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评论,看得人心软
(2021-10-22 15:57:09)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
浅山评论家群
悠悠
因为某种原因,昨天我没有写评论,但文章我看了。串场的马花出现了,感觉是收尾了,
但作者却意犹未尽,读者也或许感到对老杨这个人物交代得不够彻底。应该说今天这篇里的四次见面,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老杨从四平师院毕业后的去向,以及几次调动情况做了补充,让读者在大体上有了方向性的了解,似乎心里踏实了很多。
这就是读者的特点,喜欢刨根问底,那种大块的留白,大多不喜欢,非要掰扯个明白,非要给文中人物找到去处。
说到这儿,想到了我读《红楼梦》,读了几遍自己都不记得了。读完之后总有遗憾,总想知道小说之外的事情,比如贾府后来咋样了?那些没交代结果的丫鬟都去哪儿了……幼稚得可笑!很巧,后来不知道怎么就读到了《红楼外传》(哪来的那本书,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这本书主要以《红楼梦》原著的人物故事为引线,描写了大观园中的丫头以及一些家奴的种种遭遇与结局……
当时很多幼稚的想法,在那里得到了满足,那种遗憾也就慢慢淡忘了!
那毕竟是小说,特别是外传,更是小说基础上的小说,可想而知真实的成分能有多少!而老杨不一样,他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上下铺的同学,是多年的好朋友啊,因此读者要求高一些有情可原。当然曹老师深谙这一点,因此,进行了补充,以满足读者内心的需求!
对于老杨写的好不好,给读者的印象是不是清晰,在我看来老杨是立得住的,此时他的影像就在我眼前浮现,说栩栩如生毫不夸张!
曹老师说“人与人之间,只有相望和思念是不够的”,因为毕竟了解不够全面,也不深刻,非常委婉的表示写完这个系列后,自己内心也是有遗憾的。多希望透彻的了解,多希望把老杨这个形象写得更趋于完美,也能让读者满意,让自己满意……
一个含蓄的结尾,又会衍生出无限的想像和思考!
金秋往事系列结束了,让我这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读者,在这里表示衷心的祝贺!并问候曹老师辛苦了!谢谢您带着我们坚持阅读与写作!谢谢!
刘霞
秋天是个寂寥的季节,衰败的树叶,阴冷的天气会使人心中空虚,想一想老朋友,想一想那些一起走过的路,一起制作的故事心里会暖洋洋。这是曹老师在秋天里强烈思念的原因吗?
但秋天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曹老师笔下的各位老友,那不正是曹老师一生中与人为善,真诚待人的人生收获吗?
任白
于指南
陈玉亭
真心
在你的非小说系列里多次出现老杨。尤其是在1982年,你还专门写过有关老杨的文章。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你和老杨之间的友谊是多么深厚。同学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够产生深厚友谊的并不是很多。这就应了那句话,人生得意知己,足矣!
晓莉
胡英兰
塞外雪《床头灯的梦》
月儿夜半起来
宁静的粘贴在窗前
不愿惊醒
也睡着了的星星
悄悄按下熟悉的
那枚纽扣
床头亮了起来
那几本书
一直在相伴耳语
历史说
我不是镜子了
我就是今天
夜里也坐在海边听歌
诗词说
我不是醉意沉吟了
我是还开的花
送你手中留香
逻辑说
我要和历史哥一起
去游历山川
画册说
我要穿上羽绒服
去看下一场
白白雪花的演出
评论集说
我不是理发师了
我要和曹老师同饮
把老杨老高马花陈静织成一个家
灯光说
没看到吗
主人又打哈欠啦
和平
友谊悠长,日子悠长。回忆如同陈年老酒,日积月累,愈加香醇。芬芳四溢,乐于言传。读者便在这个秋天阅读美好文字,与作者一同共温美好时光。
这样的文字表达,不止一次,这个念想每年秋天都会萌发,即使投稿被退回,也在所不惜。好在进入自媒体时代,再也没有被退稿的可能了,只有阅读量的高下。
老曹和老杨的下一次相聚,还会抒写更浓烈的友谊文字,也是这篇文章里期待的。
小马扎
闲潭絮语
戚玉珠
山哥
刘恩辉
塞外雪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曹利君著)
金秋往事知多少系列——
·砌炉子烧炕
·大箱子小箱子还是小箱子
·零星战斗和小铺老杨
·美丽的姑娘千千万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显而易见的麻烦
·七荤八素和貌似废寝忘食的时候
·另类的老杨
·心里住着一个人
·再也忘不掉的酒香
·人活着,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心愿
·路遇高冷
·大腿内侧
·老杨的大米饭粒
·记忆这东西
·我在这个秋天强烈想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