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平:记忆的文学表达

(2021-10-21 13:28:37)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浅山评论家群

 

和平  记忆,是一种能力。文学,有助于记忆。

这是读了曹老师作品之后的收获。

记忆这东西,不在于能记住多少事情,而在于怎样清楚的文学表达。

文学又不仅仅是记忆的表达,更有情感的表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惠文  记忆这东西,如同老师当年写在黑板上的字,以为是被时光擦去了,其实印在了心里……

 

云开日朗  睡足了早觉,吃过了早餐,再翻看曹大厨的笔谈,很是一种享受。

今天的笔记,讲的还是他函授的那段经历,只不过是以对马花夜谈的形式讲述的,最后以老杨的鸟大作结。

我总觉得,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文凭只是一个标签,并不能表现一个人的实际能力,这一点,真不如老杨的鸟大让人看得更真实,起码那东东还能让人脸红心跳,让陈静、马花等异性产生生理反应,那是有用的东东,不像文凭,鸟都不是!

文凭成全很多人,也误了很多人。让一些人凭它混日子一辈子,也让一些人由于没得到苦了一辈子。过去看成份,现在看学历,啥时候拋开一切看能力,那才是公平的社会,进步的社会。

谁鸟大谁硬气,这是个硬道理。

 

塞外雪  把曹老师的两篇作品合并读,更加佩服老杨的精细,曹老师的眼神也格外有神,老高的憨厚里夹杂的油滑。用大米饭粒粘合到一起,就是一大幅毕业前略有伤感的复杂心情的素描画。

好可怜的马花小姐最后悔的是曹老师啥话都搂,也不说收着点,让人难为情!不怪她有点不相信曹老师的故事的真假。

虽然只有一年的相处,但是拿着浓妆淡抹不咋相宜的“毕业照”端详,横纹竖纹里都在叹息远逝的素食味道又含蓄幽默的友情。

 

侯秀坤  记忆这东西还真是奇妙呢!曹大厨能把几十年前的四平师院进修的事讲了大约有一个秋,因为我有好长时间没评曹大厨的文了,感觉是从开始到今天这集,也有十几个故事了,每一集都很精彩,这就是进修在继续,曹大厨的非小说在演绎,再现的校园生活就像那电视剧一样,一集一集地播出,不过,曹大厨的非小说是文字艺术,没有视觉冲击力,却也有画面感——关于老杨的裤子磨得起毛了,发白了,鸟大……这白描让老杨变换了坐姿,让在场的女生脸红,让那头听你电话的人也忍不住暗自发笑!

这让我突然就想起来了东北的二人转来,打情骂俏,说荤添笑来!如果曹大厨要是在舞台上,肯定是那个丑角最能逗乐的那一个!不信你们看看曹大厨的文,素文也能有吃猪肉炖粉条的滋味!

 

于指南  只要有时间聊一聊看一看大厨的作品,味料很足。君看今天的《记忆这东西》很有趣,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在大厨这里变成贴近生活的“谁跟谁默契,这时候也就显见出来了。见水见树见云见的都是心情。"这话说的透彻。人可不就是这样。

 

真心  这一集是通过与马花聊天儿的方式写出来的。虽然有点绕哄,但聊得确实详细。

一年的培训就要结束了。通过一次郊游让大家放松心情也是留个念想。

老杨看到不远处一些碎纸片,能够想到"这里有人来过,应该是年轻人,谈恋爱的人吧,在这里看过一封信。这封信叫人伤心伤意,撕了个粉碎,最后扬撒一地。然后,山风吹过来,把一些纸片吹走了。另一些纸片留下来,被雨水打湿了",进而想到这应该是一封绝交的信。不能不说老杨有丰富的想象力。至于大家似乎不约而同的看到老杨的鸟大,这和他看书时的那个习惯动作,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倒是裤子在大腿内侧起了毛,那一定是两只手摩擦出来的。是这么回事儿吧?

 

  沸腾的生活,

奋斗的青春,

回忆那点点滴滴,

我品味着你的小文,

都觉得很美好。

看这样,我也老了,总忆起年轻的时光。

 

淡如水  生活中点点滴滴让你记录淋漓至尽,在您的妙笔下生根开花……

 

夏夜冷月  作家的一个基本素质必须记性好。

 

陈玉亭  培训结束报函授,目光短浅没看透。仕途曾因学历低,耽误升迁铺锦绣。

 

小马扎  老高说道:一看就是利索人。陈静也乐得听这样的话,不再像以往那样抢白老高。老高觉得自己好像写了一篇美文,嘴唇一圈的胡子格外柔弱起来,阳光似乎就在上面舞蹈。

上头这话我摘下来了,当作名句赏析和运用。艾玛品了好一会儿了,真是过瘾!

一声叹息为老杨,万千不舍返故乡。以为情节欲以遂,一封绝信别高光。唉,伤感,伤感呀,为什么伤心总在毕业季!

这当会儿,道一声:感谢马花。谢谢马大姐帮浅山读者引扯出这么多生动有趣的灵魂。曹老师呀,您真是大师级别的敲键人。这些刻画在读者脑海中鲜活的人物性格看似轻浅的着笔,却有了摧石拔山之力,会教人封存于心念念不忘的。

中间一段,老师面对现实,独自吞掉苦涩却不给关心您的朋友道出心里的不爽或者说现实的不公,这教人敬佩!男人好面,应该的!

 

永恒  您坚持天天写作,真厉害!

 

晓莉  今读《记忆这东西》。美美的回忆,风趣幽默,是老师难忘的一段旅程。老杨、老高、陈静、姚丽君等同学及班主任老师都扎根在老师的记忆里,让人难以忘怀。进修学习结束,校长非常高兴,急需人手,就等老师出菜!老师的能力和水平已达到了大 学标准,但由于没有文凭而不能提拔重用。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遇上的大潮,幸亏自己赶上了。那时单位号召学习,因评职称,晋级都需要。函授,自学都可以。我们单位报了十几人,最后我坚持下来了,还评上了中级职称。真的庆幸!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谢谢老师!

 

胡英兰  今天阅读老师讲的《记忆这东西》一文有些感触,通过跟马花的对话了解了结业前夕去山门水库游玩的情景,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那个年代是讲文凭时期,只要有学历就有提拔的机会,尽管水平一般,也是有优先条件的。论才华和学识老三届的毕业生不比别人差的,后来也都证明了这批人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我也是读完中专,由于学历不够,才读省委党校的函授的,所以感同身受。我们的经历相同的,也就可以理解了。

 

山哥  记忆这东西,隐隐约约,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多为碎片。如果不加入一些创作元素,是很难串连起来,成为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的。甚至有时是需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情景虚设,对白设计等文学手法来勾勒和预置,才能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活,情节推进更加合理,更加吸引读者。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曹利君著)

金秋往事知多少系列——

·砌炉子烧炕

·大箱子小箱子还是小箱子

·零星战斗和小铺老杨

·美丽的姑娘千千万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显而易见的麻烦

·七荤八素和貌似废寝忘食的时候

·另类的老杨

·心里住着一个人

·再也忘不掉的酒香

·人活着,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心愿

·路遇高冷

·大腿内侧

·老杨的大米饭粒

·记忆这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