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娃
(2023-12-26 21:40:32)
标签:
随笔 |
退休老同志聚在一起,就喜欢谈论石油会战的经历:“我们为给祖国献石油,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我对这句话,心领神会,感受颇深。
我三个儿女都在油田会战期间出生,在油田上学读书,在油田供职拼博,又在油田退休度晚年。其中长子的一生经历,更让我难以忘怀。
1963年3月,我参加松辽(大庆)石油会战第三年,当时在大庆下属单位地质调查处组织科上班,妻子在晒图室晒图。我们的家被安置在吉林大安县大来镇一个被废弃的养蚕破房里,3月9号那天早晨,爱人腹痛,她呻吟着说,可能孩子要生了,你快去请医生!那时单位里没有助産士,从驻地到镇卫生院足有两两公里,我冒着寒风,踏着积雪,一路小跑,好不容易找到卫生院,助産医生尚未上班,我又打听到了她的住处,给她讲了许多好话,当他随我到家时,爱人眼泪汪汪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孩子已自已离开母体,光溜溜地在床上手脚不停地挣扎,大声啼哭着。助产医生帮助剪断脐带,简单包扎后提醒:“你们住的地方四面通风,産妇不能受凉,产妇得了毛病今后不好治。我只能表示谢谢。
孩子不停地哭闹,小嘴张看寻找食物,可怜妻子因为粮食紧张,营养下良,一点奶也没有,孩子吸不到乳汁继续大声哭闹,我只好到大食堂去买了早饭,用玉米糊给刚生下第一天的儿子喂,幸好他不嫌弃,乖乖地喝了半小碗后安然睡到妻子怀里。
为了给孩子早一点落户口,领到布证和粮票,当天我到派出所去报户口,孩子的名字没法推敲,我姓王,他也跟着姓,名字,考虑生在吉林,就叫吉。后来他长大成人了,自已将吉改成了杰。现在人们生孩子,讲究出生的年月日时生辰八字,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不缺,我们那时不懂这些,只能随便起了名字。
三年困难时期,大人饿了可忍受,刚生下的娃,动不动就大声哭闹,我托人在黑龙江安达市买了两袋奶粉,又在本地化25元钱买了50个鸡蛋,这就是爱人“坐月子”和初生儿的最贵重的食品,滿一个月后,大人继续在大食党就餐,玉米面糊,苞米寓窝头,儿子除了喝点儿糊糊外,就是白开水泡饼干。
会战期间,结婚没婚假,生孩子没产假,喂了孩子后,往床上一放,饿了就哭,尿床也哭,哭累了就睡觉,开始怕孩子掉到床下来,用橙子挡一下,三,四个月橙子也挡不住好几次从床上滚到地上,幸好没发生伤害。
1963年底,我从吉林大安地调处组织科调到黑龙江太康的勘探指挥部的细织部,爱人和孩子可同往,但住房自已想办法,报到头两天,把被子放办公宝地上凑合,后来在附近蒙古包花五元一月租个对面坑住下来,听说指挥都要进天津,我急忙给扬州父母联系,决定把孩子送乡下抚养。从黑龙江到扬州要四五天,倒几次火车,我身穿工服大棉袄,肩上揹一个袋子,前面是水瓶和饼干,后面是尿布和小孩子衣服,在火车上头两天还能坚持,到第三四天就坚持不住了,孩子从怀里掉地上,在地上到处爬,乘务员查问谁家孩子,我惊醒后按过来用绳子将孩子和戕梱在一起,实在不行了,钻在座位下面迷糊一会儿,好不容易从镇江下火车,趁船到六圩家中,这四五天我掉了五六斤肉。
1965年,我从大港油田调山东胜油田,我在基层蹲点,老伴在医院倒班,没办法照应孩子,只好从四川把岳母接过来,孩子在油田上中小学,上技校,招工,在江苏油田一干就是40多年,现在都已退休,长子的退休金接近他的母亲,岁月如诗,人生如歌,石油会战不间断,60年一瞬间,老石油难忘往日的艰辛,儿女们延看父辈们足跡,在会战中继续奋斗!孙辈们
又在石油会中展现才华!一家三代人,为石油会战感受颇多,写诗一首,略表心意。“石油会战多参征,献了青春奉一生。花甲退休儿女上,辛劳无悔赤心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