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着花样来加“油”

标签:
健康营养食用油 |
http://s15/bmiddle/bca9031btdb47403a3e9e&690
根据脂肪酸种类和比例之间的差异,我们大体可以把常用食用油分为五类:
第一类:高亚油酸型。
-
特点: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高,亚油酸特别丰富,难以凝固,耐热性较差。
-
代表食用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它们即便在冰箱冷藏室里存放也不会凝固,是制作色拉油的好原料。
-
温馨提示:这类油脂中以亚油酸占绝对优势,有的如大豆油中还含有少量α-亚麻酸,饱和脂肪酸非常少。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亚麻酸尤其怕热,煎炸或反复受热之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十分有害,所以最适合做炖煮菜,用它们来油炸食品是不妥当的。用来日常炒菜也可以,但加热温度要控制,尽量别让锅冒很多油烟。
第二类:均衡型。
-
特点:各类脂肪酸比较平衡,其中油酸最丰富,低温下会浑浊,耐热性较好。
-
代表食用油:花生油、米糠油、芝麻油等,低芥酸菜籽油也可以归于这一类。花生油在冬天的低温下可能会发生浑浊甚至凝固。
-
温馨提示:这类食用油用来做日常炒菜是没问题的。 花生油一定要选等级高的优质产品,因为花生容易污染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特别容易溶于油脂,毒素量必须低于国家标准,而劣质花生油这方面难以保证。芝麻香油中的香气不能经受高温加热,只能用于凉拌、蘸料,或者做汤时添加,所以它也是健康低脂烹调的最佳配合。
第三类:高油酸型。
-
特点: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多,油酸特别丰富,冰箱里不凝固,耐热性较好。
-
代表食用油:橄榄油和茶籽油。橄榄油是名声最好的油脂。含有8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有70%以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食用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升高其中的“好胆固醇”(HDL),对控制血脂有益,故而特别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相比于橄榄油,国产茶籽油更廉价一些,其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甚至比橄榄油还要高,油酸含量达到80%以上,营养价值、食疗功能并不逊色于橄榄油。
-
温馨提示:市面上进口橄榄油的掺假现象相当常见,不熟悉橄榄油香味的人很难尝出来,所以购买时切不要贪便宜。如果希望获得充分的保健作用,富有橄榄清香的高级初榨橄榄油最好用来凉拌或做汤,国产茶籽油倒是更适合制作一般炒菜。
第四类:饱和型。
-
特点:饱和脂肪酸相当多,稍凉一点就会凝固,耐热性最好。
-
代表食用油:棕榈油、猪油、牛油、黄油等。棕榈油是仅次于大豆油的世界第二大食用油,也是国际市场上价格最便宜的烹调油。棕榈油含不饱和脂肪酸为40%,含饱和脂肪酸为44%。两者均衡,这在植物油中不多见。棕榈油为深橙黄色,除了维生素E之外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素最丰富的天然来源之一。由于饱和程度高,它的耐热性相当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少,是其它植物油不能取代的优点。故而,棕榈油常被用在各种煎炸食品当中,包括方便面和炸薯片。
-
温馨提示:由于煎炸会破坏其中的大量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故用棕榈油制作的煎炸食品并无提供维生素的价值。
第五类:高亚麻酸型
-
特点:它们通常不经过精炼,而是直接压榨制取,保持了原料的香气和营养价值。可以作为omega-3脂肪酸的来源。它们都是非常不耐热的油脂,所以最不能加热。
-
代表食用油:是一些平日少见的坚果油和种子油,比如核桃油、杏仁油、榛子油、亚麻子油、火麻仁油、紫苏籽油、南瓜籽油等。
-
温馨提示:食用这类油要注意,最好是选冷榨法的产品,食用时不要高温加热,可以用来凉拌或涂面包片等,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健康作用。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
前一篇:吃粗粮,好处多
后一篇:腊肉、熏肉——好吃需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