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陉”,“山之绝坎也,凡两山中断以成隘道者,皆谓之陉。”由于太行山脉受到地壳强烈挤压,形成褶皱与断裂,加上多条河流的冲刷,出现了形势险要的一条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通道。其中,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蒲阴陉、飞狐陉和军都陉是其中最主要的通道,古称“太行八陉”。
太行八陉最初是古老的商道,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一直就通过这一条条通道的往来,交换货物,沟通联系。而当两种文明发生冲突时,太行八陉又成为双方交战的要道。古代地理学家就清晰地认识到,太行为天下之脊梁,谁控制了太行,谁就可以得天下。于是,一出出悲壮的战争大剧就轮番在太行八陉上演。其结果之一,就使太行山脉又成为中华民族交融的熔炉。匈奴、突厥、鲜卑、羯、氐、羌、契丹……一个个游牧民族沿着太行八陉冲杀进来,又都渐渐融入汉民族之中。
滏口陉是太行八陉中的第四陉,其大致走向,是从河北邯郸向西,途经磁山、响堂铺、东阳关、潞城、黎城,最后进入山西的腹地长治,即上党。
从邯郸站乘车,一个小时后,到峰峰矿区。再转乘公交车,半个小时,就到南响堂寺石窟。
一条滏阳河缓缓流过,河的北岸是鼓山(又称响堂山),天下闻名的响堂寺石窟就在鼓山的半山坡上。从这里隔滏阳河相望,对岸是元宝山。鼓山和元宝山夹河对峙,在这里形成一道宽约200米,长约300米的峡谷,这里就是滏口,滏口陉也由此得名。
滏阳河旁的公路旁,有一座砖砌的城关,关门很小,名声却大,叫风月关,也叫滏口关。
滏口陉风月关
出滏口关向西,北行15公里,就到了武安县的响堂铺镇。再前行8公里,到磁山镇。这里是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遗址。
从此向北60公里,就是天下闻名的娲皇宫。相传,华夏人文始祖女娲就出生在这里,人们在这里还为女娲修建了一座巍峨的女娲宫。
从磁山向西行20公里,就到了山西省的黎城县的东阳关。从滏口关起始的滏口陉,到此结束。到了这里,就算越过了太行山,道路也宽敞平坦起来。
再从东阳关向西15公里,就到了山西省的黎城县城。
黎城县是个只有十几万人的小县,经济也不发达,但却是中华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时期,这里是黎侯国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黎城县又成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腹心,现存有重点红色遗址558处,涉及150个村,是全国最大的红色遗址群。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革命家就曾长期在这里战斗生活。闻名天下的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就设在黎城县黄崖洞镇的大山里,这里曾是八路军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
1941年11月17日,在黄崖洞保卫战中,八路军以伤亡160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近千人,开创了中日作战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的战绩。设在黎城县城关北40公里的小寨村,是八路军冀南银行所在地。可别小看了这家银行,在抗战时期,它支撑了八路军大部分的资金需求,也是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源地之一。最令黎城县人民自豪的,黎城县不仅是太行山抗日模范县,也是晋冀地区唯一一个从未建立过日伪政权和伪维持组织的县份。
这条滏口陉,东西通行了上千年,世世代代无数人就通过这条滏口陉,越过太行山,往来于三晋大地和华北平原之间,古往今来,发生在滏口陉的战事也一直未曾中断。
早在战国时期,“山东”的赵国与“山西”的秦国,就曾在滏口陉这条谷地交战百年。公元前260年的八月,赵国老将廉颇曾率45万大军穿越滏口陉西去,在今山西省的长治一带和秦军对峙。秦军见一时难以从经验老到的廉颇身上讨到便宜,便施展“离间计”,诱使赵王撤掉廉颇的统帅之职,换上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将。结果,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很快就战败身亡,四十万赵国降卒也惨遭秦将白起的“坑灭”,赵国的军力也由盛变衰。公元前222年,在和赵国的争斗中,见还是不能征服赵国,秦国便又使用反间计,诱使赵王迁听信谗言,杀死大将军李牧,秦军这才取得完胜。从此,赵国彻底衰败,最终被秦国所灭。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滏口陉又迎来了一次次战争。交战双方或凭滏口陉之险取胜,或因滏口陉之险而败退。“曹操滏口击袁尚”就是凭滏口陉之险而获胜的著名战例。公元204年五月,曹操占领袁绍的都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镇),袁绍的儿子袁尚想通过滏口陉攻取曹操的大本营邺城。当袁尚率大军沿小路从滏口陉而出时,遭到曹军的伏击,大败而退。
公元206年,曹操从邺城出兵,取道滏口陉西征高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曾投降曹操后又反叛,当时屯兵在壶关口(今山西长治)。百日之战之后,曹操大获全胜 ,又是从滏口陉返回邺城。曹操为此还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北魏时期,鲜卑族人葛荣在河北起兵,斩杀魏王后自称天子。北魏武泰元年(528年),葛荣率军数万围困邺城。北魏大将尔朱荣率兵七千,赶往救援。见到葛荣骄狂,就冷静地下令大军在邺北列阵待敌。另又派一队精干武士,人手一根大棒,专门击打葛荣骑兵的马头。随后,尔朱荣率军冲进敌阵,鼓声齐鸣中,北魏大军打败了了葛荣。
北魏永安三年(530年),有个叫高欢的鲜卑族人,他本是尔朱荣的弟弟尔朱兆手下的将领。高欢借口并州(今晋北地区)、肆州(今晋中地区)二地发生灾荒,请求到太行山以东地区驻扎。尔朱兆不听谋士的劝告,答应了高欢的请求。高欢便率领葛荣的旧部二十万人,从晋阳直达滏口。在滏口,高欢遇到尔朱兆的妻子乡郡长公主,见到她携带了三百匹马,便全部夺去,据守邺城自立。不久,高欢干脆背叛尔朱兆,最后又打败了尔朱兆,掌控了北魏大权。
后来,高欢又挟持北魏皇帝到邺城,建立东魏。他的儿子高洋即位后,建立了北齐王朝。北齐有两个政治军事中心,今河北临漳县的邺城为国都,山西的晋阳为陪都,高洋和群臣就经常通过滏口陉往来于两都之间。为了过往便利,他们沿途整修道路、建造行宫,还开凿了大小几十座佛教石窟。北齐的几个皇帝,就这么一面残酷杀戮,一面念经拜佛。
唐代大历十年(774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叛乱,命部下卢子期率军万余人前往滏口关,准备进攻磁州。两路前来救援磁州的唐军与卢子期在滏口陉展开激战,最后卢子期兵败被俘。
自宋代以后,由于辽国完全控制了滏口陉,这条以战事著称的通道也就随之变成一条商贸通道。为了彰昭和平,在明代万历年间,人们还在滏口关关口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四明无梁的玉皇阁。
可惜的是,滏口陉虽有玉皇和石佛的呵护,却仍免不了惨遭战争的炮火,抗日战争初期,日军便从滏口陉闯入太行山。
1937年底,川军李家珏的第四十七军奉命出征。他们头戴斗笠,身着单衣,脚穿草鞋,扛着落后的“老套筒”步枪,徒步出川,到宝鸡后坐上火车,来到远离四川的山西,其中,第四十七军李宗昉的一七八师进驻黎城县东阳关。
1938年2月,日军进入滏口陉,直扑邯郸西面的涉县。
当时,防守涉县的是国军孙殿英的部队。面对日军的进攻,孙殿英部阵脚大乱。李家钰急派一个营前往增援,并于当晚赶到涉县县城。孙殿英的部队一见增援到达,立刻就先行撤退,致使前来增援的川军遭到日军包抄。经过一夜激战,川军伤亡百余人,被迫撤回东阳关。
2月15日,日军又向东阳关外20里的响堂铺发起进攻。在日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下,守军损失惨重,被迫于傍晚退出响堂铺。
2月17日晨,日军开始向东阳关发起猛攻,川军一七八师长李宗昉亲自率领师部特务连参加战斗。他们以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坚守东阳关一天一夜,于2月18日被迫撤离东阳关。在这场激烈的殊死战斗中,共毙伤日军一千余人,两千余名川军将士也牺牲在战场。
日军占领东阳关后,又向黎城发起攻击。李家钰下令放弃黎城,退守长治。
东阳关之战虽以失败告终,但黎城的百姓对川军的拼死抗击,敬佩至极,他们在东阳关建了一座“川军抗日死难纪念碑”,还建了一座“川军庙”,每年的2月17日,都要演戏一天,借以祭祀战死在此的川军将士。就在两年后,李家钰也牺牲在的抗日战场,成为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川军最高将领。
1938年3月底,得知日军将从黎城派出2个汽车中队,运载军用物资前往涉县。我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决定在涉县和东阳关之间的响堂铺打一个伏击战,消灭日军的运输部队。
经过实地查看地形后,决定以八路军徐深吉的771团和陈锡联的769团担任伏击任务。769团的4个连在椿树岭、河南店之间埋伏,阻击涉县方向的援敌,另派1个连至杨家山东北的王堡,保障769团侧后的安全。
3月30日午夜,我八路军各部队秘密进入伏击区域。3月31日上午8时,日军山田辎重部队的2个汽车中队共180辆汽车和170余人的掩护部队,由东阳关向我设伏地域开来。
上午9时,八路军发起冲锋,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除30余人侥幸逃脱外,日军全部被歼灭。就在在响堂铺战斗进行之时,驻扎在黎城和东阳关的日军出动八百余人,赶来增援,但被八路军部队击溃。
响堂铺之战,我八路军129师共歼灭日军400余人,击毁汽车180余辆,缴获各种枪支130余支、迫击炮4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如今战火的硝烟早已消散,滏口陉也迎来了最美好的岁月,经济得以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也进入小康。
那滏口关门旁的石狮,也终于可以安静地守候岁月的轮回。
穿越太行滏口陉
“陉”,“山之绝坎也,凡两山中断以成隘道者,皆谓之陉。”由于太行山脉受到地壳强烈挤压,形成褶皱与断裂,加上多条河流的冲刷,出现了形势险要的一条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通道。其中,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蒲阴陉、飞狐陉和军都陉是其中最主要的通道,古称“太行八陉”。
太行八陉最初是古老的商道,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一直就通过这一条条通道的往来,交换货物,沟通联系。而当两种文明发生冲突时,太行八陉又成为双方交战的要道。古代地理学家就清晰地认识到,太行为天下之脊梁,谁控制了太行,谁就可以得天下。于是,一出出悲壮的战争大剧就轮番在太行八陉上演。其结果之一,就使太行山脉又成为中华民族交融的熔炉。匈奴、突厥、鲜卑、羯、氐、羌、契丹……一个个游牧民族沿着太行八陉冲杀进来,又都渐渐融入汉民族之中。
滏口陉是太行八陉中的第四陉,其大致走向,是从河北邯郸向西,途经磁山、响堂铺、东阳关、潞城、黎城,最后进入山西的腹地长治,即上党。
从邯郸站乘车,一个小时后,到峰峰矿区。再转乘公交车,半个小时,就到南响堂寺石窟。
一条滏阳河缓缓流过,河的北岸是鼓山(又称响堂山),天下闻名的响堂寺石窟就在鼓山的半山坡上。从这里隔滏阳河相望,对岸是元宝山。鼓山和元宝山夹河对峙,在这里形成一道宽约200米,长约300米的峡谷,这里就是滏口,滏口陉也由此得名。
滏阳河旁的公路旁,有一座砖砌的城关,关门很小,名声却大,叫风月关,也叫滏口关。
出滏口关向西,北行15公里,就到了武安县的响堂铺镇。再前行8公里,到磁山镇。这里是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遗址。
从此向北60公里,就是天下闻名的娲皇宫。相传,华夏人文始祖女娲就出生在这里,人们在这里还为女娲修建了一座巍峨的女娲宫。
从磁山向西行20公里,就到了山西省的黎城县的东阳关。从滏口关起始的滏口陉,到此结束。到了这里,就算越过了太行山,道路也宽敞平坦起来。
再从东阳关向西15公里,就到了山西省的黎城县城。
黎城县是个只有十几万人的小县,经济也不发达,但却是中华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时期,这里是黎侯国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黎城县又成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腹心,现存有重点红色遗址558处,涉及150个村,是全国最大的红色遗址群。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革命家就曾长期在这里战斗生活。闻名天下的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就设在黎城县黄崖洞镇的大山里,这里曾是八路军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
1941年11月17日,在黄崖洞保卫战中,八路军以伤亡160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近千人,开创了中日作战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的战绩。设在黎城县城关北40公里的小寨村,是八路军冀南银行所在地。可别小看了这家银行,在抗战时期,它支撑了八路军大部分的资金需求,也是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源地之一。最令黎城县人民自豪的,黎城县不仅是太行山抗日模范县,也是晋冀地区唯一一个从未建立过日伪政权和伪维持组织的县份。
这条滏口陉,东西通行了上千年,世世代代无数人就通过这条滏口陉,越过太行山,往来于三晋大地和华北平原之间,古往今来,发生在滏口陉的战事也一直未曾中断。
早在战国时期,“山东”的赵国与“山西”的秦国,就曾在滏口陉这条谷地交战百年。公元前260年的八月,赵国老将廉颇曾率45万大军穿越滏口陉西去,在今山西省的长治一带和秦军对峙。秦军见一时难以从经验老到的廉颇身上讨到便宜,便施展“离间计”,诱使赵王撤掉廉颇的统帅之职,换上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将。结果,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很快就战败身亡,四十万赵国降卒也惨遭秦将白起的“坑灭”,赵国的军力也由盛变衰。公元前222年,在和赵国的争斗中,见还是不能征服赵国,秦国便又使用反间计,诱使赵王迁听信谗言,杀死大将军李牧,秦军这才取得完胜。从此,赵国彻底衰败,最终被秦国所灭。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滏口陉又迎来了一次次战争。交战双方或凭滏口陉之险取胜,或因滏口陉之险而败退。“曹操滏口击袁尚”就是凭滏口陉之险而获胜的著名战例。公元204年五月,曹操占领袁绍的都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镇),袁绍的儿子袁尚想通过滏口陉攻取曹操的大本营邺城。当袁尚率大军沿小路从滏口陉而出时,遭到曹军的伏击,大败而退。
公元206年,曹操从邺城出兵,取道滏口陉西征高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曾投降曹操后又反叛,当时屯兵在壶关口(今山西长治)。百日之战之后,曹操大获全胜 ,又是从滏口陉返回邺城。曹操为此还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北魏时期,鲜卑族人葛荣在河北起兵,斩杀魏王后自称天子。北魏武泰元年(528年),葛荣率军数万围困邺城。北魏大将尔朱荣率兵七千,赶往救援。见到葛荣骄狂,就冷静地下令大军在邺北列阵待敌。另又派一队精干武士,人手一根大棒,专门击打葛荣骑兵的马头。随后,尔朱荣率军冲进敌阵,鼓声齐鸣中,北魏大军打败了了葛荣。
北魏永安三年(530年),有个叫高欢的鲜卑族人,他本是尔朱荣的弟弟尔朱兆手下的将领。高欢借口并州(今晋北地区)、肆州(今晋中地区)二地发生灾荒,请求到太行山以东地区驻扎。尔朱兆不听谋士的劝告,答应了高欢的请求。高欢便率领葛荣的旧部二十万人,从晋阳直达滏口。在滏口,高欢遇到尔朱兆的妻子乡郡长公主,见到她携带了三百匹马,便全部夺去,据守邺城自立。不久,高欢干脆背叛尔朱兆,最后又打败了尔朱兆,掌控了北魏大权。
后来,高欢又挟持北魏皇帝到邺城,建立东魏。他的儿子高洋即位后,建立了北齐王朝。北齐有两个政治军事中心,今河北临漳县的邺城为国都,山西的晋阳为陪都,高洋和群臣就经常通过滏口陉往来于两都之间。为了过往便利,他们沿途整修道路、建造行宫,还开凿了大小几十座佛教石窟。北齐的几个皇帝,就这么一面残酷杀戮,一面念经拜佛。
唐代大历十年(774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叛乱,命部下卢子期率军万余人前往滏口关,准备进攻磁州。两路前来救援磁州的唐军与卢子期在滏口陉展开激战,最后卢子期兵败被俘。
自宋代以后,由于辽国完全控制了滏口陉,这条以战事著称的通道也就随之变成一条商贸通道。为了彰昭和平,在明代万历年间,人们还在滏口关关口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四明无梁的玉皇阁。
可惜的是,滏口陉虽有玉皇和石佛的呵护,却仍免不了惨遭战争的炮火,抗日战争初期,日军便从滏口陉闯入太行山。
1937年底,川军李家珏的第四十七军奉命出征。他们头戴斗笠,身着单衣,脚穿草鞋,扛着落后的“老套筒”步枪,徒步出川,到宝鸡后坐上火车,来到远离四川的山西,其中,第四十七军李宗昉的一七八师进驻黎城县东阳关。
1938年2月,日军进入滏口陉,直扑邯郸西面的涉县。
当时,防守涉县的是国军孙殿英的部队。面对日军的进攻,孙殿英部阵脚大乱。李家钰急派一个营前往增援,并于当晚赶到涉县县城。孙殿英的部队一见增援到达,立刻就先行撤退,致使前来增援的川军遭到日军包抄。经过一夜激战,川军伤亡百余人,被迫撤回东阳关。
2月15日,日军又向东阳关外20里的响堂铺发起进攻。在日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下,守军损失惨重,被迫于傍晚退出响堂铺。
2月17日晨,日军开始向东阳关发起猛攻,川军一七八师长李宗昉亲自率领师部特务连参加战斗。他们以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坚守东阳关一天一夜,于2月18日被迫撤离东阳关。在这场激烈的殊死战斗中,共毙伤日军一千余人,两千余名川军将士也牺牲在战场。
日军占领东阳关后,又向黎城发起攻击。李家钰下令放弃黎城,退守长治。
东阳关之战虽以失败告终,但黎城的百姓对川军的拼死抗击,敬佩至极,他们在东阳关建了一座“川军抗日死难纪念碑”,还建了一座“川军庙”,每年的2月17日,都要演戏一天,借以祭祀战死在此的川军将士。就在两年后,李家钰也牺牲在的抗日战场,成为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川军最高将领。
1938年3月底,得知日军将从黎城派出2个汽车中队,运载军用物资前往涉县。我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决定在涉县和东阳关之间的响堂铺打一个伏击战,消灭日军的运输部队。
经过实地查看地形后,决定以八路军徐深吉的771团和陈锡联的769团担任伏击任务。769团的4个连在椿树岭、河南店之间埋伏,阻击涉县方向的援敌,另派1个连至杨家山东北的王堡,保障769团侧后的安全。
3月30日午夜,我八路军各部队秘密进入伏击区域。3月31日上午8时,日军山田辎重部队的2个汽车中队共180辆汽车和170余人的掩护部队,由东阳关向我设伏地域开来。
上午9时,八路军发起冲锋,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除30余人侥幸逃脱外,日军全部被歼灭。就在在响堂铺战斗进行之时,驻扎在黎城和东阳关的日军出动八百余人,赶来增援,但被八路军部队击溃。
响堂铺之战,我八路军129师共歼灭日军400余人,击毁汽车180余辆,缴获各种枪支130余支、迫击炮4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如今战火的硝烟早已消散,滏口陉也迎来了最美好的岁月,经济得以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也进入小康。
那滏口关门旁的石狮,也终于可以安静地守候岁月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