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的洪山宝塔

武汉是座千年古城,3500年前,商朝先民就在这里修建了盘龙城。自春秋以来,这里又成为楚文化重要发祥地。及至明清时期,武汉又发展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其汉口还和朱仙镇、景德镇和佛山镇还被称为“天下四大镇”之一。到了清代末年,张之洞等贤明人士主持开展的洋务运动,又使得武汉成为近代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1927年1月1日,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三为一,“武汉市”由此诞生。
许是饱经历史沧桑,战火纷纭,也或许是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快,如今的大武汉存留下的可圈可点的名胜古迹屈指可数。在长江南岸的武昌地区,除了位于蛇山上的黄鹤楼和长春观,恐怕只有洪山宝通寺和洪山宝塔了。
土红色塔身的洪山宝塔
宝通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公元420-479年),由于所在地为当时叫东山,所以起名东山寺。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时任鄂国公的尉迟敬德扩建东山寺,并将其改名为弥陀寺;南宋理宗端平年间(公元1234-1236年)又更名为崇宁万寿禅寺。到了元代末年,万寿禅寺大部毁于战火。明代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经过重建,万寿禅寺更名为“宝通禅寺”。可惜的是,到了明末,宝通寺又遭焚毁。清代康熙年间,经过重修,宝通寺再次焕发荣光。但不幸在咸丰末年的太平天国期间,宝通寺再次毁于战火。如今所存的建筑,多是近期大修重建的。
有文献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僧人善信曾云游到五台山,被安排到斋房挑水劈柴。善信一边烧火做饭,一边刻苦研读。一日睡觉之时,梦中有人指点:你的佛缘在南方,逢水即止,遇洪即住。善信醒后,不敢怠慢,随即便匆匆南行,于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秋来到随州的大洪山。
此时,恰逢大旱,农田龟裂,禾苗焦枯。大洪山山主张武陵带领众乡人杀猪宰羊求雨。善信当即表示,愿意舍身代牲。他说:贫僧以诚恳求天降甘露。于是,他登到主峰北崖,静坐念经求雨。三日后,果然雷雨大作,解除了当地的旱情。为了感谢善信的善举,山主张武陵捐出一块山林,为善庆修建了一座灵峰寺。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善庆圆寂之前,为了兑现自己永远要“以身代牲”的诺言,便吩咐僧徒割下自己的双足,表示自己圆寂之后还要继续为乡民的利益而奔走。善庆和尚的双足留在山门,肉色久而不变,被后人奉为镇寺之宝,名曰“佛足”。唐文宗李昂得知善庆的善举,很是感动,下旨赐善信法号为“慈忍大师”,灵峰寺也被赐名“幽济禅院”。
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蒙古军围困襄阳,随州一带也成为战场。为躲避战乱,幽济禅院迁入武昌东山,与弥陀寺合并,并将东山改名为洪山,以纪念大洪山。南宋理宗赐名为崇宁万寿禅寺。
万寿禅寺众僧为纪念慈忍大师,于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在寺后的洪山上动工修建宝塔;历时十一年,到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建成,取名灵济塔。塔身通体呈土红色,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石塔,七层八面,高45.6米。塔身二层以上,每层有四个塔门,两个一组,每组相对,每层相错,其余各面为佛龛。
初建时,塔身每层外侧,均有木质飞檐和护栏,塔身下部设砖木结构的围廊。
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万寿禅寺更名为“宝通禅寺”,灵济塔也随寺改名为宝通塔。因其坐落在洪山之上,当地百姓多称其为洪山宝塔。
期间,宝通禅寺历经战火,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清代同治年间,再次进行了全面的修葺,将原各层木质飞檐改为雕凿精美的石质飞檐,将木栏改换为铁栏;塔身增高五尺,并添加一万三千斤重的铸铜塔刹,以求永固。
幸亥革命之时,革命军司令部临时设于宝通寺,革命军首领蒋翊武、孙武曾邀众在宝通寺开会,并推举黎元洪为临时大都督。1935年11月24日,又在宝通寺为已故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举行超度仪式。
在十年动乱中,因无人守护,寺院再遭破坏。直至浩劫过后,洪山宝塔重新被修缮一新,使其再现辉煌。
洪山宝塔位处武昌主城区闹中取静的绝妙之地。之所以热闹,是洪山下就是武昌城第一交通主干道武珞路,街道上车水马龙,喧哗无比;其静,则是宝塔隐于洪山深处,隔绝了尘界的喧嚣,仿佛世外桃源。
洪山宝塔并不十分高耸,但由于它伫立于洪山之巅,无形中就有如俯瞰天下。只要游客进庙,就无不心怀好奇,爬山登塔,眺望繁华,舒展胸襟。
我也曾几次拜访洪山宝塔。第一次,是和挚密好友一起。记得那一日,阳光普照,万里无云,洪山深处,寂静空寂,我俩兴致勃勃地走到塔下,却发现塔门紧闭,上面还挂着一把大锁,只好扫兴而归。后来,又和众朋友再次前往,此次塔门虽开,塔心室内却垃圾成堆,几乎难以下脚。而且,登塔的台阶破败不堪,往上看,黑黢黢,阴森森,甚是恐怖,众人皆畏惧退缩。我当时却大着胆子,率先沿着台阶,一步步向上攀登。
塔内阶梯为逆时针设置,梯道狭窄,仅可供一人通过。塔梯看似不高,但攀登起来,却颇觉费力。而且,越往上,就感觉阶梯越发狭窄。加上阶梯间距很大,每登一级,都要很费一番气力。塔内每层,除了设有一座空空的佛龛外,别无他有。
到达顶层,总算长舒一口气。塔心室不大,由于四面皆有窗,却也明亮。临窗眺望,江城风光,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
被列为武汉第一菜品的洪山菜薹,看相不佳,味道却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