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云开日朗:就是个比喻
(2022-11-15 17:20:32)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评《浅山笔记·后半夜,开始眼望房巴》
浅山评论家群
陈玉亭(网名111):
文笔娴熟故事多,权衡取舍如何说。旁征博引离题远,开门见山视野阔。
和平:
后半夜制造,浅山笔记今次有新意。
格式新,以前没大见过。
内容新,一条寥寥数语,直奔主题。
启迪新,读来感觉冬日初雪,新鲜透亮。
都是心里话,都是写作要点。
潍潍安:
灵魂有趣,文字有情,抒发有度,生活有感!
优雅:
对于写作非常陌生,都不会写的人,怎么能胜任评论?每天就是欣赏拜读老师作品,看看能不能悟出点什么来?
你们作家写什么却不说什么,而且绕来绕去的用恰当好处的比喻,写出了要表达的内容。比如下大雪了,不直白说,和平时百姓见面的说法不一样?闲唠会说,今天这雪下的真大。就一目了然了,但写作就写什么雪花满天飘,压弯了树梢,大地…老师的比喻词汇不得了,想写好文章,要文化底蕴高,记忆力也得好,才华横溢的老师们书读的多,知识面广,往往是装不下就外溢出来,也就是灵感吧?要不然,不爱学习,看书的人,怎么不来灵感呢?
佩服羡慕会写作的人,感觉你们的生活也像诗一样浪漫美好吧!
写出来的是目标是方向是导航,又想把人看溜光,就像一个人站在透视机上,看穿身体各部位一样,描写细腻,入微。
我的后半夜醒来,有时会想,大厨老师此时是不是灵感来了,在书桌上,又想这样的写作时间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知道这是我的不该想,可拜读许久老师的大作,都出自于后半夜三更啊?
新村:
大师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也是对我们的几点警示。
人往往眼高手低,看得到,想得偏,写不出。
看看大师的文章,品品朋友们的评论,真是自叹不如。
语文课本中的精典范文,对自己有所教悟,但毕竟知识狭窄,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多着呢?
大师工作中经多见广,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退休后,又几乎天天外出采风、构思、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就是创作的源泉。
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华尔兹:
五个独立的章节,短小精悍。最后说的风花雪月,哪有那么多,得撒摩,得张冠李戴,甚至不怕把自己搭进去。这说明曹老师的文章不是凭空捏造的,确确实实是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的。怪不得从语言到故事,都觉得是那么回事儿。
戚玉珠:
大厨睡不着觉,谈创作,作家写出的东西那叫专业水准,耐人寻味,设想一下,科班出身和中学文化能在一个起点吗?认知能力不同,怎么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东西,咋望房巴也想不出来,评论也仅仅是皮毛而已,每天看浅山笔记看评论,有的评论可以说是再次创作,有幸参与其中,想学,无奈起点太低,高级大厨和改刀不可能是一个档次。
云开日朗(吕维):
感觉大厨很纠结,还眼望房笆呢,你现在想看房笆都难,一色的大白,然后就是吊灯、射灯、餐吊什么的,哪来的房笆?当然了,我知道你那也就是个比喻。
其实怎么写只是个方法问题,现在我们关注的是你写什么!
过去的老韩老婆,郑晓勉,渔夫帽,马娟什么的,写的都挺好的。这些人物串起来是可以成体系的,你不能扔下来不管啦?还有,浅山不浅,得深入挖掘,宝藏都在最深层,不要满世界找。这事别瞎想,干就完了!
塞外雪:
起夜难再入睡,眼望房芭,出神入化,南朝北国,这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更是作家的基本功,就是这时候才能心在天棚,神在海外,浮想联翩,构思敏捷,直到旭日东升,大作就会成型。这是每个爱好文学的最佳播音时段。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种精神,除了为老师的小说助威呐喊,击鼓传花,也可试探尝试自己写点类小说,长长出息,让人见到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
晓莉:
老师是位闲不住的人。每天一小说,真够琢磨的了。就是知识渊博,满腹诗书,这构思、这情节、这先来后到、这中心议题、这文字推敲、这语言罗列、这人物出场顺序、等等,都由老师一人统筹规划,没有运筹帷幄决胜把握是不行的。所以说,老师半夜醒来后,就给自己压担子。想小说的开头,想小说的结尾,想人物的出场,想事情的结局。真累脑筋!不过,老师的大脑就像电脑。储存多多,用时方便,从不短路。为老师点赞!谢谢老师!
淡淡香茗:
关于写作,怎么样才算进入一种境界呢?今日一文,大厨老师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那就是尽量不说过程话,文火慢炖再出锅,评论褒贬说根由,风花雪月不可缺,写东西要接地气,“如果能够达到“骂人不带脏字”,那么,就是进入一种境界了。”老师的文字风趣幽默,这境界实在是高啊!
珍姐论事:
无论水浑水清,芙蓉就是那么好看,这也是一种人生。不常见但也一直存在。
关注今日头条:
朋友们的生活(曹利君著)
浅山笔记——
18、搬家、转学及其他
19、文化视野:另一只袜子
20、听会
21、当时和现在都像做梦
22、票都拿到手了吧
23、外面多好,又是秧歌又是戏的
24、一出溜儿与一脚油门儿
25、算不算是一种人生?
26、友友:后来见过一次面
27、饭局、群主和老曲
28、后半夜,开始眼望房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