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77、和平:点睛之笔打动我

(2022-11-08 13:20:10)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评《浅山笔记·当时和现在都像做梦》

 

浅山评论家群

 

悠悠:

梦是看不见的虚无,文字做梦的衣裳。

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开会,对年轻的心永远都是个巨大的魅惑。

借参加会议的机会去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可以开阔眼界,见见世面。可以堂而皇之的离开工作岗位,以与会者的身份,光鲜靓丽优哉悠哉几日,从心里到表情都是发着光的,甚至脚步也格外轻盈。

承办大型会议,就现在看,过去也是吧,都在风光秀丽的城市,都安排在星级酒店,就如文中描写:

拿着房卡找到入住的房间,果盘已经摆在茶几上,葡萄粒沾带水珠儿。哈密瓜切成方糖块儿,旁边放着塑料叉。床头柜电话旁边,还放着一张粉色温馨的字条,上面写着祝您工作顺利!

这样的热情招待,如此的安排得细节到位,可见是非常用心周到的。毕竟这是一次宣传自己、彰显各方面实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赢得信誉,赢得口碑,实现经济利益的突飞猛进。

文中描写的企业负责人

“笑容满面地,朝左躬一下身,再朝右躬一下身。”也都是为了本次会议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对今后将产生的深远影响的一种非常自豪与骄傲的表示!

这样的会议能够放到我们这里召开,就是宣传了我们的企业和产品嘛!会议代表来自祖国各地,登上门来给我们传经送宝,这是占了多大的便宜啊!

这是非常真实地表达!

至于会议宣传标语从使用大头针到不干胶的方便,再到电子屏幕的现代化,这是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巨大改变。是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的毋庸置疑!

回忆像一场梦

科技发展之快犹如做梦。

当时和现在都像做梦

人就在这样在如梦似幻中被时间拖着前行。

当初,没时间细细咀嚼,没工夫慢慢回味。

现在,只剩下回忆还属于自己……

 

云开日朗(吕维):

大厨把那些年到外地开会的会程重温了一遍,恍如昨日,只是还有遗漏,这里补充几点。

一是会议类型不同,待遇也不一样。如果是政府召开的,一定是在当地的国营大宾馆,签到时下发会议程序,一切都按流程表进行,包括住哪房间,几点吃饭,几点开会,谁谁主持,谁谁讲话,谁谁总结,晚上啥啥活动等。如果是商业会议,则安排谁谁典型发言,谁谁报告,与行政会议略有不同,往往还有参会纪念品相赠。

二是行政会议有主要领导座次排序的,不可乱坐,行业会议次之,商业交流则不拘一格,爱坐哪坐哪,只要别坐别人的腿上就行。

三是往往第一天报到的晚餐是有酒的,而且多数情况是有某领导致辞,个别还有互相敬酒的。会议结束的告别午宴也差不多是这样。

四是重量级人物有司机和助手陪同,陪同的可以参会,也可以不参会。当然了,有的人是带着情人来的,这情人只能自费住宿,为的是能在会后与情人来此地游山玩水一把。

五是人们借开会之机搞关系,相互吃请,以便日后资源共享,相互利用。

六是购物,一定要买些此地的特产,带回来赠送亲友,这是挣面子的事。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赠送单位领导和同事,一则搞好关系,二则为下次争取外出开会奠定基础,三者为个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七是积极主动与会务组联系,争取在会议费上多开数额,这样的话,所有购物款就公家报销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弄好了还小有赚头呢!

外出开会或说是听会,这里边学问大了,机灵人利用这机会可以升官发财拉关系,不明白的随帮唱影走过场白来一趟,两者的结局大不一样了。

大厨对此应心知肚明,但这里不说,要么就是满满的正能量,要么就是秘不外传,不肯贱售他人,故而隐去不说!

 

和平:

“能够把陌生变熟悉,进而住进记忆里,又能够把熟悉变成新的陌生,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跟做梦一样。

人生如梦……如诗如歌,如梦如幻。”

感觉这段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讲得精彩,能打动我,还感觉有点人生哲学的味道。

从陌生到熟悉是一个接受新事物过程,处处新鲜,充满好奇。

从熟悉到陌生是一个选择的结果,正是近则熟,远则生。无论是主动的选择,或是无奈的,被动的选择,人总不能一次踏进两条河流。

熟悉亦或是陌生,最终还是记忆在说话。都说人类的记忆是有选择的,大概也是老师说的这个意思。有句俗语或者叫联语,也有点这方面含义,叫做“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说无二三”,当然还有其他意思,那就另当别论了。

最终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人生过往都是如梦如幻,也如诗如歌。

 

宋兆文(蚊子~不咬人):

其实,会议议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会议设在什么地点,参加会议人员的级别,提供什么样的食宿条件,有没有著名的游玩景点。当然,会后再每人赠送一份土特产就更是应该的了。尤其是现在,会议全程都能录音录像了,大脑便可以长时间地溜号了。

莫要说大厨对这样的会议有企盼,也显得十分地积极,便是我等小人物,也是常在脑海中幻想的情景。特别是,还能临时冠以某某副总,副教授,副社长的身份参会,那可要兴奋几天几夜都不觉得疲累了。

 

塞外雪:

今天就是在杭州开会,会议内容就是梦游,参加者各地评论家大仙,时间一天。会议期间参观天一酒店,自助餐东坡肉,回锅肉,雪里蕻炖豆腐。会后组织梦游西湖八景。这一整套服务都是地主贴补的会议经费。散会后自便腾云驾雾回归单位,向领导汇报会议精神。读了曹老师的会议小说,犹如身临其境又回味了参会历史,从一个时代回游到另一个时代,翻篇儿了的两种时代,情境交融,感到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当年的各种会议形式基本都那样,现在可是廉洁朴素多了,我们的时代变好了,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端正,那么先进,那么美丽。这不是梦,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会议现场。国家重要大会代表们开完会就立刻回公司汇报宣讲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哪有时间和享用贴补去游览风光了。

 

胡英兰:

以前系统开会都要选择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地区,除了开会之外,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买些当地土特产带回家,也是一种收获。外地开会,我也参加过,整个过程跟曹老师说得一模一样,报到发材料,住处放了时令水果,服务员热情周到,就连吃饭做哪里,都有固定的位置,每桌都放上数字牌,开会先是由领导讲话,然后是小组座谈发言,介绍经验查找不足,再后来是领导的总结报告,这样在隆重的气氛中就结束了。会议虽然结束了,但自己却感到任务很重,回去后要整理汇报材料,如实地向领导汇报,也是证明自己水平的机会。

 

陈玉亭(网名111:

恍若隔世在梦中,承办会议不轻松。安排食宿接送站,会务参观样样通。

 

新村:

大师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没少参加了各种会议,描述得真真切切。

我辈只是一个教书先生,井底之蛙,只围绕课堂转。

改革开放后,有了一点小职务,才有幸天南地北转了转。

曹老师接触的都是大领导,耳闻目睹的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政事。

我辈是油盐酱醋的生活,成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

这就是不同的人生之路,这就是大师与我们读者的区别。

大师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多着呢?目前显露的只是冰山一角。

 

优雅:

老师的回忆在梦里,当年工作时,有才之人,被领导重用,经常出门开一些大型会议,主办方热情款待,吃喝玩乐一条龙,又经常更换城市,长了新的见识,积累知识财富,每一次会议所见所闻,都不同程度都有变化。地域差异,人文素养,等等…都一幕幕呈现,那些场面值得回忆,因为那是大型活动,参加会议的人也都是大人物。这样的梦继续做,是美好的回忆,也是美梦。

经历不同,人生过往云烟,有的回忆满满如诗如歌,有的平平淡淡。

期待老师进入梦乡继续做梦。

 

戚玉珠:

当时比现在更像梦,那个年代有机会派你出差去外地学习,坐车给报销,有补助,还能去观景,偶尔能坐飞机出趟门,简直就是美上天了,能提前高兴几天,碰到熟人知道你要去外地开会,羡慕的眼光看着你,嘴上不说,心里也美滋滋的,内心还挺自豪,那时候叫招待所,吃食堂,如今够档次的叫星级宾馆,早餐吃自助,你看我,我看你,初次见面素不相识在心里飙着劲,都是哪来的,什么级别,认识过后,天南海北加微信,多个朋友多条路,窃喜这个会开的值。如今退休了,似梦非梦都值得回忆。

 

华尔兹:

曹老师今天的文章像个小纪录片,把开会的一幕幕又展现在眼前。

条幅现在在同学聚会上经常看到,上面写着毕业多少周年等字样。

想起我出去旅游的一次经历,路痴的我,太相信老伴了,结果回酒店的时候,把路快走到头了,也没看见酒店的影。又往回走了好远的路,才回酒店。不知道做梦总找不到家是不是跟这次经历有关。

 

晓莉:

人生如梦。形势在发展,世界在变化。“这是一种新的陌生。能够把陌生变成熟悉,进而住进记忆里,又能够把熟悉变成新的陌生,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跟做梦一样。”也是如诗如歌如梦如幻。老师写得有趣,也勾起了我的回忆。当时我们厂是盈利大户,在县里是香饽饽。为了扩大宣传,县里决定在厂里召开全省酒行业系统产品鉴定营销会议。这下忙坏了!厂后勤人员周日(当时没有双休日)不休息,全力为会议服务。打字室(用铅字敲字)昼夜打、印会议材料。各级领导讲话,产品介绍,会议须知,食宿安排等等。我们主管技术的厂长是一位朝族人,为了让参会领导吃得有特色,专门从农村买了几条狗,摆起了狗肉宴。烀狗肉,吃狗杂,狗肉汤等。所有参会人员住在县宾馆,好茶,好烟,水果招待。真是忙得不亦乐乎!收效显著,当时是计划经济,没有干扰,产品质量不错,销售省内外。尤其是逢年过节,买酒需要领导批条。酒箱酒供不上卖,要用撮子到酒箱里去撮酒。真是供不应求, 工厂的好日子。回忆很美,如诗如歌,如梦如幻。谢谢老师!

 

淡淡香茗:

“人生如梦”,老师的文字真的让我们有一种恍如梦中的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从老师开会过程中标语选材到布置会场一系列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一个城市的发展,“即便来过的,也因为时光流逝,起了种种巨大的变化,变得快要认不出来了。这是一种新的陌生。能够把陌生变熟悉,进而住进记忆里,又能够把熟悉变成新的陌生,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跟做梦一样。”这段文字写得很有哲理,回忆有时真的像做梦一样。能代表单位或者领导去外地开会,不仅是一个美差,如果懂得其中门道,混好这个江湖,那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关注今日头条:

朋友们的生活(曹利君著)

浅山笔记——

18、搬家、转学及其他

19、文化视野:另一只袜子

20、听会

21、当时和现在都像做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