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的家在河南邓州,那里隶属于南阳,距离南阳市仅50公里。
南阳位于河南西南部,地处陕、鄂、豫三省交界,伏牛山、武当山和桐柏山,分别从西南、北、东南三面将其围成一个南部开口的“C”形盆地,犹如一个巨大的“碗”,这也是古来南阳被称为“宛”的原因。也正因为有高山为屏障,可阻拦来自北方的寒流和来自南方的潮湿疬瘴;故而,南阳得以“西邻关陕,可以召猛士;东达江淮,可运谷粟;南通荆蜀,可取财货”。
山川形胜的地理环境,使得南阳得以成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
在中原地区,论历史悠久,南阳不如安阳;论文化积淀,南阳不及洛阳;论经济发达,南阳不如郑州。但论及历史、文化和经济的综合“制高点”,却非南阳莫属。而最令南阳瞩目于世的,还应是这里盛产的玉石。
中国的玉石,主要有和田玉、蓝田玉、岫岩玉和独山玉四大种。和田玉出自于新疆的和田,蓝田玉出自陕西的蓝田县,岫岩玉出自于辽宁的岫岩县,独山玉则出自南阳的独山。
南阳独山玉,玉质细腻,微密柔润,色泽斑驳,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据说,历史上的“和氏璧”,就是独山玉。如果说,史界对“和氏璧”的出处尚有争议,那么,存放于北京北海团城里的“渎山大玉海”,确实是正宗的独山玉。
独山就在南阳市区北侧十公里处。
乘公交车,行不远,就看见一座馒头似的小山孑立在平砥的平原之上。还在疑惑,司机却说,那就是独山,出玉的地方。
南阳独山
独山原名豫山,因其单峰独立,后人便称其为独山。多年来,我也曾游历过一些名山大川,原以为,独山既是千年玉山,怎么着也该是“山势峥嵘,嶙峋峻峨”,没想到,这大名鼎鼎的独山居然竟是如此一座平缓矮小的“山包子”。远看,独山山体浑圆,就象一只北枕南卧的巨型绿毛乌龟。
再向小卖店的老板问起,独山山势为何并不峥嵘?他老兄张嘴就说:“美玉出在鳖肚子里!”哈,南阳百姓的文化底蕴果然深厚,一句话就说到要点上!
独山脚下,是一条热闹的小街,沿街一家接一家,多是玉器店。可我更向往“独自上独山,独自独得玉”的憧想,哪看得上这些小店。
顺大道上山,渴望满满。只是太阳热辣辣的,晒得人头皮发烫,可这丝毫不影响我登山的兴致。
行至山腰,见一座土红色拱形砖砌门洞,洞门封闭,门墙上挂着一块白色牌子,上面写着:“PD01号矿井开掘于1979年至1988年,主巷道长256米,产出绿白玉、透水白玉180多吨。”好不令人激动,原来那些美玉就是从这个门洞里运出来的。
独山玉矿洞
离门洞不远,一片漫坡散落着的废弃的石块,这是开掘玉矿时挖出的矿碴。既然它们千万年都和玉石伴生,怎可能不掺杂着点被人遗漏了的玉?看看附近没人看守,我禁不住拨拉起矿碴来。居然还挑中了两块,便捡了起来。细细查看,上面似有玉痕;再看看另一块矿石,也好像有点玉的影子。再又见到一块大点的矿碴,觉得这块比前两块更好点,便把先前找到的那两块扔了。太阳之下,就这么细细地找寻了一圈,总觉得新找到的矿石又比原先找到的那块石头更好点,于是便不停地更换着手中的石头,一直攀登到坡顶。
突然,我有发现,不远的坡上,居然卧着一大块矿石!细端详,那墨绿色的石头上似乎蕴含着文理更为清晰的玉脉,内心不禁一阵狂喜:哇塞!这可是块大璞玉喔!拿回去,再经研磨,那可就是无价之宝呀!可冷静下来,又犯难了。如此这大一块石头,少说也有上千斤重,我一人又如何扛得起搬得走?再又一想,不对!这如果是块玉,为何丢在这里没人理睬?独山人可都不是楚厉王和楚武王,哪能识不得宝玉?这肯定是块没用的废石头。
就是这块璞石引得我驻足观察了还一会儿
随后,我坐到树荫下清点“战果”,居然发现我所捡来的“漏”,全都是毫无用处的废石!
上独山,真玉未觅到半块,却验证了我的贪婪人性!
由于独山玉的唯美晶润,自古就引来人们大规模地开采,到如今,独山玉的存储已寥寥无几。为此,国家实施限量开采政策,目前只有独山矿业公司在维持开采。
但我寻玉之心仍未泯灭。我也知道,但凡矿藏,都是成脉状的,玉也同样。玉脉在地底下延伸,露出地表者,即为“玉穴”。只要见到“玉穴”,就可顺势找到玉脉。虽说独山玉已被开掘数千年,但只要玉脉一天没被挖罄,就有找到的可能。谁又能说我就没这个福分?
既然从废弃的矿渣中没有找到玉,那就另辟蹊径,去找“玉穴”!于是,我又独自埋头搜寻路边山坳的坑洼。因为有洼才可积水,积水后的泥土往往会变得酥松而被雨水冲走,也就会显露出岩石——有岩石,就可能有玉穴!
已是中午,烈日当空,燥热无比,整座独山空空荡荡的,仅我一人还在满怀信心地独行。四周极静,偶尔一只山鸟扑啦啦地飞过,除此,就只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
许是兴致颇高,没多久,就已经找遍了多半个山坡,除了被铁丝网和围墙圈住的地方进不去,除了山顶有座颇大的道家祖师宫,到处都是半人高的蒿草,密匝的树丛。但找寻半天,却仍一无所获。
再一想,数千年来,谁知又多少寻宝之心比我更为迫切,寻宝技巧比我更高明的人已经无数次搜遍了全山的每个角落,哪还可能留给我半点“漏”可捡?
记得诗人李白也曾登这独山,他在《忆崔宗之游南阳感旧》中写到:“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看来,我和李大诗人一样,满怀兴致而来,又空空而去,手上仅只“白水弄素月”,一片清淡!
既然和古人一样,我又何须发愁!
既然找不到,那就去山下的玉器店,那里一定有我中意的美玉。
玉,在中国人的心中象征着高尚、坚贞、雅洁。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戴玉、玩玉、藏玉,对玉一直就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中国人也历来就认为玉有德,玉石润泽以温,仁也;玉石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叩玉其声舒扬远闻,智也;玉之不挠不折,勇也;玉之锐廉而不忮,洁也。
仁、义、智、勇、洁,此五德,明指玉,实寓人,语意双关。“君子比德于玉”,以玉德约束人的社会行为。
或许由于独山生玉,所以南阳借玉而钟灵毓秀,人杰辈出。史上,南阳就涌现出百里奚、范蠡、刘秀、张仲景、张衡、诸葛亮、范晔、岑参、瘐信,还有彭雪枫、冯友兰、姚雪垠、李季等,大家名流硬性贤者灿若星汉。
独山寻玉,未得玉,却悟得玉之道。不算白来。
南阳独山独寻玉
我岳父的家在河南邓州,那里隶属于南阳,距离南阳市仅50公里。
南阳位于河南西南部,地处陕、鄂、豫三省交界,伏牛山、武当山和桐柏山,分别从西南、北、东南三面将其围成一个南部开口的“C”形盆地,犹如一个巨大的“碗”,这也是古来南阳被称为“宛”的原因。也正因为有高山为屏障,可阻拦来自北方的寒流和来自南方的潮湿疬瘴;故而,南阳得以“西邻关陕,可以召猛士;东达江淮,可运谷粟;南通荆蜀,可取财货”。 山川形胜的地理环境,使得南阳得以成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
在中原地区,论历史悠久,南阳不如安阳;论文化积淀,南阳不及洛阳;论经济发达,南阳不如郑州。但论及历史、文化和经济的综合“制高点”,却非南阳莫属。而最令南阳瞩目于世的,还应是这里盛产的玉石。
中国的玉石,主要有和田玉、蓝田玉、岫岩玉和独山玉四大种。和田玉出自于新疆的和田,蓝田玉出自陕西的蓝田县,岫岩玉出自于辽宁的岫岩县,独山玉则出自南阳的独山。
南阳独山玉,玉质细腻,微密柔润,色泽斑驳,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据说,历史上的“和氏璧”,就是独山玉。如果说,史界对“和氏璧”的出处尚有争议,那么,存放于北京北海团城里的“渎山大玉海”,确实是正宗的独山玉。
独山就在南阳市区北侧十公里处。
乘公交车,行不远,就看见一座馒头似的小山孑立在平砥的平原之上。还在疑惑,司机却说,那就是独山,出玉的地方。
独山原名豫山,因其单峰独立,后人便称其为独山。多年来,我也曾游历过一些名山大川,原以为,独山既是千年玉山,怎么着也该是“山势峥嵘,嶙峋峻峨”,没想到,这大名鼎鼎的独山居然竟是如此一座平缓矮小的“山包子”。远看,独山山体浑圆,就象一只北枕南卧的巨型绿毛乌龟。
再向小卖店的老板问起,独山山势为何并不峥嵘?他老兄张嘴就说:“美玉出在鳖肚子里!”哈,南阳百姓的文化底蕴果然深厚,一句话就说到要点上!
独山脚下,是一条热闹的小街,沿街一家接一家,多是玉器店。可我更向往“独自上独山,独自独得玉”的憧想,哪看得上这些小店。
顺大道上山,渴望满满。只是太阳热辣辣的,晒得人头皮发烫,可这丝毫不影响我登山的兴致。
行至山腰,见一座土红色拱形砖砌门洞,洞门封闭,门墙上挂着一块白色牌子,上面写着:“PD01号矿井开掘于1979年至1988年,主巷道长256米,产出绿白玉、透水白玉180多吨。”好不令人激动,原来那些美玉就是从这个门洞里运出来的。
离门洞不远,一片漫坡散落着的废弃的石块,这是开掘玉矿时挖出的矿碴。既然它们千万年都和玉石伴生,怎可能不掺杂着点被人遗漏了的玉?看看附近没人看守,我禁不住拨拉起矿碴来。居然还挑中了两块,便捡了起来。细细查看,上面似有玉痕;再看看另一块矿石,也好像有点玉的影子。再又见到一块大点的矿碴,觉得这块比前两块更好点,便把先前找到的那两块扔了。太阳之下,就这么细细地找寻了一圈,总觉得新找到的矿石又比原先找到的那块石头更好点,于是便不停地更换着手中的石头,一直攀登到坡顶。
突然,我有发现,不远的坡上,居然卧着一大块矿石!细端详,那墨绿色的石头上似乎蕴含着文理更为清晰的玉脉,内心不禁一阵狂喜:哇塞!这可是块大璞玉喔!拿回去,再经研磨,那可就是无价之宝呀!可冷静下来,又犯难了。如此这大一块石头,少说也有上千斤重,我一人又如何扛得起搬得走?再又一想,不对!这如果是块玉,为何丢在这里没人理睬?独山人可都不是楚厉王和楚武王,哪能识不得宝玉?这肯定是块没用的废石头。
随后,我坐到树荫下清点“战果”,居然发现我所捡来的“漏”,全都是毫无用处的废石!
上独山,真玉未觅到半块,却验证了我的贪婪人性!
由于独山玉的唯美晶润,自古就引来人们大规模地开采,到如今,独山玉的存储已寥寥无几。为此,国家实施限量开采政策,目前只有独山矿业公司在维持开采。
但我寻玉之心仍未泯灭。我也知道,但凡矿藏,都是成脉状的,玉也同样。玉脉在地底下延伸,露出地表者,即为“玉穴”。只要见到“玉穴”,就可顺势找到玉脉。虽说独山玉已被开掘数千年,但只要玉脉一天没被挖罄,就有找到的可能。谁又能说我就没这个福分?
既然从废弃的矿渣中没有找到玉,那就另辟蹊径,去找“玉穴”!于是,我又独自埋头搜寻路边山坳的坑洼。因为有洼才可积水,积水后的泥土往往会变得酥松而被雨水冲走,也就会显露出岩石——有岩石,就可能有玉穴!
已是中午,烈日当空,燥热无比,整座独山空空荡荡的,仅我一人还在满怀信心地独行。四周极静,偶尔一只山鸟扑啦啦地飞过,除此,就只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
许是兴致颇高,没多久,就已经找遍了多半个山坡,除了被铁丝网和围墙圈住的地方进不去,除了山顶有座颇大的道家祖师宫,到处都是半人高的蒿草,密匝的树丛。但找寻半天,却仍一无所获。
再一想,数千年来,谁知又多少寻宝之心比我更为迫切,寻宝技巧比我更高明的人已经无数次搜遍了全山的每个角落,哪还可能留给我半点“漏”可捡?
记得诗人李白也曾登这独山,他在《忆崔宗之游南阳感旧》中写到:“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看来,我和李大诗人一样,满怀兴致而来,又空空而去,手上仅只“白水弄素月”,一片清淡!
既然和古人一样,我又何须发愁!
既然找不到,那就去山下的玉器店,那里一定有我中意的美玉。
玉,在中国人的心中象征着高尚、坚贞、雅洁。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戴玉、玩玉、藏玉,对玉一直就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中国人也历来就认为玉有德,玉石润泽以温,仁也;玉石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叩玉其声舒扬远闻,智也;玉之不挠不折,勇也;玉之锐廉而不忮,洁也。
仁、义、智、勇、洁,此五德,明指玉,实寓人,语意双关。“君子比德于玉”,以玉德约束人的社会行为。
或许由于独山生玉,所以南阳借玉而钟灵毓秀,人杰辈出。史上,南阳就涌现出百里奚、范蠡、刘秀、张仲景、张衡、诸葛亮、范晔、岑参、瘐信,还有彭雪枫、冯友兰、姚雪垠、李季等,大家名流硬性贤者灿若星汉。
独山寻玉,未得玉,却悟得玉之道。不算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