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85、宋兆文:如此感慨

(2022-11-16 10:47:30)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评《浅山笔记·性本爱丘山?》

 

浅山评论家群

 

宋兆文(蚊子~不咬人):

大厨忽有如此感慨,不似其原有的儒雅和淡定。

坦白地说,我虽为城里人,却因在入伍后与大山结缘。那几年,人在山中倒是显得自在许多,也深为山里的景色所迷,便有了想深掩群山之腹,拥于林海不离之心。只是造物弄人,最终还是带病而别。但在我心里,仍然对这幽静怡人的地方念念不忘,还曾与妻相商,待我退休后,便寻一这样的去处,养几多鸭鹅,弄几分菜园。留连于山川,躺卧于花草。那时,胜过做神仙,更不枉活此一生。

而今大厨情绪有些波动,想来也是觉得山外远不如山内自在。尤其是,还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费神劳力地将自己置身于应酬之中。便是圣人,也有厌其忧烦之时。只不过,大厨非是等闲之流。因此,有能力从大山里走出来,便也有驾驭江河湖泊的过人之处。而我,倒是有些退缩了。

 

悠悠:

向往——进入——厌倦——逃离

这是读了《性本爱丘山?》之后最想说的。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这就像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个“圈子”,在外面看着光怪陆离的很有吸引力,便向往有一天能够进入,从此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奋斗。终于有一天实现了这个愿望,走进了曾经多么向往的“圈子”,可没高兴几天,发现跟本没有想象的美好,还不如原来过得舒服!通过反思对比,这才发现自己“性本爱丘山”,最后再努力实现“复得返自然”!但,如果没有这一段“樊笼”中的日子就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也就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了!

人生谁都想毫无跌宕,平安顺遂是生活的理想。而写文则故意设计跌宕起伏的情节,才有吸引力,才能跩着读者的心跟着读下去。

就如读一部优秀小说。我们知道一篇优秀的小说一定是善于布局的,它需要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在探寻的过程中,一颗心随着文字起伏波动。一边急于寻找答案一边又沉迷情节描写的生动,甚至废寝忘食也想很快读到最后。当得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哪怕是自己根本不能接受的结局,也会使读者长长呼出一口气,心也才踏实了。

 “生活制造出来这样一种落差,文字书写不仅仅要表现这样的落差,也要告诉人们如何跨越落差。”

这正是生活实际与文学艺术根本区别所在!也是阅读学习的意义所在!

 

云开日朗(吕维):

大厨今日偶发性本爱丘山之叹,应在情理之中。

有人说人是从海洋爬向陆地的,有说是树上下来的,还有的说是洞里铝出来的,不管哪道上来的,最后都是“结庐在人境”,有没有车马喧没得选择,因为开始是没有的,后来就有了,而且还可能是高速公路或高铁。

大厨很感慨地说出三句话,大意是:很幸福,向丘山,写性情。这没一丁点儿毛病,人大都向往自然的,那就出发吧,还望房笆干哈?

 

新村:

陶渊明的世外桃园是古人追求的美好生活,中华民族复兴,屹立于世界之林,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要比陶梦更加理想与荣光。

陶渊明不得志归隐田园是一种无奈,中华民族振国威,奔富强,是人心所向。

陶渊明追求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要求低,小安即乐。我们由温饱到小康,再到国富民强,步步登高,永无止境。

朝廷没有田园好,当然,也是一种无奈。山里没有山外美,就是一种新鲜感。

大城市的人向往高山、森林、湖泊、平原……,而那里人又向往城市。

新鲜感都是人们喜欢追求的,大师不断地更换思路,描述着各种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给我们的就是新鲜感,大师的追求,也是我们读者的期待。

 

庄稼汉:

山外浅山求外求

闲居挥毫上层楼

把酒临风洗俗韵

墨浓才高祛烦愁

心静处处桃源地

情深事事上笔头

莫羡陶老东篱美

怎比净月西山沟

 

陈明杰:

我住这地方以前属兴隆山,但完全看不到山

 

华尔兹:

“文字书写不仅仅要表现这样的落差,也要告诉人们如何跨越落差。”这是曹老师对作家说的话,或者有志成为作家的人。

我的首要任务是把字词用对了就行了,可别像昨天似的,把“凭空捏造”这样的词给用上了,还不如不用呢。

 

和平:

今日浅山笔记解读陶公渊明,魏晋风度仍旧在当代翩然。

陶公归隐田园是对官场失望,对世俗厌倦,本为科举功名士子之行的逆流而动,当时并不为人看好。

渊明风骨不断被后世看重,才有相应高度。尤其是东坡先生对陶公的崇尚,成为千古佳话。

由入世到出世,其实是很痛苦的过程。未曾出世的苏轼依旧挚爱渊明意气,意义深远。

东篱采菊,五柳共饮,在当下更具有生态意义,所爱不只是在丘山。

 

陈玉亭(网名111:

车水马龙闹市喧,朝九晚五作业线。适应城市快节奏,偶尔烦闷思田园。

 

智昊:

既简单又深奥,我看得似懂非懂,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云里雾里般的没有边际

 

戚玉珠:

大厨年轻时恨不得长双臂膀飞出山窝窝,那时候咋看也看不出大山有多美,有多壮观,更何况有本事的你,岂能心甘情愿在大山里待一辈子,终于怀揣梦想,放飞自我,越飞越高,飞到省城,退休后,对家乡的思念愈演愈烈,每次回去都会流连忘返,从高往低飞,俯瞰家乡,还有重要一点,如今生活好,拿着退休金,无忧无虑,再回去心情不一样,看山美,看水清,不具备这些条件,看到的家乡,未必是一片山清水秀,有一句话说的好,荣归故里,爱不爱山丘,物质和精神同等重要。


晓莉:

此文好喜欢。老师的思绪,随着陶渊明的诗句,飞向了远方。“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田园风光里。那也是我们的祖辈人过着的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旧时光。房前屋后,种瓜种豆。鸡鸭鹅狗,猪羊马牛。种啥得啥,养啥吃啥。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看烦了大都市的繁华,喧嚣,更想起山村里的宁静,悠闲。无毒无公害的蔬菜水果和清新的空气。现在人人都想如此,都想回归田园,都想过世外桃源一样的生活。谢谢老师!

 

优雅:

魏晋诗人陶渊明的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二句,老师在此注解。让我感到人生就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因为生活就是这样起伏着的。不光是脚下坑坑洼洼,日子的前面也永远望不到头呢,永远有数不清的难题需要破解和回答,把陌生变熟悉,把熟悉变陌生。生活制造出来这样一种落差,文字书写不仅仅要表现这样的落差,也要告诉人们如何跨越落差。

 

看到老师的解读更加清醒了许多,山上田园曼妙多好,也有下山的时候。人生就是起起伏伏,遇到机遇把握好,遇到坎坷踏平一条下山路,永远要心怀梦想,志在前方。不断进取,学习,眼望诗在远方。

 

关注今日头条:

朋友们的生活(曹利君著)

浅山笔记——

18、搬家、转学及其他

19、文化视野:另一只袜子

20、听会

21、当时和现在都像做梦

22、票都拿到手了吧

23、外面多好,又是秧歌又是戏的

24、一出溜儿与一脚油门儿

25、算不算是一种人生?

26、友友:后来见过一次面

27、饭局、群主和老曲

28、后半夜,开始眼望房巴

29、性本爱丘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