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3、小马扎:别开生面的盛撰
(2022-11-14 12:10:53)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评《浅山笔记·酒局、群主和老曲》
浅山评论家群
陈明杰:
很好,比那桌宴席更有味道。我手机没下载头条App,能看不能评
塞外雪:
二半夜醒来,发完了一个朋友圈,忽然发现曹老师也醒了,也发了篇小说。读过后,似乎觉得和我的朋友圈图文不谋而合,我步了老师的后尘,老师壮了我的梦游神色,尤其也像见到了长春第一场大雪中的饭局里优雅的女士群主和谦逊低调的老曲。老师前几篇小说里的人物,使我想起民国结局前那个时期的一位活跃飞行的社会活动家华威先生,那股劲头就像老师小说中的秸秆类植物,四仰八叉杯盘狼藉吆五喝六的“酒仰”。而两位主角女群主和老曲仍然保持素来的端庄和静谧。老师的精雕细刻使人真正的领悟到,“所谓味道,在这里若要细细地掰扯,其实,就是一种与生俱来或者修养拿捏出来的神韵和韵致”。小说中人物性情状态的对比就是艺术塑造的妙笔生花吧。
我是太阳:
饭局:开局词—饭中话—结束语,能够摆弄好也很不容易,酒仰.酒仰才是最好祝酒词
小马扎:
老曲是个人物。曾经进群退群好几次啦,皆拜醇儒率真,心甘寂寞,不慕名利之性格所赐的。不然,那么好的文学群,谁忍说走丢就走丢了呢?除非你真忙于自己的宏图志向,实无闲暇。要么就是你非真才实俊,和人家群贤大咖们皆格格不入,搭不上话。
我这类人,就是属于“要么”一词的后者。老曲则不同,见识独树,学问不可瓢量。额头上的沟壑沧桑,更进一步诉说着他的非凡阅历。
群主大名雷贯祖国乡土四野。不论相关师界,商界还是家政服务界,只要谁提到东北大浪妞“花花“大名(“大浪妞”是坤姐的褒扬词,意为飒,意为干啥都吃得开,捏得准,出落得也排排场场),那是无不称颂无不崇拜啊。最引人称道的是这文学界,几百个大咖小咖被她料理的那是百鸟朝凤,服服又帖帖。拿东北话叫做“嘎嘎的”。
今文又盛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酒局。网友相聚自然少不得一番蜜意柔情,尽在其乐融融的好事成。作者用一上来就以他大咖级的独特视角,描述了这场以我、群主以及来自白山的贵宾老曲为主旨而着重描写的饕餮盛宴,文不在字多,能把一场普通的聚会安排在如此有趣,精彩,内容丰富且有人文情怀的千字文中。——这,就是本事。
好故事,经典文,就是值得拿来嘚啵的。这样的才华,就是用来膜拜的!
匆匆:
大伽精英聚春城,高谈阔论话古今。
赵晓光:
一跐一滑,笔误啦
云开日朗(吕维):
一个是有味道的女人,一个是白山来的客人,一男一女,话分两头。
这女群主的味道是品位,大厨你厨房里待得时间长了,容易把什么都当食材,可唯独这女群主不行,想品尝的人多了,饱饱眼福就行了。
这老曲是半个世纪的白山人,久经世故,初见便称久仰。我就纳闷了,果然是久仰吗?你都不认识,久仰个什么呀?谁会信这鬼话,把自己当及时雨宋公明呢?不过这样也好,大家戏谑一下,拉近距离,打破尴尬,营造出良好的喝酒气氛了。
本文老曲的笔墨不多,估计是还有下文,否则大厨怎么对得起这跑了大半个城市的行程和那入冬的遍地雪景呢?
华尔兹:
女群主气质非凡,目光温润,能照顾到每个人。女群主话很少,“即便偶尔插话,也是画龙点睛”。我猜女群主必定管理的是一个作家群。
再看老曲,来白山50年,满脸沧桑,说起啥来都是轻描淡写。线上线下对初次见面的人都说久仰久仰,很谦虚。这是工作磨练出来的品质吧。
就是不能理解曹老师为什么要徒步去参加饭局。人行道上并不好走,还说要迟到了,就为了每天都要走一走吗?精神可嘉。下乡的时候,青年点离县城8里地,和几个人一起去过一次,给我的印象就是县城太远了,其他啥也没记住。
智昊:
写得太形象了,不虚此行,拿捏的到位,描写的到位。为大厨点赞!
和平:
你来“久仰久仰”,
我往“仰酒仰酒”,
从客套寒暄,到热情举杯,幽默到位,老曲到胃。
陈玉亭:
雪迎贵宾设饭局,群主优雅众瞩目。身在白山五十载,互相酒仰数老曲。
优雅:
现在时间有了,经济条件有了,脑海里时不时的晃动着应该见见某位老朋友,就要创造条件,参加聚餐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饭局上,像那个女群主的做法很好,相互关照,眼里的温润,如雨露均沾,因为毕竟都是朋友,应该把酒言欢开怀畅饮,增加气氛,在那个场合,有什么可炫耀自己的,别人的长处是你永远学不完的。
饭局饭局,别成了烦局,要成为情感交流的纽带。
诗农:
利君兄笔耕不辍,佳作频发,令人耳目一新。
庄稼汉:
雪飞肴丰迎远客
箸落酒仰浇快活
群主仪态应点赞
大厨风度亦堪说
旧友频频举杯盏
老曲稳稳听尘歌
线上线下皆为友
城里城外都有郭(锅)
新村:
大师踏着雪迹,步行近十里,去参加盛宴,真的不容易,为的就是文友们聚会,欢聚一场。
群主是一位女同志,力压群雄,做事稳重,靠的是真才实学和优秀的组织能力,不得不服。
老曲是一位远者老客,是贵宾,饱经风霜,不多言多语,值得尊敬。
一群文学爱好者聚在一起,性格各异,纷诉衷肠,敬酒、说事、 调侃……不亦乐乎!
这是一次久别的盛会,群主和老曲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只是初步的,后文是否有更深层次的介绍呢?
我们期看下集。
悠悠:
“群主和大咖们吃上饭了……”
用简单的文字,布置了一个群友聚会的场面。
接着写“点”:
概括“群主是个很有味道的女人”
再解释味道
“就是一种与生俱来或者修养拿捏出来的神韵和韵致。”
是独有的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特质。
具体品味“味道”:
从姿态看:手托香腮、仪态万方
从表情看:面含春风、居高临下却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目光温润、恰到好处……
是群主表情的恰到好处,也是曹老师多角度观察描绘得恰到好处!
从语言看:话很少,偶尔插话也是画龙点睛!
总括:确确实实很会倾听。不容置疑!
再写老曲:
印象
“在这个群里,老曲算个人物!”
然后,手起笔落,唰唰唰,勾勒出聚会中的老曲:
满脸沧桑……说啥都是轻描淡写……不动声色。”
内敛,沉稳,老练……
一场聚会,一群文友,只作为虚化了的背景。集中笔墨完成了为群主和老曲画像,留给人清晰的印象。
戚玉珠:
今年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也没阻挡大厨去喝酒的脚步,真挺远,为啥不打车,赏雪景。大咖们,那一定都是文坛上的知名作家,酒局上讲究,跟普通老百姓不同,说话有分寸,坐姿优雅,为了老曲的到来,喝酒尽兴,酒仰酒仰,大厨没喝多吧。
淡淡香茗:
这大雪泡天的徒步走了4.7公里,就为参加一个群的聚会,而且还都是从未谋面的群友,大厨这是什么精神?又是什么用意?难道只为完成每天的锻炼计划?4.7公里,不是近道啊!是等大家都到齐了,来个满堂喝彩迎一人?这不是大厨的风格啊!几层意思,都不是,走这么远的路,其实就是为这今冬的第一场遍地雪景。这就是大厨的与众不同。
再说这个女群主,大厨把她描写的近乎完美了,什么坐有坐相,面含春风,仪态万方。是给她画像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居高临下,却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因为那目光里的所有温润,不独张三不惯李四,而是恰到好处,极其均匀地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个人。” 怎么感觉像蒙娜丽莎呢!
“尤其手托香腮,耳听八方,话也很少。即便偶尔插话,也是画龙点睛,确确实实是个鸡汤文里描画的那种很会倾听的人。”人如果
手托着腮帮子,那她目光里的温润,不独张三不惯李四,那个眼神你不觉得有点奇怪吗?怎么能恰到好处的均匀的分发到照顾到每个人呢?除非是众生眼里皆群主,那也得情人眼里出西施啊!但从这次饭局的组织,可以看出,此人一定有很高的学识和修养,并具有非凡的组织能力和凝聚力,才能吸引大厨这样的文学大咖,还有那位白山来的老曲,第一次见面,就久仰久仰的,是读过大厨老师作品,早就知道老师大名吗?好像都不是,江湖上的客套话而已。
不过文中对女群主个人魅力与聚会的众位群友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像大风吹过的秸秆作物似地,一个个支腿拉胯,东倒西歪。……”
Lqtz:
我是71年从辽宁省的宽甸县古楼子公社砬子沟大队随父母迁居到白山市的松树镇。那时候叫浑江市(县级市,归通化地区管)。那个时候就感觉到农村太苦。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发誓一定要走出农村,能吃上红本粮。
77年恢复高考时,我是我们大队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不仅走出了农村,还当了干部,吃上了国家的皇粮。
惠文:
曹老师大笔一挥,2022年入冬长春的第一场大雪铺地,引出长春人本色迎客魅惑人的别样饭局。曹老师目光如炬,敏锐地捕捉神韵和韵致叠加成独味儿、有范儿的群主。曹老师曲水流觞,诗画主线贵宾老曲:“坐怀不乱,说啥都是那么轻描淡写,看惯春花秋月一般地不动声色”…“酒仰酒仰”,各路大咖,水饱,如此这般,跃然纸上。给您赞!
晓莉:
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迎来了第一个饭局。为了享受大雪过后的清新空气,又锻炼腿脚,老师步行赴宴,到时刚好开席。理由已想好“雪大路滑,注意脚下安全。”女群主是位阿庆嫂般人物,请看老师的描写:仪态万方,坐有坐姿,面含春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尽管居高临下,却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眼含温润,不独张三,不惯李四,而是恰到好处,及其均匀地分发给在坐的每一个人。还有一个主要人物老曲,看上去满脸沧桑,每道皱纹里不知藏着多少感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真是坐怀不乱,说什么都是轻描淡写,看惯了春花秋月一般,不动声色。这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这顿酒喝得沟满壕平,老师是不能踏雪白去的,小说素材早已囊括其中。期待女群主,老曲下集闪亮登场。谢谢老师!
关注今日头条:
朋友们的生活(曹利君著)
浅山笔记——
18、搬家、转学及其他
19、文化视野:另一只袜子
20、听会
21、当时和现在都像做梦
22、票都拿到手了吧
23、外面多好,又是秧歌又是戏的
24、一出溜儿与一脚油门儿
25、算不算是一种人生?
26、友友:后来见过一次面
27、饭局、群主和老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