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悠悠:文字特点是安静,看不出多用力

(2021-10-20 15:20:04)
分类: 朋友们的生活


浅山评论家群

 

悠悠  读《老杨的大米饭粒》

阅读这一篇,我想到了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想到了他站在一尊即将完成的塑像前,仔细端详着,然后走上前去,用手中的泥巴小心翼翼的这里抹一把,那里填一点儿,再走远了端详……

还记得他的一句话:“雕刻不需要独创,但一定要生命。

曹老师就像那位雕塑大师,对老杨这尊已树立在读者面前的雕像,还在进行不断的完善,目的就是要使他笔下的老杨凸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看似木讷的老杨,极有素养,适时的敬礼既显示了他的谦逊,更表现了他的礼貌。在他的骨子里,其实始终是很守规矩,很懂事理,且心有暖阳……因此受到大家一致赞赏,从老师到同学的掌声便说明这一点!

另外,饭盒里那些饭粒,又说明他的心思细腻,重满生活智慧。他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向同学学习欧洲文学史,还有那几页卷纸如何链接,能让老师看起来方便,自己保存也完整。这与他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有关,的确与众不同。这可能也就是曹老师用一个系列写老杨的原因吧!

从整个系列看,开始的老杨并不是多出彩,而是通过一件件看似并不起眼的小事,或者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一点点像电影镜头一样将他从远处慢慢拉近,让读者对他的印象逐渐加深,从模糊到清晰,再到最后印象深刻。

我突然想到最近读到的有关写作技巧的文章,说到写作时用力的问题。曹老师的文字最大特点是安静,看不出多用力,但总能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这不是夸张,是我个人的感觉!对与我很有启示意义!


小馋兔  用饭粒粘东西体现了年代感,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王克江  值得怀念的日子,每个日子都活在记忆里,现在,流传到笔尖。

 

陈玉亭  在朋友圈看到你今天发的文章,发现老杨真实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善于因势利导的人。培训结束受表扬,鞠躬致谢赢鼓掌。刻苦学习称典范,为人处事做榜样。

 

胡英兰  今读《老杨的大米饭粒》一文更加觉得老杨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事事处处都体现了他的谦虚随和的一面,当受到老师表扬时,他起身给老师和同学们鞠躬,那种憨态可掬的举动使大家更加的敬佩。

同时他的生活阅历丰富,在没有浆糊的情况下用大米饭粒粘贴书本,是多好的办法呀,引起大家的效仿。我深信老杨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是个强者。

 

晓莉  今读《老杨的大米饭粒》。一年的进修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大家都到了兴奋和忙碌的阶段。为迎接结业考试,取得好成绩,向单位领导汇报,都在紧张地进行总复习,归纳整理学习资料。老杨发明了用大米饭粒粘复习资料的方法,受到同学青睐,一同效仿。马老师还当众表扬了老杨学习刻苦的精神。虽没表扬曹同学,但言外之意也是夸奖了。就是老师谦虚,不说而已。老师攻读的欧美文学作品,为今后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老师的辛勤付出,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谢谢老师!

 

小马扎  把米饭粒可以粘贴答案协助考试,这法子真好!老杨是矿工出身,劳动人民最有方法了。大脑是在身体动了之后才跟着转圈的,特别是沉思不得时,有必要得走动走动。这不是我说的,是我们以前的系主任说的,他是生物学教授。老杨背书时双手摩撒大腿,也是进入状态的表现。

攻读欧洲文学史好啊!没想到曹老师年轻时头脑就好使,给自己这一生谋划一大本钱,叫人太羡慕了

事实证明,动脑的活得更加精彩!

 

和平  多少年过去了,大米饭粒这样的小事还都描写的这么清晰,曹老师的大脑内存得多大呀?

 

关注微信公众号:浅山笔记(曹利君著)

金秋往事知多少系列——

·砌炉子烧炕

·大箱子小箱子还是小箱子

·零星战斗和小铺老杨

·美丽的姑娘千千万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显而易见的麻烦

·七荤八素和貌似废寝忘食的时候

·另类的老杨

·心里住着一个人

·再也忘不掉的酒香

·人活着,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心愿

·路遇高冷

·大腿内侧

·老杨的大米饭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