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7走进千年古渡小辛码头村

标签:
旅游千年古渡古渡小辛码头村袁黄 |
分类: 旅游 |
我从九月份就开始联系周边的农家院。由于疫情影响,天津周边的农家院都是断断续续地经营,再加上前段时间工作忙,所以我一直未能陪父母出行。直到11月中旬,我才接到宝坻小辛码头村农家院的开业通知,但也只能暂时接待天津河东区、北辰区和河北区的游客入驻。我们终于能够出行了。

小辛码头村,隶属于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位于镇域西北,紧靠潮白河。全村共88户,人口总数312人。该村有耕地2045亩,农业生产全部为水稻种植,同时该村村民以潮白河捕鱼增加收入。
2019年12月12日,小辛码头村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2019年12月24日,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21年10月,入选2021年天津市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2021年11月10日,小辛码头村(稻旅)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我们一行于17日上午九时从河北区出发,10点半前就到达小辛码头村口。为了方便出行,我们三人还特意于16日在市里做了核酸检测。但我们在村口被村保安拦住了,因为村里刚接到上级通知,当日只能接待河东区的游客了。怎么办?我跟保安商量,声明我们都是24小时绿码,而且农家院老板胖姐并没有提前告之我们不能接待。保安听到我们已经联系好了农家院,脸色就好多了,让我赶紧联系农家院老板,老板来接才能进村。我车在村口卡着,堵后面的车。保安就让我通过路障靠边停车。胖姐接到我的电话,马上派兄弟媳妇王妹子来接我们。几分钟后,王妹子来了,我跟保安打了招呼后,让王妹子上我们车引路,顺利到达了十七号农家院月亮湾入驻。



胖姐对我们很热情,将院里唯一的一个向阳三人间分配给我们。将爸妈安顿好,我出来熟悉环境。院里院外人少,非常安静。王妹子走过来问我,有没有听到手机铃声,她的手机找不着了。她有三部手机,手里一部,裤兜里插一部,她正用手里的手机给找不到的手机打电话。我说没听到铃声,建议她按着走过的路线找手机。王妹子挺着急,在院里转了一圈,就出去奔村口。她刚从村口接我们,担心是否将手机落在村口。我站在院门口观察环境。王妹子沮丧地回来了。我提醒她刚才坐我们车了,还要看看车里。结果王妹子在车里找到滑落的手机,高高兴兴地回院忙活去了。




11点半多,开饭了。

大锅炖潮白河鲫鱼




农家饭菜非常好!大米是本地产的大米,蔬菜是村里种的,鱼是潮白河捕捞的。由于菜量大,老妈就提醒我们,让我们夹菜时紧着一边夹,别乱翻,避免浪费。老妈提醒得对,要赞一个。吃完饭,我们先回房间休息,两点钟以后再出去游玩。


干净整洁的小辛码头村
据当地人介绍,过去的小辛码头村延续以前的传统,一心种植水稻,但收入却不尽如人意。种水稻累死累活一天也就种两三亩地,再加上村里道路不通,收下来的稻谷没人买,也卖不上好价钱,收入也比不上其他村。由于经济发展不上去,村子里的路有地方坑坑洼洼,有一些村民还养了猪牛羊,一到下雨天,村里的味道很难闻,村子旁边的潮白河里也都是垃圾,导致河中的鱼类急剧减少。
后来,村干部到北京延庆、天津蓟州等地观摩交流后,感到乡村旅游的路子有奔头。小辛码头村有人文历史,有水乡风光,靠近京津两大都市,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先天优势。
十年来,在政府推动下,各类帮扶资金陆续投入。小辛码头村成立专班,聘请专业人员整治环境,清理池塘、修建道路、拆除违建、牲畜圈养……很快,臭池子变成了靓荷塘,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一个个垃圾堆不见了,改成小广场、小凉亭。村庄变美后,首批18户村民率先办起了农家院。
2018年,天津启动碧水保卫战,宝坻区也下大力气修复潮白河,种植水生植物,在两岸造林绿化,净化水质。随着修复的推进,潮白河水质越来越好,鲤鱼、草鱼都能打上来,潮白河的土著—野生鲫鱼,更是又多又肥。当地村民每天下午把渔网放到河里,转天早晨收网。差不多能打一筐的新鲜鱼,主要是鲫鱼、鲤鱼。他们就把鱼送到村里的农家院,一天也能收入二三百块钱。

千年古渡码头遗址


千年古渡-小辛码头题记
寻踪千年古渡,记忆小辛码头。往事历历,今情依依。昔宋辽为敌,南北对峙,烽火连天,刀兵不息。辽太后萧绰,主军政皇权,领契丹雄师,久而虎视中原,时有辽征之事。燕云十六州前沿,更拉锯频繁,归属常易。为扩土兴邦之需,萧后乃建新仓境内,广开新漕。遍连旧水,始有运粮河通衢之利。其流域之广,近则盘接九河,远者衔连外邑。千支万脉,舟揖争流,四面八方,云帆并举,沿途择地,多设港湾。所建仓檩,常屯粮米。小辛码头即重要水驿枢纽,往来船只多于此专舵分航。吾不曾撰联云。地近京畿天下盐粮经此驿,水通海域沽上帆樯连彼津,是所谓也。
之后,经檀渊之盟,划白沟为界,两国休兵,民族融合。孰料风烟又起,金灭辽,元又取而代之,宋室遂倾,天下再统。然运粮仍川流不息,船家后裔就此散居。直至明初,终因山东、江浙移民到来,名随港定,繁衍生息,相关故事常口耳相传,成茶余饭后谈资,往事经年。
今逢盛世,运粮故地,又开新河,浩荡百里,通贯东西。潮白两岸,生机无限。双城崛起,瞩目京津。黄庄古镇,众展新姿。缘河成村的小辛码头,更以千年古渡之漕运文化、湿地长河之稻渔文化及上善若水之善德文化,开宝坻乡村旅游先河,彰现代休闲农业特色。尤其是生态宜居工程兴天津。小站稻基地项目,续增强势,助力北国江南。京畿重镇人文宝地建设,再添兴农惠民盛举,使水驿之名村愈加如书如诗,此天时也,地利也,人和也。特此为记。


袁黄(1533年-1606年),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浙江嘉兴府嘉善县魏塘镇人。晚年辞官后曾隐居吴江芦墟赵田村,故一作吴江人。明代思想家。
袁黄青少年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曾受教于云谷禅师,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等无不研究,补诸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知县辟书院,令高材生从袁受经学。万历五年(1577年)会试,初拟取第一,因策论违逆主考官而落第。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奉命清核苏松钱粮,上《赋役仪》,又请减免额外加征米银10余条款,被豪绅所阻而作罢。
万历十六年(1588年)袁黄授河北宝坻(今属天津)知县,任职五年,业绩辉煌。
万历二十年(1592年),调任兵部职方主事,适日本侵略朝鲜,朝廷大举东征,蓟辽经略宋应昌上疏请袁黄到军营赞画,与刘黄裳浮海渡鸭绿江。后突遇日军攻城,袁黄率领部下及3000名朝鲜兵击退之。不久,李如松兵败碧蹄馆,兵部尚书石星主张拨款议和,袁黄上书提出将骄应罢兵。李如松诬袁黄以十大罪状,袁黄遂罢归家居,闭户著书。卒年74岁。
袁黄是宝坻建城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人物。在任期间,他实地考察宝坻的河道与湿地后,通过疏浚河道、蓄水灌溉等形式,变水害为水利,借水兴农,并在黄庄一带开挖渠道,种植水稻,引潮白河之水,灌溉稻田。通过南稻北种,教化乡民,开启了北方地区种植水稻的先河。
下午四时许,我们尽兴回到农家院休息。五点半吃晚餐。
吃完晚餐后,我们就休息了,一夜无话。
晨曦中的围棋广场
村口的农家院公示牌
被农家废弃的葫芦架
我回到农家院,正好七点半,早餐开始了。
薄雾中的潮白河
不到十点,我送爸妈回到河北区的家。本次出游结束。
本次出游总费用:509元
其中,农家院120元/人,一宿三餐,共360元;
酒类,长寿小酒+草原白,共38元;
高速费,11元;
汽油费,约100元。