受困于襄阳之时,就曾拜访过庞德公,还请庞德公出山相助。不过庞德公也没应允,只是推荐了他的两个弟子卧龙凤雏,也就是诸葛亮和庞统,后来这二人都成为辅佐刘备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主要智囊。

       盛唐之时,襄阳又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他就是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年),字浩然,襄阳人。709年,20岁的孟浩然因参加科举之事与家人产生矛盾,便和朋友张子荣隐居鹿门山,远离喧嚣,居于山水之间,静听溪水潺潺、鸟鸣幽幽,卧看云舒云卷、日转星移,逍遥自在。

        期间,在山间的小路上,时常会看到那个风姿倜傥的身影,或独自一人徜徉溪边,一袭青衫一卷诗书。那首至今脍炙人口的《春晓》,就是孟浩然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脱口而出的。风雨打落了多少春花?也许只有诗人才会有如此细腻的情思。也唯有生性淡泊,不被名利束缚的诗人,才会有如此闲逸的心情。细雨、落花在他们眼中都独具一份魅力,别有一种韵味。

       孟浩然也常与三五好友围炉散坐,诗酒话桑麻: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公元724年,35岁的孟浩坐不住了,便辞亲远行,漫游长江上下,广交朋友,拜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却一无所获。728年,40岁的孟浩然再去长安应试,却又再次落榜。他不甘心,便滞留长安,广交好友,谋求入仕。

       只可惜,他自己却没有把握好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孟浩然在长安时,他的好友王维当时担任太常寺太乐丞,也就是位掌管朝廷音乐的八品小官。一天,王维邀孟浩然去他的官署闲聊,适逢唐玄宗前来。孟浩然哪见过这阵势,不知所措,便慌忙钻到床榻下躲避。面对皇帝,王维不敢隐瞒,便如实回答。唐玄宗说:朕也素闻其人。因得诏见,并让孟浩然献诗。此时的孟浩然不知哪根筋错了位,脑子里千挑万选,居然对着皇帝吟诵了自己的《岁暮归南山》一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唐玄宗听后很不高兴,斥责道:我什么时候抛弃你了,是你自己不来要求当官,凭什么赖到我头上?我看你还是回去做你的隐士吧!之后便拂袖而去。可叹孟浩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平素创作了那么多清丽脱俗、世人传诵的佳句名诗,偏偏在皇帝召见的关键时刻,却吟诵了这么一首臭诗。由于不受皇帝的待见,孟浩然只好黯然离开长安,一路心情不爽地转悠了两年,才回到老家襄阳。自此,孟浩然这位不甘隐居却又不得不归隐终老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始终徘徊在求官的路上,一直未能入仕。

      许是孟浩然过于随性,不久,他再一次失去了入仕的机会。

      当时,襄州刺史韩朝宗很是欣赏孟浩然,就召集当地权贵聚会,准备向各位举荐孟浩然。不料,孟浩然没把这当回事,却跑到朋友那里喝酒,而且还喝高了。朋友提醒他,千万不要辜负了韩刺史的美意!可孟浩然却二劲十足地借酒撒疯,大声喊道:我已经在这里喝酒了,哪管得了其他事!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你既然看不起官场,那又何必一次又一千里迢迢地跑去参加科考,又何必一次又一次老着脸皮求权贵引荐自己?真真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不过,孟浩然与多位诗人的交往,却成为一段段佳话。孟浩然和李白的交游甚密,李白曾给孟浩然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朋友间的一片深情,尽在诗中。隔了一千多年,读起来仍为这段友情感动不已。

       可惜的是,公元740年,孟浩然的背上长了个毒疮,就在即将痊愈之时,又因纵情饮酒而导致毒疮复发,51岁的孟浩然溘然而逝。被安葬在襄阳市襄城区东凤林南麓

       孟浩然虽飘然而去,但鹿门山的诗韵却依旧氤氲浓郁。

       百十年后的晚唐之时,又有一位著名诗人皮日休也在鹿门山隐居。

       皮日休(838—883年),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皮日休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皮日休的诗文奇朴,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他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一诗颇为著名: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诗中描写了中秋节的夜晚。诗人站在天竺寺殿前,看见院子里有许多的桂花树,夜风轻轻吹过,零落的桂花像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上慢慢散落下来。于是便上前将它们一一地捡起来,惊奇地发现桂花上竟然还残留着刚刚凝结成的露水。读罢令人神清气爽。

       皮日休的《牡丹》一诗也很有意境:“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据说,牡丹被当作百花之王,就是最先从皮日休这首诗里说出来的。在这之前,尽管也有血多咏牡丹诗,但都没有直接将牡丹称为“百花之王”。

        皮日休的《咏蟹》一诗更是个性突出:“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诗的第一句,皮日休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先说早就直到螃蟹的大名,第二句则是对螃蟹的外貌描写,说螃蟹是肉上生骨,长相与众不同的。“有骨”这两个字说明螃蟹不是仅有壳,更暗含了一种傲骨之情。第三四句则是借题发挥,传说雷电是天地发怒时的产物,海龙王更水中的统治者,唯独螃蟹却不惧怕他们。不仅不惧怕,它甚至还在龙的宫中“横着走”,字字句句表达出了皮日休不畏强权的心态。

       公元878年,黄巢大军打到江浙,皮日休投军。黄巢入长安称帝后,皮日休任翰林学士。883年,黄巢败亡后,皮日休下落不明。

       后世有人评价说,一部《唐诗》五万首,其中四千余首竟然与襄阳有关!襄阳是座唐诗名城,鹿门山更是唐诗之名山。鹿门山,就因孟浩然而闻名;孟浩然也因鹿门山而得到升华。情兴所致,掐一朵野花,掬一捧溪水,都是诗。难怪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就曾写诗:“不踏苏岭雪,虚作襄阳行”;难怪白居易写下南望鹿门山,霭若有余芳;难怪施肩吾写出鹿门才子不再生,怪景幽奇无管属

        一首首诗词,无不抒发着人们对鹿门才子孟浩然的思念。鹿门山,成了一座被孟浩然诗化了的山。

       如今,鹿门山上仍有孟浩然归隐处和皮日休书屋,鹿门寺中也有三高祠,就是为了纪念东汉庞德公和唐代诗人孟浩然、皮日休而建。

       到鹿门山,过“鹿门山”牌坊,漫步入山。昨夜一场雨,将天地间洗涤一新,山林花木,散泛着悦目的清新。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不远处传来几声啁啾的鸟鸣,越发显出山林的静幽,让人感觉到无比清新自然,还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难怪那些高士们要选择这里隐栖。

       一树一叶一亭台,一步一景一陶然,顺着蜿蜒曲折的石阶,到浩然诗院。

 鹿门山浩然诗院

       进院,迎面是孟园。

       孟园的主建筑,是浩然居。这是一处仿古建筑,一幢木墙建筑的门楣上,挂着一方浩然居的横匾。据说,此处,曾是孟浩然的隐居之处。孟浩然的一生大多寄情于鹿门山水,在此写下了二百余首诗词。

       “浩然居旁,一座梅园,几株梅树郁郁葱葱。红梅含苞欲放,腊梅则在怒放,清淡的芳香带着甜丝丝的味道,令人欲醉。莫非,这便是孟浩然在天之灵对我这个他的诗歌的爱好者在表示欢迎?说实话,当时的我,还真有点儿感动。

孟浩然卧像

       如今的鹿门山已辟为公园,游人如织。“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诗中所流露的那种怀慕隐逸的思古幽情,也早已变了模样。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