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76、悠悠:听会,语言的艺术

(2022-11-08 07:21:47)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评《浅山笔记·听会》

 

浅山评论家群

 

 

悠悠:

听会,语言的艺术。

至于会上听了什么,做了怎样的记录遑论,重点在于听会回来向领导汇报的过程。

“问啥说啥,不问的也要说说。头儿似乎对这方面的事情更感兴趣。”

问啥说啥好办,不问的也要说,怎样说领导喜欢听,且听了开心,这是艺术。

汇报完之后带上的那一句,“要不要把材料留下,您再看看?”

即是一种完成任务的交代,又是对领导的重视,随后再来一句对领导的深切关怀:

“领导真是日理万机啊,可得注意身体啊,您看您头发鬓角又有些白了。”

我想领导的心也暖暖的了。其实,这个汇报过程所反映的,是在机关工作的不易!在领导手下工作,要了解领导脾性,懂得领导心情,掌握领导喜好,讲话也要反复斟酌……那种面对领导时的诚惶诚恐在文字中也有写:

“从头儿办公室退出来后,松了一口大气。”

可见刚刚是多么紧张!

长期这样的工作下来,练就了说话的艺术,也让自己变得玲珑剔透!

 

云开日朗(吕维):

过去的工作,主要的就两件事儿,一件是开会,一件是学习,如果说还有第三件,那一定就是开会学习了。

不知道大厨为啥提起来了这事儿,而且把如何传达汇报会议精神的经验体会也一股脑儿地兜出来了。

不用说,能代表单位去参会的人肯定都是红人,且不说出去可以拿补助,还能游山玩水,交朋会友,那可是肥差呀!

最有意思的是汇报者与领导的对话,一个虚情假意,一个假意虚情,可双方都表演得有板有眼,一丝不苟,领导体贴关心,部下耿耿忠心,看得群众热乎啦的暖心。这戏码,真得不错!

 

赵晓光:

真是一样一样的,曹兄写得真有画面感!当年外出开会回来汇报后领导就这么说我,后来自己多少管点儿事儿后也这么说下属,不知道是客套还是必须,反正说话的很自然,听话的挺暖心,也许这就是规矩吧。

 

塞外雪:

几十年前科技不发达,机关工作都是手头和腿脚运作,比较辛苦。秘书干事之类的毛官,每天就是伏案趴桌跑腿学舌画表勒格,总结规划提案领导讲话等各种材料铺的满桌子都是,终年忙得团团转,都累得背驼腰弯颈椎错位腰突腿疼了。所以能时常出去听个会,借机散散步透透气见个新鲜事也是临时偏得的一件幸事。但是听会也分级别,大秘参加的都是较高级别有内部参考消息的会议,地点往往放飞到沈阳北京上海青岛,小干事都是家门口的街道联防安全卫生民兵训练之类的小会。曹老师肯定是大秘,所以能跑出很远,去听有各种方言鸟叫的大会。现在好了,有卫星,网络,视频,微信,各种媒介载体,一部手机就干掉了好多曾经风靡一时的通讯复印摄影电传的机器,整个地球的总统经理首相亲王都可以坐在家里开会听会了,大秘小干事也轻易不用坐几天火车爬坡上岭的遛弯参会了。生活工作在当今这个时代多么省钱省力省时省钢笔水油笔芯笔记本了。可惜的是工作着的孩儿们也不容易出去放风透气了。尤其我们老秘们退休下岗回家了,告别了一个陈旧的时代,看到了一个科技发达的新时代,跑腿听会成了我们的永久和遥远的纪念。而坐在电视机前天天都能“参加”和听到全世界的会议,这不就是梦么?

 

优雅:

代表单位去外地开会的人,一是领导信得过的人,二是有能力把所见所闻学明白的人,回来后能把会议传达到位的领导身边的红人(能力强的人)。

老师在这反面是绰绰有余的人,当然会多了。

那个年代出去开会,坐车很劳累的,没有高铁,很少有坐飞机的,坐飞机有的单位也不报销。

那个年代比不了现代,可以开视频会议,坐在各地的会议室里,全国各地收看主会场内容,非常方便了。

 

胡英兰: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也参加了数不清的会议,因为这种文山会海的现象是常见的。有大会有小会,有长会有短会,最怕哪个领导的大尾巴会议,总是压堂,到了吃饭的时间了也不散会,心里很不舒服,有的领导讲起话来有水平,条理清晰,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大家都很佩服。群众会议吃透精神就行了,无需汇报,整理材料,如果代表单位开会就不行了,要认真的做笔记,向领导汇报,也是体现自己能力的时候,所以要好好表现。特别是外出开会,免不了还要讲讲风土人情,也是见了世面了。提起开会,让我回忆起很多难忘的往事,谢谢老师每日愉快的早餐。

 

陈玉亭(网名111:

参会听会带材料,讨论交流听报告。借机游览观光景,回到单位细汇报。

 

新村:

以前开会是现场开会,营造的是一种气氛。耳听、手记,会议精神要层层传达,再进一步落实,费时费力。

现代开会大都是视频会议,国内、国际直播,公开透明,省时省力。

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小小手机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无所不能。

小孩、大人、老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机,方便了生活,节省了时间,所有需求,手机都能搞定。

这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将来的发展无法想象,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退休生活无忧无虑,再也不用为文山会海忙碌了。

听会,也成了永久的记忆。

 

小马扎:

工业方面的会没少开,没少听,也是伺候人的活儿。例如产品质量,工期进度,以及返修、返厂等交接事宜。这些都是极为琐碎的事情,可是一根鸡毛一个令,挣人家钱如同吃人家饭,全厂上下管你是皇帝老子也必须拿出十二分精神来伺候着。

遭客户上帝点名批评是家常便饭,当踩到红线的公司名单念到自己之时,赶紧收起了嘻哈笑肆,毕恭毕敬地埋头在会议记录本上,然后誓言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何如何要痛定思痛了,要做出重大改变了,如何如何要请得老总、书记原谅,再给一次机会。

当然,也受到表扬过。受到表扬的心情自然是如沐春风啦,心儿开出的千朵花竟开始迎风摇曳起来,那扬眉吐气啊……接下来,下面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们也能感觉到春天的到来。自自在在,不仅闻到了花香,而且跟过年似的。

以上这些往事,是读到文中的一个“退”字而忽然涌上心头的。——

“从头儿办公室退出来后,松了一口大气。因为头儿听到最后,总忘不了带着温度地嘱咐一句,说道:跑出去这么多天,你也辛苦啦,休息一下吧。”

 

戚玉珠:

听会在那个年代,都是机关单位的领导,或者是领导身边的秘书,大厨应该是后者,带着使命去,那可不是听完就拉倒,结束马上要向领导口头汇报,形成的文字材料放好,随时随地等领导签阅,大厨的写作能力应该是这么锻炼出来的,开会最好跟领导一起去,顺路可以游山玩水,祖国的大好河山大厨可是没少走,那时候也不排除走形式的,书山会海,如今再不需要跑那么远开个会,省了路费省,电话会,视频会,一个红头文件下达,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抓落实。时代的变迁,做梦也想不到,赶上好时候,尽情享受吧。

 

华尔兹:

开会,只听不发言,也并不轻松。尤其是一个人代表单位出席会议。

回来以后,“捎带的还有把会上会下的见闻入耳入脑”,向领导汇报。还一天不休息,继续上班。越大的领导说话越和蔼,那是经过磨练出来的。心理咨询师在直播的时候还给小领导支招儿呢,你想让员工干活,你得信任他,夸他。

当年的曹老师工作勤勤恳恳,现在退休在家,也是读书行走写作,生活得非常充实。

今天曹老师的文章是零点以后就发了,这样挺好,三四点钟起来写作总觉得对睡眠不好。

我是看完睡觉的。

 

晓 莉:

今日立冬,谢谢老师的温馨提示,“立冬吃饺子”,我已吃到了饺子。今天还送外孙回学校,“上车饺子下车面”嘛!我现正在去通化师范学院的路上。

我们这代人年轻的时候,都经历过文山会海。不是单位开会,就是到上级党委、主管部门听会。当然,很多时候是代替领导去的。替领导开会,一定不要去晚了,签好到,找个适当的位置坐下,拿出笔和本,认真听,仔细记,回单位好好向领导汇报,并把会议材料上交。如此一番,也是锻炼。现在精减会议,网络连线,太棒了。谢谢老师!

 

淡淡香茗:

听会这词用得好!领导嘛当然是开会,秘书干事呢只能是听会,但又区别于到会的一般群众,秘书们是需要认真做好会议记录的,回去不仅要向领导汇报,有时还要直接传达会议精神,所以其他民众是听,是看,而秘书干事还有小领导,没有秘书的人,那就看你的听力还有文字能力了。回去以后怎么发挥出来,那是看水平的。这其中无论是向领导汇报,还是大会传达,都是显露才华的时候,如果出远门的会议,回来时最好带点当地特产,与领导拉近关系增加感情,也是难得机会。可那时囊中羞涩,条件不允许,

普通员工参加会议时,于几无关的内容,领导讲话又啰里啰嗦的,是入不了大家耳朵的,大多数人都是打瞌睡,开小差,交头接耳,也是一种休息,尤其在那个特殊年代。我记忆最深的是有个老矿长,文化水平有限,讲话没有重点,没有逻辑,主要领导讲完后,让他说几句,也就是客气一下,可他不明白,每次都是,我就讲三点,然后就打开了话匣子一般,从一个话题跳转到另一个,大家在下面唏嘘不已,他以为说到大家心里了,讲得更来劲了。现在老同事每每聊起来这个话题,还有人模仿一下。成为那个年代一个笑谈,也是一段记忆。

 

关注今日头条:

朋友们的生活(曹利君著)

浅山笔记——

18、搬家、转学及其他

19、文化视野:另一只袜子

20、听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